前几天游又听我妈念叨,说邻居家小孩不孝顺,经常辱骂老人,声音特别大,隔了一堵墙都拦不住。

我: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活该!

真不是我冷血,那家人的情况整栋楼都知道,两年前那个老人突然就冒出来,说是要认亲。而那家男主人一直躲着不肯见,还说不认识这个人,最后闹到物业报警,当事人才出现。

后来了解到,好像是那位老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突然抛下娘儿俩玩消失,不知道跑到哪里快活去了,反正自此再也没出现过。

孩子能长大,全靠母亲辛苦拉扯,这么多年,她也一直都没有二婚。

我想不论是谁,平淡的生活中突然冒出来一个父亲,而且还有仇,我想肯定都无法接受吧?

01一不友好,二不教育,父母如此行径,“白眼狼”在预料之中

要是按照我的想法,这样的父亲,与其说是亲人,不如说是仇人,别说是赡养了,能不打一顿就算是相当有素质了。

然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赡养法》,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故意遗弃、性侵、家暴等),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并且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也就是说,邻居作为赡养人,要是不照顾父母,那属于违法行为,如果老人选择上诉,胜率95%以上。

种种因素之下,老人最终还是住进了他们家,而结果大家也看到了,顶多做到饿不死,至于精神需要,完全没戏。

其实这种结局,那个老人只要脑子正常点,他在来之前应该就能想到,毕竟从小到大,他不曾为这个家庭做过任何贡献,现在突然来享受“胜利的果实”,子女能开心才怪。

至于“夫妻感情”,应该只有负数。

02教育大师樊登直言:父母每一份付出,在未来都会有回报

教育大师樊登认为,孩子的行为之所以可以被预测,主要依据之一就是“父母言行”,作为孩子人生中第一任、也是最重要的导师,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在无形中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并在时间层面上逐步反馈。

想要孩子孝顺,家长各方面都不能出错:

1、基本的抚养义务

这是一切的基础,正如法律规定的那样,如果父母存在故意遗弃行为,相当于自愿放弃与子女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子女有权不赡养老人。

想不付出就有回报?别做梦了,这个窟窿早已被补上。

2、对子女的关爱

感情互换,你对我好,我才会对你好,这是亘古不变的法则。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固然存在,但概率很小,正常表现应该是“怀恨于心”,儿时也许无法反抗,但等爹妈老了,自然会有仇报仇,有怨报怨。

网上盛传的“拔氧气管”可不仅仅是一个笑话而已。

3、三观教育

这是很多家长总是忽略的地方,有些“熊孩子”,属于典型的小人,他们从不会记得别人的好,恰恰相反,他人只要对其稍有怠慢,孩子立马翻脸。

其实这就是父母的三观教育出现了问题,平日里只知道溺爱孩子,或者过于重视文化成绩,到头来亲手培养出一个“白眼狼”,自己还跟着遭罪。

在独生家庭以及老人负责带娃的家庭,这种现象尤为常见,希望能引起大家的警惕。

03总结

子不教父之过,孩子犯错,他人在谴责孩子的同时,也会暗讽家长,而且后者丢的面子会更多。

所以说,不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孩子,希望大家先规范好自身行为,再去要求孩子。

对于那些行为举止不妥的家长,你们认为子女应该履行赡养义务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