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安寺方丈庭

引言

喜爱园林的朋友不可能不知道枯山水,一提起日本园林来,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枯山水,因为枯山水实在太独特了。以往的园林以石为山、引水为池、植树成林,但都是石即是石,水即是水,树即是树,只是依据不同的理念将这些要素进行组合,但是枯山水却完全不同。山倒还罢了,它竟然以砂为水,以静止之水纹代替运动不止的波浪,以极简抽象的方式来表达日本人对于园林艺术的理解:“一片白砂,几块石头,就是大千世界;一剪植篱,几丛矮树,就是万般风云。砂就是海,石就是岛,砂纹起波涛,树篱筑海浪,这就是枯山水园林。”

大德寺瑞峰院独坐庭

枯山水园林风格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原因和文化背景,既源出于中国园林体系,又将园林文化深深地打上了本民族的烙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它的特点是如此的引人注目,当枯山水展现在其他国家园林爱好者的眼前时,就赢得了所有人的赞叹,成为了被仿效、研究的对象。

今天我们就来系统地研究一下枯山水,看看就这样区区一片白砂,几块石怎么就能产生震撼人心的景色呢?

岛根足立美术馆

枯山水的形成发展变化

日本的园林理念是在汉末时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中产生的,最初建设园林的主导思想是“一池三山”,建造园林主要以池和岛为主要元素,池塘象征海洋,岛则象征三仙岛:蓬莱、方丈、瀛洲。这种“一池三山”的理念对于日本园林影响至深,直到现在日本的园林中依然随处可见。中国式园林风格从汉末开始主导日本园林风格,一直到隋唐时期都没有大的变化,因为主导思想没有发生变化。

昆明湖就是一池三山

唐末到南宋初是日本的平安时代,由于战乱,日本中断遣唐使的派遣,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中断,日本逐渐形成了有本国特色的园林风格。这一时期飞鸟时代就引进的寝殿造式的庭院成为了贵族们喜爱的园林形式。这种园林不是以三山为中心,而是以寝殿为中心,列布泉池,目的是个人的享乐。寝殿前有明堂(庭),作为活动场所,明堂前有水池,池中有岛,以桥连接,岛上有房舍。寝殿左右有钓殿、泉殿,以廊轩连接。寝殿造园林造价昂贵,装饰奢华,皇族和高官纷纷在自己家中建造这种临水的寝殿,过着奢侈悠闲的生活。平安时代的寝殿造园林至今还有保存,神泉苑、冷然院、淳知院、朱雀院、河原源都是这种风格的。

寝殿造的三条殿

与此同时,净土宗在日本的流传,使园林修建的主导思想发生了变化,原来以模拟仙境为主导的思想转换成模拟西方净土世界,就出现了净土式庭园。净土式庭院以金堂为中心,堂前有池,常做心字型,种植莲花,称为八功德水,池内有岛,通之以桥,四处再配以亭台,可以四处游览。我们之前介绍过宇治县的平等院凤凰堂就是典型代表。

平等院凤凰堂

1185年源赖朝击败平家,在镰仓建立幕府,开始了武家政权时代。在后白河法皇去世后,贵族势力衰落,同时衰落的还有贵族文化和贵族园林。武士们信奉简朴的生活方式,之前流行的寝殿造园林对于执政的武士们来说太过于奢侈靡丽了。加之净土宗、真言宗僧侣的腐败,净土宗园林也受到了武士们的厌恶。

禅宗初祖达摩渡江

在宋末元初的时候,中国大量禅宗僧人为避战乱,东渡到日本,开创了日本禅宗源流。这一时期禅宗的发展如此迅速,以至于风头超越了之前的净土宗。禅宗所主导的“寡欲质素”、“生死一如”、“不立文学,以心传心,见性成法”,与武士们信奉的武士道精神十分契合,很快受到了武士们的喜爱,被称之为“武士的宗教”。无论是“临济宗”还是“曹洞宗”的大师又善于方便,走上层路线取得了幕府的崇信和支持,这一段时间在思想领域,禅宗无疑是取得了领袖地位的。

武士

在园林盛行的日本,处于主导地位的禅宗必然会影响园林的修建,于是禅宗风格的园林就应运而生了。禅宗讲“寡欲质素”,在修建园林的时候,就尽可能使用随处可得的材料,不可能使用中国园林中奇石、古木、异卉。而造泉池的活水并不是所有的庭院都具备的,引用活水又是另一番靡费的工程,况且当时人口集中的都城,水资源是相对紧缺的,对于奉行简朴的武士阶层来说也是不可接受的。因此在修建园林的时候,减少活水使用的需求也被提出来了。

灵云院九山八海之庭

在镰仓时代,禅僧们开始根据禅宗的思想修建园林,一开始的时候并非是颠覆性,风格的转变是逐渐的,园林开始向小型化、简约化、抽象化演变。为了便于坐禅修行,禅僧们也开始使用静态的材料构建园林。直到镰仓时代末期,才出现了枯山水的雏形,开始以砂子代替活水,这和武士们的需求是不谋而合了。

西芳寺枯泷
西芳寺的苔
西芳寺下段

梦窓疎石被认为是枯山水庭园的开拓者,他修建了最初的枯山水庭园----京都西芳寺庭园。梦窓疎石俗家姓源,是宇多天皇九世孙,先居镰仓,后住京都,是临济宗一代宗师,深谙显密三昧,同时又是园林巨匠,以他的禅宗造诣所做庭园,是一般匠人难以企及的。

西芳寺黄金池内合同舟

西芳寺的枯山水和以后出现的枯山水还有所不同,表现出平安时期《作庭记》中的始创状态:“无池无溪处立石,称枯山水。”此处以枯水别于以往园林中的真水。西芳寺中的山依然以简洁明快的石组表现,而枯水是用苔藓来表示的。

被青苔包裹的石桥

西芳寺分上下段,上段庭园是枯山水园林,下段是泉池回游式庭院。上段是在方丈室东北部,以指东庵为中心,以洪隐山山坡为依托,使用原秽土寺旧石堆积出坐禅石、须弥山、龙渊水组石,龟石、鹤石、蓬莱石(保持早期园林元素)、枯泷(无水瀑布)。西芳寺枯山水不是像后世使用白砂(可能历史上用过白砂,西芳寺经过洪水毁坏的,之后就保持青苔了),而是养苔,青翠的苔藓流布在组石之间,仿佛绿色的水流一样,富有生命力而又静谧。这种枯山水还有另外一种叫法:苔庭。

西芳寺枯泷虽然是枯山水鼻祖,但是它在视觉上给人的震撼感不强,人们到西芳寺来还是看重,下段泉池的青苔。

苔藓之美

青苔并非是一直如此青翠可人,它们是脆弱的,若是雨水少了就会枯黄;它们又是顽强的,经历数百年的朝生暮死,雨季一到,又恢复的旧时繁茂。若是青苔一直青翠可观,人们是不会去想人生苦短,刹时春秋,也想不到去了悟生死,需求解脱。当人们观青苔枯荣生灭时,方知何为常,何为无常;何为乐,何为无乐;何为我,何为无我;何为净,何为无净,入此八境界中,不执着枯荣之相,方证涅槃,这是苔庭本意。如今游客来时,但喜观其无常世相,乐其欣欣向荣,这是世俗的审美观,佛法精深难悟,不能强求。

《梦窓国师年谱》:"开清池寻伏流,水出岩罅,潺潺如洗玉,可喜也。白沙之洲,怪松之屿,嘉树奇岩,间错林立,船泛涟漪,馆影水中,天下绝景,是非人力所能及也。"

白砂青松图

枯山水园林发轫之后,尚缺一重要推力,才可达成熟之境界。中国北宗山水画在镰仓时代传入日本,经过百年抟炼,北画技法被日本人消化吸收,室町时代逐渐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绘画风格,这种山水画的构图风格就成为了枯山水兴盛成熟的催化剂。因此在室町时代,枯山水完成了它最后一次蜕变,形成了成熟的园林风格。其中最有代表的是龙安寺石庭、南禅寺虎子渡庭、大德寺大仙院石庭、东福寺南庭这些枯山水庭园。

岛根足立美术馆的白砂青松之庭

室町时代末期,武士阶层衰落,禅宗风光不再,日本的庭园风格又转向贵族奢华的风格。接下来的桃山时代(对应万历年间),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创建的草庵茶室兴起,改变着日本园林风格,以茶道思想为主导的茶庭又出现了。这个时期,人们又厌倦了宗教戒律的束缚,开始追求色相,但是枯山水的形式还是保留下来了,人们开始改变原来的庭石,加入了飞石、延段、敷石、石灯笼、手水钵、惊鹿、水琴窟等元素,增添树木,并且对树木加以修剪,在视觉上更加吸引人了。这一时期唯独没有改变的就是龙安寺石庭,依然保持自己的本色。

到了江户时代(1603年-1868年万历三十一年到嘉庆十一年),枯山水主要成为庭园组景的一部分,一个大的庭园往往是以水池为中心,周围真山水、枯山水、茶庭、书院都包含在内的综合性园林。

枯山水之石

枯山水的要素

现代的枯山水组成的要素除了组石、青苔、砂之外,还会有植木,构造方式也有不同种类。有砂石为主的石庭,比如龙安寺石庭、东福寺南庭;有以苔石为主的苔庭,比如西芳寺苔庭、东福寺北庭;还有一种用型木(修剪过的树木)来做枯山水的,如岛根足立美术馆的日式庭园;还有一种书画式的枯山水,这种枯山水直接脱胎于山水画,有具体的模本,根据山水画的构图形式又分出立式、平式、立平结合式三种,大德寺大仙院就属于立式构图,而岛根足立美术馆的白沙青松庭就属于平式构图。

南禅寺虎子渡庭

石庭通常以石头作为组景的主体,有的用青苔作为过度,周围铺以砂子,有的是直接铺砂。通常会将这些砂子耙上各种波纹,象征流动的水,这种纹理是一种近似几何的、抽象的纹理,并非是具象的描绘海浪。比如在石头周围耙上圆形的水纹,表示水激岩石产生的涟漪,用直线表示相对平静的水面,用汀线表示稍大一点的海浪,用立浪纹代表狂风大浪。

圆光寺枯山水

石庭的组石多选材于京都当地产的马鞍石、也有用从四国运来的青石和冲绳产的石灰石的。只要石头个头不大,不会对于石头的成本产生太大的影响,因此在造园成本上就可以省下不少钱。

龟组石、鹤组石示意图

枯山水石头组合的方式也有历代园林演变留下的痕迹。有初代园林一池三山时期的象征仙岛的蓬莱石,象征长寿的鹤石、龟石,鹤石组和龟石组都是由六块石头组成,代表龟鹤的头尾四肢,蓬莱石和龟鹤石都表达了追求长寿永生的愿望;有净土宗时代三尊石,中间一高立之石象征阿弥陀佛,两侧是肋侍的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代表净土宗;有模拟九山八海的须弥石,中间高耸的是须弥山,周围的矮石象征围绕须弥山的八山八海。

还有直接模拟自然景观的石组,如我们上面提到的西芳寺的枯泷组石、天龙寺的桥石组、南如院的枯石流组、平城京东院的筑山石组、大池禅寺的岩岛石组、远山石组等。

另外还有一些表达美好愿望的石组,如七五三石组(比较常见)、藤户石(仅此一块)、天赦园中的阴阳石、一休寺里的蛤蟆石等等。

为了是这些石组表现出浑厚稳重的力道,石块几乎没有堆叠,一块是一块地排列组合,并且有超过三分之一的部分是埋于地下的。

白川砂

制作枯山水的砂子多是使用的白川花岗岩,称之为白川砂,也有少数使用栗色砂石的。白川砂就是风化的花岗岩,我们远远看去是白色的,实际它并不是纯白色的,而是浅灰色带着一些黑点的细砂,有大小四种尺寸,从2毫米到20毫米不等,以塑造不同质感的枯水。

京都白川

一开始的时候白川砂是从京都附近的白川(河)岸直接收集的,但是随着枯山水的流行,白川河附近的河砂不敷使用,就开始使用石料厂加工下来的石渣,或者直接粉碎花岗岩来制作。近代以来,基于花岗岩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就开始使用人造的花岗岩材料了。因为花岗岩中含有石英,在月光照射下,会泛出柔和的银白色光,增添了枯山水神秘的色彩,因此灰白色花岗岩依然是制作枯山水的首选。

砂熊手

在组石固定好了之后,就要铺砂了,砂子铺上之后,要反复推平,再用各种型号的“砂熊手”在砂面上耙出水纹。“砂熊手”其实就是砂耙子,日本人叫耙子为熊手(くまで),有一种旅游吉祥物就叫做缘起熊手(えんぎくまで)就是在一个粘着各种吉祥物的竹耙子。

缘起熊手

白砂是活动的,一次造型之后,不可能一劳永逸,不几天之后,水纹就会模糊,还会有树叶飘落,为了维持枯山水的状态,经常的维护是不可缺少的。在寺院中,维护枯山水是僧人们日常的功课,也是禅修的一部分。而私家庭院的枯山水是定期请专门的师傅来维护的,原本简朴的园林,因为维护的昂贵人工费用,又变成了富人才能玩的起,养得起的奢侈活动了。

东福寺干枯的苔丘

青苔也是枯山水常用的素材,但不是必须的。西芳寺的枯泷依托山坡,使用石组和青苔作为枯山水的主要构成要素,这是由于西芳寺有茂密的植被遮蔽,和充足的水源供给,在阴翳的环境下,有利于青苔的生长和保持。这种条件不是每个园林都具备的,因此青苔没有在枯山水的构成要素中占主体地位。

龙安寺的苔四时不同

龙安寺的枯山水使用了青苔,达成了一种很好的效果,虽然青苔常常处于褐绿的状态,没有西芳寺的嫩绿可人,但是褐绿色的青苔在从深色的石组过渡到浅色的白川砂起到了很好的缓冲作用。石组和白川砂都是没有生命的事物,是不变不动的,而青苔是有生命的,有缓慢变动的事物,在砂石两者之间柔软的青苔又成了一种平衡之物,使龙安寺的枯山水比其他寺院的枯山水又有了一点生机。

东福寺的杜鹃

在桃山时代之后,树木也进入了枯山水的构建之中,但是树木也基本上起一个点缀作用。枯山水中所使用的树木一般是采用的灌木,并且要修建成抽象的形状,称之为型木大德寺枯山水的西南角就用了方形的树篱,搭配了修成圆形的柏树。。而且出于禅宗简素的需求,较少使用开花的绿植,多数是选用常绿的松柏、冬青、小叶黄杨之类,偶尔会用的杜鹃,像是东福寺西庭就用了修成市松纹(方格间隔的纹样)的小叶杜鹃,但是由于它用了市松纹这种世俗纹样,还用了杜鹃花,此处的园林是不被日本人所喜爱的,认为它背了枯山水的本意。

赖久寺的杜鹃

另外一个较为成功的使用绿植构建枯山水的是赖久寺,赖久寺的枯山水主要是颜色稍微有点发黄、画了青海波纹的砂,修剪成巨大圆石形状的杜鹃花,龟鹤组石构成,这也是在桃山时代修建的。此处园林美则美矣,但是色相稍重,离着道的距离就远了。

不开花时的样子
枯落的样子

拒人的庭园

也许大家没有注意到一个问题。中国的庭园和西方的庭园都是可以游览其中的,日本早期的池泉园林也是可以在里面周游。但是枯山水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园林风格,你只能看,是无法进入其中的!即便是桃山时代,有的枯山水园林中增添了飞石、延段以作踏脚之用,你依然没有办法踏入枯山水中。枯山水的水是用耙子在砂子上划出来的,远看整齐有序,像山像水,引人遐思,但是你的脚一踏上去,弄乱了砂纹,这一切的美景就如水中明月一般,一下子被破坏了。由于这种“彩云易散、琉璃易碎”的性质,注定了枯山水是一种拒人的庭园。

坐观

枯山水一诞生就是为了坐观方丈、参悟禅理而设,因此现存的古代枯山水面积都不大。就是一个人坐在方丈室内,一眼望去,尽览全景的大小。它的作用就是让人去凝视,逐渐止住思绪,达到禅定的状态,假如范围超过视野,人就会游动目光,收纳景色,思绪也不会停止下来,也就失去了禅宗本意了。

禅宗认为我们所处的这个娑婆世界是个三恶五趣杂会之所,众生安于十恶,堪于忍受诸苦恼而不肯出离,在六道中轮回往复,永远也脱离不了。人要通过禅定顿悟,直见本性,了脱生死,安住寂光。这个枯山水故妙,它也是尘俗世相,如来说法,以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这区区枯山水乎?既然不能着这世相,那你又怎么能再踏足其中呢?

踩一脚就都毁了

最大的,最小的枯山水

枯山水在室町时代流行之后,很快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喜爱,世俗官僚和寺院僧侣纷纷在自家建枯山水,并以此为荣。多数人还是爱它外在的相,至于禅不禅的,不管是造的人还是欣赏的人真的未必知,未必想知。上面我们所提到的一目所见的大小就无法拘束人们的需求了,因此也出现了不同尺寸的枯山水。

蟠龙庭

目前最大的枯山水园林是金刚峰寺的蟠龙庭,相传这个蟠龙庭是由空海和尚所设计,占地2340平方米,构造元素就是石组和砂。之所以这个蟠龙庭能变得这样大,而不是一目所见的大小,是因为金刚峰寺根本就不是禅宗寺院,而是日本古义真言宗的总本山,它的枯山水并非为参禅而设,也没有禅味。蟠龙庭中巨石横斜,水纹卷曲,仿佛惊涛骇浪之中,有恶龙翻滚期间,时不时探首欲出,而方丈室岿然不动,显示出东密真言大威神力,和禅宗枯山水那种寂静内省完全不是一回事。

高台寺龙之庭

京都高台寺原本是禅寺,但是后来因为丰臣秀吉的正室北政所在此出家,高台寺变成了祭祀丰臣秀吉的寺院,结果所有的风格都发生了变化,遗留建筑宏伟壮丽,会有大量桃山时代的莴绘装饰,跟禅宗关系就不大了。所以高台寺中的枯山水龙之庭,直接弄了一条龙,完全是世俗口味,没有丝毫幽玄之美,不能称之为一处成功的枯山水。

龙源院东滴壶

最小的枯山水是龙源寺东庭的东滴壶,不到一步之宽,四步之长,两头各设一阴一阳黑色小石,灰白色砂子简单地画直纹,对比鲜明,意味隽永。看来枯山水真是不能太大,不能太复杂,要注重的是思想性,不能停留在色相层次上。

东滴壶

龙安寺枯山水的评价

如今日本保留的枯山水不下几十处,但是比较来比较去,唯有龙安寺的枯山水最有禅味,它是在禅宗发展的最盛时期产生,有没有被桃山时代世俗之风所沾染,基本保持了原有的风格。从世俗的视觉上看它是美好悦目的,从禅宗角度来看它是幽深玄妙的。

秋天的龙安寺石庭

再早期的西芳寺枯泷,虽然取法自然,保持了形态的“真”,却未能脱世间“相”;大德寺大仙院的蓬莱、枯泷还保留早期求仙、求寿的理念,未能脱众生相、寿者相;金刚峰寺的蟠龙庭是真言宗借枯山水,与禅无涉。

大德寺大仙院

东福寺的枯山水乃是1964年重森三玲复建,重森三玲是一位杰出的园林设计师,他精通世间法,却于禅宗一窍不通,所复建东福寺南龙吟之庭、北面苔藓之庭、东面北斗之庭,可做园林典范,却着于实相,龙吟庭就用石头堆一个龙头出来,比蟠龙庭还要恶俗,沙地用混凝土做框,以两色砂石做纹,满画流水涡旋。俗眼观下精巧华美,然欣悦之外无所思,无所得,实不足法,偏偏灵云院的卧云之庭也是此类。

重森三玲
东福寺龙吟庭真有个龙头
东福寺北庭

北庭苔地用大理石间隔出市松纹,实在难出空灵、闲寂之感。东庭用高低不同圆柱象征北斗七星,如此人造的石柱,有没有了枯山水材料的“真”,突兀地树在那里,仿佛折断的电线杆,连世俗的美感都不要了,还有东福寺是个禅寺,你弄个北斗七星干嘛?这是要踏罡做法?此处不看也罢。

东福寺东庭
南禅寺虎子渡庭

南禅寺虎子渡庭有简素宁静之美,比东福寺要好的多,可是多少受了江户时代以后园林的影响,栽植树木。从视觉上看起来更和谐、自然一些,可是从禅宗思想来说,这种园林的世间相也太重了。枯山水要保持材料的本真,同时又要泯灭其在世间的相,这世界上的石头是没有定形的,什么样的都有,你不会去执着它的形状,所以所用的石头不择不选,露其丑陋笨拙,所用砂石不用纯色。唯独树木它是有世间相的,人观树木就会执着于其原有的形状,因此入枯山水的树木要修剪,修剪的样子甚至完全脱离了它的本相,变的抽象、几何。南禅寺方丈庭的树木中有保持本相的,而且树的比例太重,也不能算好的枯山水。

如心庭

它的如心堂要好很多,只有砂和石两种造景,给人的思想留出了空间。当然真的是思想境界到了,不执实相,随手拿把笤帚也能顿悟,此处我们只说园林与禅宗。

银阁寺银沙滩向月台

银阁寺的向月台银沙滩枯山水,直接模仿了富士山的形状,在枯山水中堆了一个半大不小的圆台体,尽管后世有称赞它造型奇特大胆,我每每看来都有如鲠在喉的感觉,太不和谐了。我看第一样是这种感觉:谁家的菜地耙的真齐,田间小路拐着弯地通向了一个大坟头。

枯山水之所以能如此的与众不同,其灵魂就在禅宗思想,而禅宗在室町时代是最兴盛的,领悟大道的人多,能够欣赏的人也多,如今禅宗衰微,造的人、看的人都难窥堂奥,也就很难再达到室町时代的那个高度。造出的枯山水也只能稍备其形,画虎类猫。因此龙安寺的枯山水就成为众枯山水中的沧海遗珠了。

足立美术馆园林一景

后世园林设计中有很好看的,比如一连十几年被评为最美园林的岛根足立美术馆,也用了枯山水的要素,它的风格是唯美,这是世间法、世间相,与枯山水是两码事。

白砂青松庭

在视觉上,比龙安寺美的园林有很多,但是从禅宗的意义上讲,一旦着了相,就落了下乘。

龙安寺的枯山水之所以如此可贵,是它没有取具体的相,而用了极抽象的形式表现禅宗思想,既是园林,又是道场。它采用了干净素洁的白沙,却没有将欣赏停留在视觉层面上,当你凝视这副场景的时候,好像很美,审美心却无处落脚,它不让你沉溺于色相之中,面对一片汪洋,你所能做的,只有堪破眼耳鼻舌身意皆是虚妄,乘着无上妙智,到达无相之彼岸。这几块石头就是无字之心经,不是彻悟之人,深具般若,焉得设此石庭?后世游览之人不知禅宗佛理,唯见白沙一片,乱石几堆,如何能触机顿悟?

龙安寺石庭

龙安寺枯山水既非最早的枯山水。又非最好看的枯山水,俗眼一观,不过了了,以为盛名之下,实在难符,遂谓:区区倭人小庭何足道哉!此为实相遮蔽,不见菩提尔。若仅仅停留在娱目、娱心之上,则如《金刚经》中说:“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於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又有几人可得三昧?

龙安寺石庭将禅宗的核心思想融入了园林,这样的高度是其他文明中的园林所未曾达到的。这种禅宗的明心见性,是一般的园林设计师所难以企及的,后世引用借鉴,也不过是徒有其形,皆没有登堂窥奥,因此龙安寺石庭就是世上独此一份,别无分号。许是人们的直觉觉出差异,才一遍遍来到龙安寺石庭,在方丈外缘侧上端坐凝视,希望悟出其中的道理,这是龙安寺石庭经久不衰的原因了。

虽然日本园林源自中国园林,又是禅宗祖庭,但中国园林是以人为中心,没有和禅宗结合,是为了达到娱我的目的,这是著于实相,因此也就没有产生相应的禅宗园林,委实可惜。

后仿之枯山水,形且不备,焉能有神?

结语

枯山水即要保持材质本身的“真”,又要破去其固有的“相”,最终目的是要达到彻悟大“道”,它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园林一门,而是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去引导人类探究生命的意义,从中彻悟,明性见我。

《六祖坛经·般若第二》:“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观照故,不假文字。”枯山水作为园林发展历史上的一朵奇葩,对于它的欣赏不是去看,而要去悟,悟出来了,这是解脱之门,悟不出来,这就是几块石头罢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