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2020年中國-東盟數字經濟合作年開幕式通過網絡視頻形式舉行。李克強在賀信中表示,希望雙方“聚焦合作共贏,在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產業領域培育更多新的合作增長點,爲雙方經濟社會發展打造更加強大的新動能,爲本地區實現持久穩定與繁榮注入新活力”。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新應用新業態方興未艾,互聯網迎來了更加強勁的發展動能和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數字經濟的發展,方興未艾。中國-東盟共商共建共享數字絲綢之路,正當其時。

數字經濟合作有需要有成果

中國與東盟地理相鄰,文化相通。近年來,中國和東盟在數字經濟領域合作不斷深化,互補共贏趨勢愈加顯著。

東盟國家正在積極發展數字經濟,着力實施智慧城市建設。爲進一步支持數字化轉型,東盟正在制定“第四次工業革命綜合戰略”,旨在解決第四次工業革命在治理、經濟和社會等方面面臨的問題。

以越南爲例,越南提出,至2025年數字經濟佔GDP比重爲20%左右,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7%以上;至2030年數字經濟佔GDP比重爲30%以上,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7.5%左右。

而中國“在發展數字基礎設施和實現數字經濟監管框架方面具有很高的專業水平,是東盟在推動本地區數字經濟發展方面的珍貴夥伴。”東盟祕書長林玉輝表示。

近些年來,中國與東盟在數字經濟合作上,紮實推進。

信息基礎設施方面,如中泰共建新海底光纜項目實現了中泰寬帶聯通。

數字技術研發應用方面,馬來西亞企業與中國企業攜手打造了大馬首座人工智能產業園,新加坡國立大學與蘇州工業園區共建“新國大人工智能創新及育成中心”。

新業態新模式方面,京東智能物流中心在泰國建成,當地消費者可以享受“上午下單,下午送達”的便捷服務;抖音App在東南亞地區的廣泛流行,使雙方的網絡文化交流方式更加多樣化。

數字經濟合作有韌性有前景

加強數字經濟合作,打造合作新引擎和增長點,是雙方的共識。

2019年11月的第22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李克強明確表示,要“推動雙方在數字經濟、人工智能、大數據、網絡安全等領域開展創新合作”。

預計到2025年,東盟的數字經濟將從2015年佔GDP的1.3%提高到8.5%。要實現這一目標,與中國的合作,必不可少。林玉輝表示,中國作爲全球數字化轉型領袖之一,在金融科技、電子商務、5G部署、智慧城市和網絡安全方面的成功故事將繼續啓發包括東盟在內的世界各國。

因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世界經濟受到較大影響,但數字經濟的作用進一步凸顯。

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信息政策所數字經濟研究室發佈的《東盟數字經濟發展情況報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將對東盟數字經濟發展帶來一定影響,但總體看來,未來幾年,東盟數字經濟有望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中國-東盟數字經濟合作也將繼續深化。

2020年中國-東盟數字經濟合作年開幕式

在中國,數字技術在防疫抗疫、復工復產及保障人民生活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並提供了一系列可複製、可推廣的寶貴經驗。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表示,“我們願意繼續與東盟國家分享經驗,充分發揮數字經濟的潛力,共同爲保護生命、恢復經濟穩定和促進可持續增長作出積極貢獻。”無論是顯現出的數字技術上的優勢,還是中國的“命運共同體”理念,都爲中國與東盟在數字經濟方面的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礎。

面對疫情,面向未來,雙方如何加強在數字經濟方面的合作?苗圩提出了六點建議:

一是深化數字技術在防疫抗疫和復工復產中的應用,共享數字化防疫抗疫政策、措施、實踐、解決方案。

二是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強化雙方在5G、物聯網、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各領域的合作。

三是支持創業創新和產業數字化轉型,推動製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共同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四是推動智慧城市發展,運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

五是深化網絡空間治理,鼓勵共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有序的網絡空間。

六是推進網絡安全務實合作,加強網絡安全能力建設。

苗圩還指出,本年度將形成《中國東盟建立數字經濟合作伙伴關係倡議》,作爲引領中國東盟未來數字經濟合作的成果文件。

既有高層規劃的引導,又有立足當下着眼未來的具體架構,中國-東盟數字經濟的合作,有韌性有前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