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不敢小视:中国成功掌握“航空发动机风扇叶”的核心技术

近日,国内媒体爆出:江苏无锡透平公司成功掌握了航空发动机风扇叶的核心技术。此次公开报道中国已经具备这一技术,说明中国已经在制造先进发动机方面获得突破,在国外封锁的条件下,中国已经具备独立自主发展的能力,这是美欧最不愿意看到的,多年来,中国高度重视航空发动机研发、生产,已继美、英、俄、法之后,成为世界上第5个能够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的国家,但是与西方航空发达国家相比,大约落后一代至一代半。

俄罗斯生产的发动机比中国要成熟和先进。如T-50战机的发动机,中国目前还达不到这个水平,美国F-22战机的发动机更是推力很大,然而中国都还没有相关报道可以达到这种水平,所以此次获得技术突破,属于应该值得庆祝的大事。以中国歼十战机的发动机为例,据称安装俄罗斯发动机,J-11战机、J-16航母战机一大批战机都安装俄罗斯发动机,就其原因是中国发动机严重有寿命缺陷,而要想解决这个核心问题,就必须要解决发动机的叶片。

发动机叶片需要承受高温,而这个高温可以融化普通钢铁,所以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寻找复合材料,航空发动机的转自叶片材料从前到后的顺序铝合(钛合金)、镍合金、单晶镍合金、单向镍合金、镍合金。材料不同的原因有几个:例如钛合金用在低压压气机和高压压气机的前几级,原因是为了减轻重量(增加发动机推重比),节约成本同时。

在这些区域的工作温度不是很高,铝合金或者钛合金就已经可以满足要求了而高压压气机的后几级,温度高了,钛合金超过300摄氏度就容易着火,所以换成了耐高温的镍基合金而温度最高的高压涡轮一级,就用了单晶的镍基合金。高压涡轮一级之后,温度逐渐降低,因此,采用材料的顺序又变成了单向镍基合金,之后的低压涡轮,温度更低,采用镍基合金就可以满足要求了

转子叶片采用不同材料的总体目的是减轻重量(增加推重比)、减少加工难度,节约成本。对于先进战机而言,中国已经在叶片耐高温问题上,获得重大进步,这将对打破美欧的技术封锁起着重大的意义。

中国研发的发动机技术原理上已十分先进,在使用寿命上可以超过俄罗斯发动机,但落后美欧,致使中国还在不断外购发动机的原因,就是在发动机材料承受不了高温所致,所以无锡的这公司获得重大技术突破,一下子解决了战机的核心问题。今后美国和欧洲将对中国战机再度不敢小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