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爲作者原創,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某天,我和孩子看中外疫情的新聞時,我對他說:“經過這次疫情,我對我們國家的愛又多了幾分,因爲她做了最正確的選擇。”

沒有對比,就沒有更深切的感受。

這場疫情,讓我們感受了太多,同時,也讓我們學會了很多。

這其中,也包含着我們今天要討論的話題,在做好教育中最大的敵人和最貴的成本是什麼呢?

1、最大的敵人

抗疫,讓我們看到了尊重科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尊重科學,則會抱着科學的態度,結合自身的情況,採用嚴謹求實的決策和有效的行動,在解決問題中讓科學發揮最大的作用。

相反,漠視科學,則會用自己的固有觀念、成見、甚至是偏見,代替應有的理性,導致做出的決策和行動無助於解決問題。

兩種態度,抗疫的結果截然不同。看看中國與歐美抗疫的走向,不言自明。

這一點放到教育裏,也同樣適用。

每個孩子雖然是獨一無二的,每個家庭也不相同,但家庭教育仍然存在着科學性。

一方面,孩子不同的成長階段遵循着科學的規律;另一方面,存在着普適性的科學養育觀念和方式。綜合下來,家庭教育的科學性就在於:把孩子當作獨立的個體,用科學的養育觀與務實的態度,抓住成長的關鍵階段,幫助孩子成爲一個具有健康、富有彈性和穩定人格的成年人。

但很多現實卻是,家長那些根深蒂固的觀念、成見和慣性思維成爲了教育中最大的障礙和敵人,使得他們一味站在自己的立場去要求孩子,而違背了這種科學性。

更爲嚴重的後果是,在光陰不知不覺的流逝中,在未來的某一天(絕大部分是在青春期),家長不僅會面臨“教育失控”的困境,還會造成孩子身心健康受損,甚至是無法修復的殘酷事實。

而那時,教育中最貴的成本則會讓家長更加痛苦萬分。

2、最貴的成本

看看某國疫情,從最初的3例發展到近日累計確診140萬例(死亡超8萬例)的境地,只用了短短4個月。可他們明明可以有2-3個月的時間做出充分的應對。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一切可以重來……可,現實不是科幻電影

因爲,不論經濟和軍事實力多麼強大,科技多麼發達,人類面對時間,依然無能爲力。

毋庸置疑的是,關鍵的窗口期已經被錯過了;至於,亡羊補牢的策略,到底能夠起多大作用,在人人平等的病毒面前,誰也無法給出明確的結論。

這一點,與教育中忽視科學、理性面臨的困境也有幾分相同。

很多處於青春期孩子的家長,會感慨在孩子0-12歲的關鍵成長期,由於錯誤的觀念,忙於工作等種種原因而忽略了對孩子正確、積極的影響和引導;等孩子進入青春期,出現一些重大的問題時,家長才意識到嚴重性。

可是,這個時候,再多的金錢、再高的社會地位也無法讓孩子重新回到小時候,讓作爲父母的我們再重來一遍。

因爲,在教育中最昂貴的成本是時間成本。畢竟,科學性決定了關鍵期的不可逆性,即教育路徑的無法追溯性。

3、正確的事情

所以說,在時間面前,科學在教育中是一把“雙刃劍”

其正面是讓孩子在教育中受益,並福及子孫後代;而反面則是讓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某些傷害,有的甚至是失去了修復的能力。

很多令人心痛的現實,無時無刻不在提醒我們:好的教育不僅僅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更是提早預見到潛在風險,並主動做出防範行動這樣,一旦風險變成現實時,纔可能安然無恙。

在2015年,比爾·蓋茨在TED演講中就曾預言:“未來能殺死上千萬人的不是核戰爭,而是病毒”。不幸的是,這段預言在五年後成爲現實,帶給人類的重創,依然遠遠超過了大部分人的想象。

爲了避免類似的災難在教育中發生,不僅需要家長像比爾·蓋茨一樣的警醒,更要把“疫苗”提前注入到教育功能中只有家庭教育系統具備強大的防禦能力,纔會讓外界“病毒”沒有可乘之機,而家長和孩子纔不會陷入深深的痛苦和絕望之中。

雖然,不論何時,做正確的事情永遠是正確的選擇,但還是越早開始越好。

要讓孩子未來取得真正的成功,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明錟老師可以幫助您全方位評估孩子的學習能力現狀,親子關係狀況,並制定針對性的孩子個人和父母成長計劃,讓孩子擁有強大的學習能力,良好的親子關係。歡迎關注明瞭父母課堂公衆號並聯系明錟老師。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

-END-

明瞭父母課堂(公衆號同)針對6-12歲的小學生家長,提供一對一、個性化的家庭教育諮詢指導服務,幫助您解決孩子的學習力提升、減少手機遊戲的依賴、青春期前後的親子關係建設等教育難題。

更多科學與健康、簡單與明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盡在“明瞭父母課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