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本文章爲作者原創,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轉眼,2020年已經過了三分之一,又到了這一年的升學季。

很多家長都問我:“ 明老師,對於寧做雞頭,不做鳳尾這句話,你怎麼看?”

今天,我們就談談這個話題。

1.看似“合理”的邏輯

這句話流傳已久。放到升學情境中,說的無非就是,一個孩子如果去了一所好的學校(班級)排名靠後,還不如去一所普通學校(班級)當前幾名。

很多人普遍認同這句話,主要因爲如下兩點:

一個孩子如果一直做鳳尾,就會沒有自信;所以,不如選擇一個可以做雞頭的羣體,維持自己的自信和成就感;做鳳尾意味着“求關注”的概率較小,但做雞頭可以得到老師更多的賞識,也就可以有更多的發展機會。這樣的邏輯對不對呢?看上去的確很有道理。

事實是,如果僅限於此,那麼只見其一,未見其二。

爲什麼這麼說?

2.對“自信”的誤解

自信,心理學上也稱之爲自我效能;通俗說,就是個體對自己社會角色的一種自我評價,即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也就是“我能行”。

作爲個體成長中核心的要素之一,自信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它也是決定孩子能否具備較強抗挫折能力的基礎。

篤定雞頭和鳳尾理論的家長,實際上對自信的理解是錯誤的:

孩子的自信雖然來源於“他信”,但最關鍵的“他”始終是父母儘管隨着年齡的增長,他們會受到老師、同學的影響,但最重要的是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和正確評價如果一個孩子過分依賴父母之外的他人才會認可自己,只能說明,父母給予孩子的肯定、欣賞是嚴重匱乏的。真正的自信,是面對不同的環境時仍然可以正確認識和評價自我的能力。這種與挫折相關的調適能力,更多取決於個體內在,而不是外部環境的恆定。如果不瞭解這三點,一旦孩子在羣體中不能保持優勢的時候,他將會產生嚴重的自我認識危機。如果這個時點,出現得越晚,對孩子的打擊也會越大;因爲他原本的“自信”就是空中樓閣,他要重新認識自己也變得異常困難。這也是很多大孩子,會因爲考試成績不理想,一蹶不振的原因。

3.對“關注”的短視

原因有二。

一是優質環境(學校或者班級)通常帶給孩子的影響符合“水漲船高”定律。當然,孩子能不能因此受益或者受益程度卻取決於家庭教育的質量,而不是平臺環境。(詳見文章:這位名校校長告訴你:好學校到底起多大的作用?二是這種“關注”都是暫時的,具有階段的不確定性。相信這一理論的家長,對孩子一般都抱有很高的預期——希望孩子在某個階段的名列前茅,是爲了以後有機會能進入好平臺。那麼,即使願望實現了,孩子依然能保持優勢嗎?答案是“無法保證”。因爲,越好的平臺,越是牛孩扎堆的地方,競爭越激烈,排名靠前的不確定性越大。

這就陷入了一個悖論,選擇“雞頭”的最終結果很可能還是要面臨“鳳尾”的窘境。

實際上,即使環境不變,因爲學習曲線的普遍存在,絕大部分孩子也不可能一直做常勝將軍——他不可能所有的學科都擅長,他的學習能力需有循序漸進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變化是永恆的主題。

4.“以不變應萬變”

儘管如此,變化中仍然存在着某種“不變”。

這是因爲真正的自信來源是不變的;學習能力的本質與個體成長的規律也是不變的。

在孩子未成年階段,父母始終用欣賞、肯定和鼓勵,爲孩子建立真正的自信,並幫助他們具備不斷認識和評價自己的動態調整能力。瞭解學習能力的本質,充分抓住孩子成長階段的關鍵時期,打造好孩子的學習能力,建設好孩子的學習生態。具體而言,學習能力的本質是從保護和激發學習興趣出發,建立以獨立思考爲核心,輔之以良好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以及學習方法的綜合系統

這個系統的搭建是從幼兒階段爲起點,在小學六年裏得以形成和發展的;到了初中和高中,會根據學科與知識難度增加,逐步過渡到偏學術研究的深度學習

那麼,不論一個孩子是“雞頭”還是“鳳尾”,只要從自身出發,致力於學習軟實力的提升,即使身處不同的環境,一定可以爲未來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而言之,“寧做雞頭,不做鳳尾”,更像是家長不願意讓孩子儘早面對真實社會的藉口,也像是家長害怕面對孩子落後的心理安慰劑。

人生的過程,就像一滴水終將匯入大海,而每個人也終將踏入這個大社會,在真實的大風大浪裏接受生活的洗禮。

只有讓孩子以真正的自信爲底色,有真正的學習能力作保證,讓他們經歷該經歷的一切,在不同的環境中歷練和認識自己;即使是挫折,一定會成爲他們一生寶貴的財富,也纔有可能成就一個強大的自我。

另外,不要低估了孩子們的生長能力,因爲,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

我們一起加油!

要讓孩子未來取得真正的成功,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明錟老師可以幫助您全方位評估孩子的學習能力和親子關係現狀,並制定針對性的孩子個人和父母成長計劃,讓孩子擁有強大的學習能力。歡迎與明錟老師聯繫(請最好註明“家長”)。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

-END-

明瞭父母課堂(公衆號同)針對6-12歲的小學生家長,提供一對一、個性化的家庭教育諮詢指導服務,幫助您解決孩子的學習力提升、減少手機遊戲的依賴、青春期前後的親子關係建設等教育難題。

更多科學與健康、簡單與明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盡在“明瞭父母課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