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的《海街日記》,悠然緩慢的敘事中,切入了三場葬禮。

從一開始三姐妹參加父親葬禮時的“私事公辦”,到最後四姐妹參加飯店老闆娘葬禮時的無限惋惜。

別緻精巧的生活場景和生命中的極致告別相互交疊,共同構成日常生活的呼吸感。

(中間還有一場葬禮,是外婆的七週年忌,大姐跟媽媽和解)

電影的結尾, 小妹在沙灘上奔跑,三位姐姐跟在後面,眼前所見皆是美景~

大姐感慨:爸爸雖然是個失敗的人,但說不定是溫柔的人呢,因爲他爲我們留下這樣一個妹妹。

事實上,電影裏的父親從頭到尾都沒有出現過。

但沒有人可以忽略他的存在。

他存在於孩子們的回憶和交談中, 他的過往不同程度上在四姐妹身上留下了烙印。

對三位大女兒來說,他是拋妻棄子事業無成的失敗男人,心眼不多,毛病不少,重建家庭依然做不到忠於家庭。

但是對小妹來說,媽媽糊里糊塗孩子氣,是爸爸一直陪伴着她成長,跟她講故事做朋友。

而二姐甚至遺傳了父親的好酒和濫情~

在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爸爸到底該充當什麼樣的角色?

我們常見常批評的糟糕爸爸,缺席,不稱職,現實所迫或不夠用心,沒能給孩子以足夠的引領和幫助。

更多讓人無力和憤懣的,是以父之名,控制和壓迫孩子的人生。

相較而言,那些無限趨近於完美的爸爸——他們也是第一次做爸爸,但他們充滿智慧,平視兒女,讓陷於困境的孩子們覺得,人生有幸陽光普照。

17年講同性愛情的電影《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三個星期的相處裏,兩個年輕人互相吸引,試探,分別之前才漸漸走近。

故事尾聲,用三分鐘的長鏡頭,定格了艾利歐的心碎。

爲什麼不能在一起?也許原計劃今年上映的續集會給出答案,然而,從電影中雙方父親的態度我們大約也可以窺見一斑。

送他離開,在長久的等待之後,艾利歐接到了奧利弗打來的電話。

這是一個長長的電話,中間,廚房裏的艾利歐父母曾接起電話,寒暄過後,奧利弗說起自己結婚的日程。

另一頭的艾利歐黯然神傷後接過話頭,坦然道:我爸媽知道我們的事情。

奧利弗答:我知道,他們跟我說話像在對待女婿。

然而,奧利弗也說:如果我爸知道,會直接殺了我。

這通電話過後,艾利歐陷入長久的神傷。

不久父親跟艾利歐有一次長談,也許覺得艾利歐有所顧忌而不肯跟他交談。艾利歐的父親告訴他,世界上有這樣那樣的父母,很多父母不希望他的孩子有特殊的感情,並期盼他們回到正軌,但我不是這樣的父親。

“你們倆能夠遇見是彼此的幸運,他很好,你也很好。”

“我覺得他比我好。”

“我相信他也會說一樣的話。你們倆彼此相得益彰”

當艾利歐想聽聽父親的建議時,艾利歐的父親向兒子分享自己故事,肯定艾利歐的一切情緒和感受,提建議但絕不站在“過來人”的角度指點,並且是艾利歐永遠的後盾。

最近還看了一部電影,雅俗共賞風格突出的《布達佩斯大飯店》。

故事講述者,已經成爲富豪的老年“零”,向我們娓娓道來引他發家的教父的故事。

因爲遇見了古斯塔夫,小門童“零”的人生軌跡,開始有一個跌宕起伏的軌跡。

父親的角色天然存在,天然有影響孩子的賦能。

可能有的人就是比較不幸運,父親角色先天缺失,或是不能起到該有的作用,甚至對孩子的人生有一些強硬阻隔。

感謝電影塑造的那些很好的父親,讓大家能夠有些微的療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