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哈勃望遠鏡退役之後:美國宇航局拿什麼拯救可見光天文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今年是哈勃望遠鏡升空30週年,應該說是個值得紀念的時刻,雖然哈勃望遠鏡不是第一臺空間望遠鏡,但它有三個最:成果最突出、服役時間最長、最爲被公衆所熟知。在大衆科普、科研兩個方向上都有相當高的造詣,因此值得紀念!30週年的到來也意味着哈勃望遠鏡的日子所剩無幾,上一次在軌維護還是在2009年,目前有11年沒有維護,那麼哈勃望遠鏡還能撐多久?哈勃望遠鏡一旦無法觀測,是否有繼任者?美國宇航局拿什麼拯救可見光天文學?

哈勃望遠鏡綜述

我們先對哈勃望遠鏡做一個概括性的認識:哈勃望遠鏡在1990年4月24日由航天飛機送入軌道,近地點高度540公里,哈勃望遠鏡直徑爲2.4米,屬於卡塞格林望雙反光學望遠鏡,經過兩次反射後成像。在過去30年,哈勃望遠鏡進行了5次軌道維護和升級,現有儀器爲WFC3F廣域行星相機(SM4期間安裝)、COS宇宙起源光譜儀(SM4)、ACS高級巡天相機(SM2)、太空望遠鏡成像光譜儀(SM2)、近紅外攝像機和多天體光譜儀(SM2)、精細制導傳感器(SM2/3/4任務期間均有更換和升級)。目前這些儀器已經至少運行了11年,隨時都有可能出現問題。

從概率上看,未來5年出現故障的可能性較低,但在未來5至10年出現故障的概率比較高。其中有兩個儀器非常重要,一個是精細制導傳感器,用來定位哈勃的觀測指向,一旦出現故障,哈勃就報廢無疑。如果制導系統沒有問題,那麼哈勃望遠鏡理論上仍然可以觀測。比如,COS宇宙起源光譜儀壞了,那哈勃還是可以通過WFC3F廣域行星相機進行觀測,如果WFC3F廣域行星相機壞了,其他儀器也可以正常工作,只不過圖像呈現方面有缺損。

哈勃望遠鏡的工作波段決定了其與衆不同的特點,其工作波長爲紫外、可見光、近紅外,對應的100納米至1700納米。與其他望遠鏡所不同的地方在於其可見光的觀測能力極強,這部分波段恰恰是其他空間望遠鏡所不具備的。對於陸基望遠鏡而言,哈勃望遠鏡又能對長波紫外光譜進行觀測和分析,這又是陸基望遠鏡卻欠缺的,這兩個優勢奠定了哈勃望遠鏡的觀測技術。在過去30年,哈勃望遠鏡的觀測成果不計其數,總的來說在5個方向上取得了較大成果:第一,對哈勃常數的測定,事關宇宙加速膨脹,哈勃望遠鏡給出的數值爲在326萬光年距離上,其他星系遠離我們的速度爲每秒74公里;第二,哈勃望遠鏡發現暗能量在宇宙加速膨脹中起到斥力作用;第三,哈勃望遠鏡發現星系的形成高峯期大約在70億年前,並非宇宙大爆炸之後的10億年左右;第四,哈勃望遠鏡發現類星體背後的供能天體爲超大質量黑洞;第五,哈勃望遠鏡成功對系外行星大氣成分進行測定。

我們從這些成果可以看出,哈勃望遠鏡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哈勃常數、暗能量屬於宇宙學範疇、類星體屬於高能天體範疇、星系演化和系外行星則是對宇宙宏觀天體進行觀測,基本上覆蓋了絕大部分的天體。當然,哈勃望遠鏡也有不擅長的地方,那就是X射線和伽瑪射線等高能天體事件。此類天體事件的觀測需要由更加專業的空間望遠鏡進行,比如錢德勒X射線空間望遠鏡等。

哈勃望遠鏡的繼任者

明白了哈勃望遠鏡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我們就知曉了所謂的哈勃繼任者,必須是一具能夠進行可見光觀測的太空望遠鏡。因此韋伯望遠鏡並非真正的繼任者,韋伯望遠鏡工作波長在最短波長對應光譜僅爲橙色光,主要工作光譜處於中遠紅外,因此韋伯望遠鏡是看到肉眼看不到的紅外線。

那麼哈勃望遠鏡的繼任者在哪兒呢?其實在2012年就已經造好,這就是美國國家偵察辦公室送給NASA的2具KH-11光學偵察衛星。2016年,NASA使用了其中一具望遠鏡,被命名爲WFIRST廣域紅外觀測望遠鏡,預計發射的時間爲2025年,主鏡面2.4米,工作波長爲近紅外和可見光,該計劃因爲韋伯望遠鏡延期而推遲。另外一具望遠鏡,目前就放在NASA的設施內,等待資金的到來。

KH-11光學偵察衛星在40年前就已經升空,目前該系列偵察衛星已經發展到第五代,美國偵察辦送給NASA的應該是KH-11的第四代,但裏面的設備已經拆掉,需要NASA自己安裝觀測設備,畢竟偵察衛星的設備與觀測宇宙的儀器是不一樣的。相同的地方在於主鏡面,第四代KH-11光學偵察衛星使用了2.4米直徑主鏡面,而且是輕型鏡面,比哈勃望遠鏡上的2.4米鏡面更輕,更加先進,製造時間是在2000年左右。根據美國偵察辦公開的數據,第四代KH-11光學偵察衛星可以在400公里高度軌道上達到0.9米的分辨率,同時使用的是短焦距設計。川陀太空認爲,這種設計讓KH-11的長度更短一些,但是比哈勃WFC3的成像分辨率更高,如果對兩者進行量化,那麼第四代KH-11的分辨率應該是哈勃的100倍。這意味着如果我們用第四代KH-11的超輕主鏡面進行觀測,理論上比哈勃看得更遠,可以對宇宙中更加昏暗的天體進行研究。

第四代KH-11光學偵察衛星除了短焦距外,其副鏡是可以移動的,這樣可以根據目標天體的估算距離調整到一個更好的成像焦點上,這個設計在哈勃望遠鏡是沒有的。焦距短了,且可調,因此KH-11光學偵察衛星的光路就變短了,同樣採用的卡塞格林望雙反光學望遠鏡,長度會短一半,這樣設計的好處是可以進行在軌維護。宇航員在站在望遠鏡外,對光路內部設備進行維護,哈勃望遠鏡由於光路筒太長,導致宇航員無法進入維護。如果NASA資金能夠到位,那麼第二具第四代KH-11光學偵察衛星可以接替哈勃,繼續在紫外、可見光、中近紅外波段上對宇宙進行觀測,分辨率還更好。在這之前,NASA需要先搞定已經耗資90億美元的韋伯望遠鏡,還有2025年發射的WFIRST廣域紅外觀測望遠鏡。

綜上,哈勃望遠鏡的繼任者其實在2012年就已經出現,這也是NASA在哈勃退役之後,拯救可見光天文學的一個重要措施。雖然哈勃望遠鏡給了我們近30年的天文盛宴,但它也有老的那一天,根據NASA的基本規劃,WFIRST廣域紅外觀測望遠鏡主打紅外,還能覆蓋可見光,韋伯望遠鏡主打的是中遠紅外,另外一具第四代KH-11光學偵察衛星則是給哈勃望遠鏡退役之後的空缺預留的。目前看,哈勃望遠鏡的壽命還有比較長的時間,估計至少5年以上,對NASA而言還可以緩一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