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可能是三文魚,自在地球上出現以來,壓力最大的一個月。先是不明不白的和新冠病毒扯上了關係;接着又有外媒記者,曝光了進口三文魚原產地,挪威的惡劣養殖條件,看着真有點觸目驚心。這些各路媒體,轉載的也比較多,所以這並不是我要說的重點。

三文魚生食味道,確實不錯

我國是一個消費大國,海鮮消費與日俱增。作爲海鮮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三文魚,一直倍受國人的追捧。一碟醬油,配上點芥末,切片的三文魚,喫起來的確很美味。我也喫過很多次,有時候去鮮自助的時候,手慢點,你都搶不到。

生食三文魚真假三文魚,本不爲人知

真假三文魚,在2018年10月,以前是一個行業祕密。絕大多數公衆其實是不知道,市場上有假的三文魚的,就連我這個去過三文魚加工廠,審覈過的人,也不知道(當然我去的都是比較正規的工廠)。而且每個商家打出的招牌,也都出奇的一致,挪威進口大西洋鮭。聽上去就很有點高大上,就和澳洲天然牧場進口牛肉一樣,是一種品質的象徵。

挪威三文魚養殖去皮後,真假難辨

三文魚,虹鱒魚,大馬哈魚,放在一起還是比較容易分辨的。但切成片,就完全不同了,尤其是對一些不常喫的人。虹鱒魚,其實我有幸喫過一次,當然是在知道是虹鱒的情況下喫的。說實話,味道也不錯。不過價格的巨大差別,讓虹鱒魚天生就矮人一等。

還是很好辨認虹鱒正名,內幕打開

一直備受業內關注的《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正式發佈。該標準基於科學分類和命名方式,明確規定三文魚的定義,標準規定“三文魚是鮭科魚類的統稱,包括大西洋鮭、虹鱒、銀鮭、王鮭、紅鮭、秋鮭、粉鮭等”。可能起草這個團體標準的協會,也沒有想到,當標準公佈後,會引起軒然大波。其中爭議最大的,就在“虹鱒”身上,原本的偷偷摸摸的事情,難道要變成光明正大了。

虹鱒魚

這次團體標準的發佈,不僅讓虹鱒魚出了名,也揭開了三文魚市場,存在用“虹鱒魚”冒充三文魚的現象。估計這個協會,心裏也很委屈。因爲協會頒佈的團體標準,一般都是推薦性的,而非強制性的。除了極少數,大部分團體標準,並不會有多少企業會響應。

委屈國產虹鱒魚,變成“狗都不理”

事情的轉折點,是由一份團體標準發佈引起的,讓本來默默無名的虹鱒魚,進入了大衆的視野。不過當時虹鱒魚的角色,可不光彩。一個冒牌者的形象也就算了,還有一個傍名牌的心態。想爲自己正名,變成名正言順的三文魚。更是有很多商家,立馬出來,自證清白。用各種手段,證明自己產地正宗,血統正宗,空運進口等等,羣魔亂舞。

狗不理三文魚,連中兩彈

三文魚與新冠病毒,扯上關係後,不管最後和它有沒有關係,無疑已經惹了一身騷;緊接着國外媒體爆出,挪威惡劣的養殖環境,徹底擊碎了,我們對歐洲,進口,空運,大西洋鮭的迷信。以至於網上已經有段子說,“已經有商家發聲,自己以前宣傳的歐洲空運進口的大西洋鮭是假的,實際自己使用的就是國產虹鱒魚,請大家放心食用”,當然不知道真假,尚待考證。

連中兩彈國產虹鱒魚,強勢崛起

國產虹鱒魚,這時候拋頭露面,也很好理解。畢竟三文魚正被各大商家下架背景下,虹鱒魚自然不會傻傻還去冒充三文魚了,這不合常理。虹鱒魚如果會說話,它一定會大聲的喊出來:“可憋死我了,終於不用裝了,還得抓緊和三文魚撇清關係,晚了,真把我當三文魚了”。

我不是三文魚,我是虹鱒

三文魚本是魚中王者,眨眼之間成青銅了。年初還要虹鱒,仰望的三文魚,年中虹鱒就被避之而不及了。這角色變化之快,讓人始料未及,也讓人啼笑皆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