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萬

摘要:軍裝就是軍人的服裝,而且軍裝對於現代社會的服裝設計也有很多影響。爲什麼軍裝大都是用紐扣而不是用拉鍊?

軍裝就是軍人的服裝,而且軍裝對於現代社會的服裝設計也有很多影響。爲什麼軍裝大都是用紐扣而不是用拉鍊?

說到這個話題,首先就要看你具體是說什麼軍裝,如果是說禮服、常服,那麼的確基本上都是用紐扣,主要是因爲穿禮服的場合都是比較隆重正式的,所以都是以紐扣爲主。常服源自於西服,可以說是軍人日常穿的“西服”,基本上沒有見過拉鍊西服吧?至於作訓服,除了夏季套頭短袖作訓服以外,基本上現代各國的作訓服都是用拉鍊的。因爲,作訓服顧名思義,就是在作戰和訓練時穿着的,這也可以說是軍人的“工作服”,所以在設計時要兼顧到作戰訓練的需要,不僅要結實耐用,而且還要考慮到各種複雜的作戰環境,比如需要防風防雨保暖,還要具備便捷實用、方便脫穿。

那麼爲什麼很多人都以爲作訓服是用紐扣的呢?因爲作訓服即使是用拉鍊,但考慮到士兵們需要經常進行匍匐或者攀爬訓練,拉鍊外面都用帶壓扣的前襟蓋住了,以防止拉鍊磨損,所以不仔細看,是看不出拉鍊的。這樣一來,既可以方便穿脫,更重要的是壓扣前蓋住拉鍊,能夠有效避免摩擦和纏絆,而用紐扣的話就會經常因此釦子被磨掉或斷裂導致衣服鬆脫,甚至被雜物纏住!

看看這張女兵的作訓服,特別注意看外翻領口位置,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拉鍊。實際上,拉鍊曾被美國《科學雜誌》評爲二十世紀人類十大最實用的發明之首,十九世紀中期就出現了拉鍊的雛形,1893年被美國工程師發明以後,1913年被瑞典人森貝克改進爲實用化的日常商品,到1930年被服裝界接受,算是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最終拉鍊成爲了現代服裝的重要組成部分。相比之下,紐扣的歷史要早得多,古羅馬時期就已經出現。由此可以看出,拉鍊的實用性對於作訓服來說,確實很重要,甚至具有紐扣難以取代的作用,但是在普通服飾上被接受的過程尚且如此漫長,更何況要求更高的軍裝呢?

其實拉鍊剛發明的時候,並不受待見,不過一次偶然的事件,讓拉鍊的發展煥發生機。當時法國巴黎正在舉行一場飛行表演,不料一架飛機突然墜毀,機毀人亡。事故調查發現,原來是飛行員的一個紐扣掉進了發動機,引起事故。經過了這一次事故後,法國再也不敢在飛行服上用紐扣了,取而代之的自然就是拉鍊了,各國也紛紛效仿。所以這時候拉鍊的發展就“迎來了春天”。特別是美國,在一戰爆發前夕,美軍認爲拉鍊可以提高士兵的穿衣速度,於是在軍服上設置了拉鍊,此舉果然大受士兵歡迎。後來美軍的軍服都是採用拉鍊的。然而好景不長,在戰場上,拉鍊就有些顯得不可靠,受到磕碰,或受傷後被鮮血浸透,就很難拉開,這也給美軍醫護兵在救治傷員時造成了一些困難。這還不算什麼,隱蔽作戰時拉拉鍊還會發出響聲,暴露目標。除此之外,拉鍊壞了之後修理也是非常麻煩的一件事。相比拉鍊的這些缺點,紐扣就好使的多。如今,美軍的戰鬥服已經取消了拉鍊設計。而其他大部分國家的軍裝都是拉鍊和紐扣混合使用。

不要小看小小的拉鍊,要說製造高品質的拉鍊現在似乎根本不是問題。但是如果有年齡稍大一些的朋友,可以回憶一下九十年代我們用的拉鍊,那可是經常損壞,所以那個時候似乎修拉鍊、換拉鍊的小攤隨處可見。所以在當時,作訓服要用這種質量不可靠的拉鍊,的確不那麼靠譜,所以大多作訓服也不使用拉鍊。

當然,現在這個問題就不存在了,一方面拉鍊的質量尤其是可靠性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拉鍊脫穿方便,防風保暖效果比紐扣要更好,這也是最終拉鍊在作訓服上取代紐扣的原因。

實際上,這種民用技術更爲精細和成熟的國家,如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家很早就在作訓服上使用拉鍊。讓他空軍飛行員的飛行夾克更是最早採用拉鍊的軍服。

不知道軍裝的設計師是如何考慮這個問題的。但是就生活中的體驗來看,褲子使用紐扣比拉鍊更方便,而且安全性高。例如軍人在訓練或作戰的候,可以一隻手拿武器眼睛觀察周邊情況時另一隻手解開釦子。但是拉鍊就會常常出故障,我們生活中經常遇到這樣的事情,越着急越拉不動拉鍊,不是卡住了就是滑絲了,這是日常生活中遇到了還沒什麼大不了的,但在戰時遇到這樣的情況很可能會送了性命。另外就是在戰場救護時,衛生員爲包裹傷口需要快速脫下傷者的褲子,結果動作越快拉鍊就會越容易出故障,豈不是擱誤大事。總之軍隊服裝設計肯定是以安全、便捷、可靠性高爲準則,紐扣雖沒有拉鍊美觀快速,卻有更爲可靠的特點。軍褲釆用紐扣不用拉鍊可能是因爲這些因素考量決定的吧!

近些年來,在軍裝上拉鍊多起來了,這跟現在拉鍊質量提高,成本下降有關係。但是在傳統習慣上來說,莊重,在服裝設計上更容易有變化和表現力自然是用紐扣。

在普通人容易觀察到的場合裏,紐扣肯定還是會在相當長的時間裏,佔據更多比例。設計美觀精緻的紐扣,除了實用性外,同樣還具備更豐富的裝飾性,所以軍人主要穿着面對社會與公衆的軍禮服、常服,會選擇用紐扣,訓練和作戰,需要講究方便快捷時的作訓服,選擇拉鍊裝的比例會更大些。

不過我們光從實用性上來說,大家知道我們的軍隊裝備設計,是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對軍隊建設有了足夠的投入後,纔開始更多考慮細節方面,到目前爲止,也還有很多空白需要填補,許多基礎性工作需要從頭做起。建國初期,國家經濟一直很緊張,改革開放初期,軍隊又要爲經濟建設讓步,在裝備上的投入都是幾十年如一日的緊巴,被服設計這方面的投入,就更得朝後排了。今天說到這裏,單獨把軍裝的紐扣拉鍊拿出來說,那麼我們得說,軍隊的事真沒小事,對於有志於建立最強軍隊的國家來說,軍隊作訓服,戰場服裝選擇釦子還是拉鍊,遠不是用方便使用這些理由就能解決的簡單問題,比一般想象要複雜得多。小小的拉鍊,我們民用上發展到足夠靠譜,也不過二三十年的事,就在九十年代,甚至零幾年,修拉鍊換拉鍊都還是一個產業。

平時生活中因爲拉鍊引起的尷尬還是小事,但是相對於在戰場的軍人,受傷後因爲拉鍊拖累,耽誤時間最終導致喪命。裝備因紐扣掉進去,影響使用,導致戰場失利。生活中的尷尬,夾到毛髮之類的事,算什麼?拉鍊有壞一個地方就等於全壞的弱點,紐扣有容易絆掛東西的弱點。戰場環境,用拉鍊有利還是用紐扣有利,以前是顧不上講究,但真要講究起來,裏面的學問,要做到平衡和有利判斷,也很能講究,有軍迷很感概,金屬拉鍊時代的美國軍隊,是付出了血的教訓,才總結出拉鍊的缺陷。各國飛行員,也有用生命來領教過一顆紐扣被掛住設備,掉進不該掉地方的教訓。陸軍士兵作戰,做戰術動作,紐扣掛住、扯掉,這些細節也不少,未必就出大事情,可也總讓人不痛快有陰影。

所以無論紐扣還是拉鍊,本身質量過關以後,具體到怎麼樣的戰術環境,是紐扣還是拉鍊更有利,裏面的東西不是一拍腦袋就可以決定的。現代軍事技術發展,戰場大數據採集積累,已經可以具體到軍服拉鍊和紐扣的利弊選擇,我國有利之處是國內各種氣候、地形條件比較豐富,現在也有條件開始佈局全球,外派海外駐軍,租用海外軍事基地,再配以我國工業和經濟能力,這種拉鍊和紐扣設計需要的數據積累,很快就可以滿足需要的。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