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國範圍內都掀起新一輪的三輪車銷售、上路管理行動,但卻也夾雜着不少謠言。隨便一搜,衆多聳人聽聞的標題撲面而來。

在當下地攤經濟火熱,三輪車作爲民生工具銷售火爆的背景下,一些媒體爲流量博眼球的行爲着實讓人氣憤。三輪車作爲出行工具服務千萬民生,不是過街老鼠,更不是賺取流量誤導消費者話題。那麼近期網上的熱點新聞,哪些是謠言?小編就帶大家扒一扒其中內幕與真僞。

假消息1:7月1日三輪車上路必須戴頭盔

自公安部交管局下發通知,在全國開展“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以來,關於頭盔的話題就一直是電動三輪車主關注的焦點。近日有媒體曝光,7月1日三輪車上路必須戴頭盔,引發朋友圈廣泛傳播,對此小編諮詢相關部門,得到的回覆是電動三輪車與電動車執行相同政策,7月1日期,未戴頭盔不存在處罰行爲。

近日,江蘇省互聯網舉報中心更是闢謠7月1日電動車、電動三輪車必須戴頭盔的新聞,進一步坐實三輪車戴頭盔目前還處於鼓勵和自願階段,各地暫無強制要求。

因此,電動三輪車經銷商也有必要告訴消費者,不戴頭盔不影響電動三輪車出行,但也有必要關注當地的交通法規,出行過程中安全至上。

假消息2:農村也要查三輪,必須上牌

鄉鎮和農村歷來都是三輪車的主力消費市場,尤其是農用三輪車的需求更大,不少車主買一輛三輪務農、拉貨,非常方便。然而近期有媒體報道行業開始嚴查農村電動三輪車,無牌罰款等消息。

針對此則信息,小編在平臺篩查相關規定,發現除了極個別縣區有進行“農村三輪違法載人的檢查”外,沒有任何全國性乃至省市級的文件發佈。

針對農村三輪車上路的檢查在目前來看很不現實,一方面電動三輪車可以拉貨又能解決出行需求,是農活的好幫手,禁止電動三輪車上路,或者直接罰款,會讓農民寸步難行;另一方面農村考證也不方面,全面實施的難度很大。因此近期對於農村三輪車出行的管理政策依然沒變,消費者可以放心買車,放心上路行駛。

綜合來看,依靠電動三輪車出行的消費者,只要合法上路,遵守交規,就沒有任何出行風險。其實近期三輪車出行還有衆多利好政策,伴隨着地攤經濟的崛起,很多城市都對三輪車施行開放路權、免費上牌等便民措施。

注:本文來自三輪車快訊,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可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