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臥病完成長詩《泰山頌》,獻給多次探望過他的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並講了這麼一段話:“泰山是中華文化的主要象徵之一,欲弘揚中華文化,必先弘揚泰山文化,幾千年來,我們的國家經歷那麼多的磨難,還是巍然不動,泰山可以代表這種精神”。季羨林還認爲,“如評‘國山’非泰山莫屬。”

季羨林晚年爲何反覆向國家領導人提到“泰山文化”呢?

季羨林是中國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東方學家、思想家、翻譯家、佛學家、作家等,他精通12國語言,譽爲“國寶級人物”,享年98歲,是中國舉足輕重、名副其實的“世紀老人”和“文化大師”,他眼中的“國家磨難”和“巍然不動”當然是真實的。

著名文化學者易中天講:“泰山不是最高、最美的山,卻是最有分量的山。”

我想,這個分量就是“穩”,否則,不會有“穩如泰山”這個家喻戶曉、使用頻率極高的成語。

其實,古往今來,“泰山”有一種“深入中國人骨子裏的不可動搖的象徵意義和文化價值”,那就是“穩如泰山”。

穩,不僅是中國的底色、基因、靈魂,還是中國成長、強大和創新的源泉。

“穩如泰山”是中國人的信仰

在人類歷史上,以山爲“精神圖騰”的文化現象並不少見,這也是世界性的。然而,在中國的歷史與文化傳承中,能夠數千年持續不斷的維繫着一個民族對一座大山的崇敬和祈願的,恐怕只有泰山了。

在現代漢語中,與泰山有關的成語或俗語較多,如“國泰民安”、“穩如泰山”、“重於泰山”、“登泰山,保平安”、“登泰山,小天下”、“泰山安,則天下安”等等。因而在國人的心目中,泰山這座起於25億年前地殼運動的大山,經歷過滄海桑田之後,展露給世人的不但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成爲人類靈魂世界的一份重要力量。

如今的泰山文化博大精深,但其實最重要的是在闡釋兩大要義:一個是平安;一個是穩定。如果說“國泰民安”是祈求平安的美好夙願,那麼“穩如泰山”更像是一種人生境界、實力漸升、智慧博弈。

中國名山之多世所罕見,爲什麼“穩”和“泰山”能夠結合在一起呢?這主要是因爲三點:

一是泰山含有“穩”的表達。

“泰山”之稱最早見於《詩經》(注:一說來自《易經》泰卦)。“泰”意爲極大、通暢、安寧。《易·說卦》“履而泰,然後安”。“泰”字就有原來的高大、通暢之意,後引申爲“大而穩,穩而安”,隨即出現了“穩如泰山”之說。

二是泰山具備“穩”的形態。

泰山崛起於華北平原之東,凌駕於齊魯平原之上,東臨煙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遠流長的黃河,南有汶、泗、淮之水,泰山山脈綿亙100餘公里,盤臥426平方公里,與平原、丘陵相對高差1300米,其基礎寬大產生安穩感,形體龐大而集中,則產生厚重感,大有“鎮坤維而不搖”之威儀。因此“穩如泰山”正是其自然特徵在人們生理、心理上的反映。

三是泰山長期是政治穩定的中心。

縱覽東部沿海廣大區域的地理形勢,泰山踞高臨下,成爲萬里原野上的“東天一柱”。“中有岱嶽”即說明泰山居中,爲天下的中心。這裏氣候溫潤,土地肥沃,成爲古人類繁衍生息的中心地帶及古代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幾千年以來,這裏一直是東方政治和經濟文化的中心。夏初,禹分九州,其中冀、豫、青、兗、徐五州均在此,戰國七雄時,這裏有六國之都。國都穩定是政權穩定基礎,因此“穩如泰山”就有了現實意義。

“穩如泰山”是一瓶酒,更是一種時代精神

如今,泰山腳下的泰山酒業正在用一瓶名爲“穩如泰山”的好酒,詮釋新的時代主題。“行穩致遠”“穩中求進”不僅是泰山酒業的企業個性和底色,如今也進一步凸顯在產品質量和品牌價值上。

穩如泰山酒是泰山酒業十年磨一劍精心打造的創新之作,它以骨子裏滲透出的“自性三寶”(泰山文化、小窖文化、易經文化),透露着某種“看不見的力量和智慧”,戳中了當代中國人的心靈,與消費者產生了很強的“心理共鳴”,故其品牌內涵與文化價值非同一般:

第一,泰山文化傳達出一種“意志”。

泰山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名山、神聖之山,經過悠久的歷史積澱形成的泰山文化,寄託了“國泰民安”的民族意願,承載了“穩如泰山”昂揚向上、剛健自強的民族精神。泰山有“正氣蒼茫、浩然屹立”的陽剛之氣,有“櫛風沐雨、本色不改”的青松品質,有“登高望遠、山外有山”的高遠境界,又有“昂首天外、永登仙境”的豪邁氣概和“從善如登、不畏艱險”的不屈意志等。

第二,小窖文化傳達出一種“高級情調”。

在泰山酒業的小窖釀造車間中,赫然懸掛着一排醒目的標語,即“喫飯喫小竈,喝酒喝小窖”,此標語讀起來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但其實這背後凸現的是一種生活上的“高級情調”。

衆所周知,中國是世界上著名的“美食之國”,連孔夫子在喫的問題上都曾有名言即“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很顯然就是“喫小竈”的要義,因爲在孔夫子眼裏,喫飯已經不單單是爲了裹腹,更是透露出一種積極有趣的、高級的、講究的生活情調。試想一下,當一道道從選材、搭配、刀工、火候、調味、擺盤都極致講究、且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擺上餐桌之時,通常不是立馬就動筷子,而是欣賞一番,或是舉起手機拍張照片發個朋友圈,所以這就是爲什麼大家都喜歡“喫小竈”,因爲“小竈”不僅做法精緻,口味更加,乾淨衛生,而且更顯得有面子。

基於相同的道理,泰山酒業釀酒使用的就是千百年傳承的獨創技藝——“小窖工藝”。泰山小窖有什麼獨具魅力的地方呢?泰山釀酒的窖池,單體規格小得多,其表面積爲14.5平方米,容積爲5立方米(一般窖池容積爲22立方左右),表面積和容積的比高達3:1。這種獨特的設計能增加酒醅與窖泥的接觸面積,從而使發酵更均勻充分,香味物質更豐富多樣,酒體口感更勝一籌。所以說,這種近似“小竈”釀造技藝,成就了泰山酒業優良的品質,這是泰山酒業長期保持穩健發展的根基。

第三,易經文化傳達出一種“生存哲學”。

易經文化內涵豐富,磅礴複雜,博大精深。穩如泰山酒的瓶型設計中嵌入了《易經》中的“泰卦”元素,很多人並不知道,《易經》中“泰卦”後面緊跟的卻是“否卦”,是最不好的卦象之一,這對我們今天的人生和社會,具有很大的現實教義,所謂“泰極否來,否極泰來,物極必反,福患相依”。

其實,對於今天的泰山酒業來說,之所以敢大膽的運用“易經文化”設計產品,既是這對自己企業文化資源的挖掘,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弘揚,也是對企業運營的“哲學審視”和“清醒鞭策”。

目前,雖說泰山酒業是公認的魯酒企業中經營狀態最好的,尤其是在疫情當前依然逆勢分紅,更彰顯了泰山酒業行穩致遠、穩如泰山的品質和文化個性。

但是,時勢多變,創業艱難,守業不易,居安思危。泰山酒業深知,無論在什麼時候什麼環境,都要做到“三個不可以”——“不可以驕傲自滿,不可以懈怠平庸,不可以違背規律”,惟有“精誠團結,穩中求進”,才能開創新的局面。

結語

2019年,“穩如泰山”這款劍指中高端市場——百元以上價格帶的戰略新品橫空出世,短短一年多的運營,該品牌便成爲魯酒近年來少見的“最具品質技藝特點,最具品牌文化內涵,最具傳播創意效果”的一瓶好酒。

“穩如泰山”酒不僅代表着泰山酒業多年來對“泰山文化”的繾綣深情,也代表着泰山酒業對“品質技藝”始終如一的堅守傳承,更代表着泰山酒業對“穩中求進”經營戰略的傑出體現。

我們有理由相信,穩如泰山酒在“自性三寶”(泰山文化、小窖文化、易經文化)的加持下,很快將成爲“魯酒振興”和“發力中高端市場”的經典案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