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惡的一面,到底有多麼醜陋?人情到底有多麼涼薄?世態到底有多麼炎涼?可能戰國時期的蘇秦最有資格說一說。沒有從貧窮落魄到大富大貴的經歷,永遠體會不到人們對“貧與富”、“賤與貴”態度方面強烈的反差。

蘇秦早年師承鬼谷子,和張儀、孫臏、龐涓都是師兄弟。蘇秦學成之後,變賣產業,西去秦國去遊說秦惠王。蘇秦提出“並諸侯,吞天下,稱帝而治”的主張,和後世秦始皇統一天下的藍圖如出一轍;怎奈秦惠王剛剛除掉商鞅,對遊說之士心有餘悸,且自量“並天下”的時機尚未成熟,就委婉拒絕了蘇秦的主張。

蘇秦還不死心,留在秦國陸陸續續上書十餘次,都如石沉大海、杳無音信。蘇秦置辦的行頭“黑貂”早已破敗不堪,所帶的百斤黃金也已用盡,走投無路,只好打道回府。

回家之路,怎一個“慘”字形容。

羸滕履蹻,負書擔櫜,形容枯搞,面目犁黑,狀有愧色。——《戰國策》

蘇秦綁着小腿(不這樣不行,從咸陽到洛陽上千裏地,全靠步行),穿着草鞋,揹着書(那可是竹簡做的,想想“學富五車”這個成語吧),擔着行禮,身形瘦弱,神情憔悴,面目黝黑,臉上還帶着一種羞愧之色。

這還不是最慘的,回到家,看着家人對待自己的態度,一般人受不了。

歸至家,妻不下紝,嫂不爲炊,父母不與言。——《戰國策》

蘇秦回到家後,妻子忙於織布,根本就沒停下來;嫂子也不給他做飯,估計也沒正眼瞧他;父母連話都不跟他說。

大家可以想想,自己有沒有蘇秦這樣的經歷。當你幹一件事,失敗之後,最擔心的其實不是失敗這件事本身,而是怎樣面對家人。遇到通情達理的家人,算你上輩子修來的福氣;遇到嫌貧愛富的家人,也許能把你的心給“撕爛”了。

“嫌貧愛富”本就是人之常情,幾乎人人都有,只不過是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區分。一點也不“嫌貧愛富”的人大概有兩種,一種是聖人,一種愚笨至極的人。這大概就是人性惡的一面,誰也躲不開,誰也避免不了。

英雄就是英雄,不怨天、不尤人,反躬自省,奮發圖強。

蘇秦面對家人的冷落、奚落,並沒有像普通人那樣,或惱羞成怒,或懷恨在心,或一蹶不振,或自暴自棄;而是說了這樣一段話,“妻不以我爲夫,嫂不以我爲叔,父母不以我爲子,是皆(蘇)秦之罪也。”瞧瞧,一句“都是蘇秦的罪過”,多麼英明睿智!這纔是大丈夫應有的氣度!這纔是面對失敗最正確的做法!這纔是面對人情涼薄最有力的回擊。

回家後的當晚,蘇秦翻遍自己的藏書,覺得《太公陰符》最能說動人主。自此發奮苦讀,揣摩精思,讀書欲睡,則以錐子扎自己的大腿,血流至足。這就是著名的成語“頭懸樑,錐刺股”中“錐刺股”的由來。但凡一個人,做某事做到如此瘋狂的地步,罕有不成功的。

一年之後,蘇秦胸有成竹,再次遊說諸侯。他提出六國“合縱”抗擊強秦的戰略思想,獲得六國的鼎力支持,最終組成六國“合縱”聯盟,任“縱約長”,併兼配六國相印。什麼是“縱約長”?打個不太恰當的比喻,相當於現在聯合國軍的總司令。

再次回到洛陽,但看各色人等趨炎附勢的精彩表演,實在是刺激、過癮!

北報趙王,乃行過雒陽,車騎輜重,諸侯各發使送之甚衆,疑於王者。周顯王聞之恐懼,除道,使人郊勞。蘇秦之昆弟妻嫂側目不敢仰視,俯伏侍取食。蘇秦笑謂其嫂曰:“何前倨而後恭也?”嫂委迤蒲服,以面掩地而謝曰:“見季子位高金多也。——《史記》

蘇秦北上向趙王覆命,路過洛陽。但見車騎連駟,從者甚衆,氣派猶如帝王。天子周顯王聽說了,感覺十分恐懼,急忙派人淨水潑街、黃土墊道,又派專使到洛陽郊外迎接、慰問。蘇秦的兄弟、嫂嫂、妻子,都把目光放低了,不敢抬起頭看,規規矩矩地俯在地上,端茶送水。蘇秦看見這一幕幕精彩的表演,心中不由得百感交集,就笑着問他的大嫂:“大嫂,爲何以前那麼傲慢、刻薄,現在卻這麼恭敬、順從呢?”大嫂扭扭晃晃地爬到蘇秦的腳下,臉貼着地面請罪道:“還不是因爲您老三官做的大、黃金又多嗎?”

好大嫂!說出了多少人心中不敢說的話;好大嫂!說出了多少人內心真實的想法;好大嫂!真是個實在人,比僞君子強的太多了。最能讓你體會到人情冷暖的,往往是你的家人,而不是外人;最能傷到你心的人,也是你的家人,非外人也;最能讓你看清人性的醜陋,還是你的家人,外人不足道也。

豪傑就是豪傑,看透人性,散盡千金爲報恩。

蘇秦喟然嘆曰:“此一人之身,富貴則親戚畏懼之,貧賤則輕易之,況衆人乎!且使我有雒陽負郭田二頃,吾豈能佩六國相印乎!”於是散千金以賜宗族朋友。——《史記》

蘇秦看到眼前的阿諛逢迎,想起以前的種種嫌棄,不由得長嘆一聲說:“我一直是我,富貴了,親人們就害怕成這樣;貧賤的時候,親人們輕視成那樣;何況是其他人呢!倘使我有洛陽近郊二頃良田,我豈能佩戴六國的相印?”蘇秦看透了人生、看透了人性、看透了人情、看透了世態炎涼,就把所帶的黃金散盡,以回報對自己曾經有過恩德的人,無論大恩小恩。

以上就是蘇秦兩次回家,家裏人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真真切切讓我們看到了人性醜陋的一面,實在是刺激、過癮。我們作爲普通人,雖然體會不到這種冰火兩重天的感覺,但多多少少都會體會到一點。既然,“嫌貧愛富”是人性的常態,那就拿一種平常心去看待。落魄的時候,不要埋怨別人無情,多找找自己的不足,以圖東山再起;顯貴的時候,也要儘量不計前嫌,有恩報恩,有德報德,自己的氣度要配得上自己的身份。

參考文獻:《戰國策》、《史記》、《孟子旁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