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事健康超能團##真相來了##健康科普排位賽#

作者:陳嘉寧 主管藥師、抗感染藥物臨牀藥師、藥事網成員

單位:肇慶市高要區人民醫院藥學部

世界衛生組織提倡“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靜脈注射”的用藥原則。從國家到省市區,各級衛健部門層層落實加強醫療衛生機構靜脈輸液管理。爲保證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降低輸液安全隱患,促進臨牀合理用藥,確保患者就醫得到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療。對於靜脈輸液溶媒的選用問題,就顯得極其重要。

靜脈輸液具有給藥迅速,刺激性小,療效快等優點,在挽救患者生命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注射劑在使用時需要選用適當的溶媒溶解稀釋,如果溶媒選擇不當或靜脈藥物配置不合理,則可能會引發不良反應,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分析靜脈藥物中溶媒選擇的相關因素,進而選擇適當的溶媒,可爲臨牀安全合理用藥提供有力的保障。今天讓我來跟大家科普一下靜脈藥物溶媒選擇中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

一、臨牀上常見的溶媒

二、影響溶媒穩定性的因素

(1)pH值的影響:不同溶媒的pH值不同,對藥物的穩定性有不同影響,其可影響藥物的溶解度,導致藥物降解,引起氧化-還原反應。選擇溶媒原則上要遵循藥品說明書推薦使用。如青黴素鈉本身接近中性,它在過酸或過鹼的環境中分解速度都會加快,因此一般選擇氯化鈉而不是葡萄糖注射液作爲溶媒;多巴胺不宜使用鹼性溶媒,或與鹼性藥物配伍,否則易發生分解降低療效。

(2)溶媒中電解質的影響:①藥物及其附加劑與溶媒中的離子發生化學反應。如頭孢曲松極易與鈣離子形成不溶性鈣鹽,因此在配置頭孢曲松鈉注射液時嚴禁使用含有鈣離子的溶媒,否則易產生沉澱;②鹽析:同離子效應。如兩性黴素B注射劑與氯化鈉注射液合用可發生鹽析作用而出現沉澱,其只可用注射用水或5%葡萄糖溶液溶解,並嚴格要求稀釋用葡萄糖注射液的PH值應在4.2以上。

(3)溶媒滲透壓的影響:5%葡萄糖(等滲)與10%葡萄糖(高滲)的滲透壓不同,等滲溶液可減少患者不適感及對紅細胞的損傷,低滲導致紅細胞腫脹(水分進入),高滲致紅細胞皺縮(水分丟失)。靜脈輸液的滲透壓應儘量接近等滲,不宜盲目以爲同是葡萄糖而等效替用。

二、溶媒的量

除了種類的選擇外,溶媒的用量也是臨牀考慮的因素之一。

同樣是用鹽水配製,100ml與500ml的氯化鈉注射液如何選擇也有講究,這是因爲一些藥物對於溶解後的終濃度是有要求的,濃度過低可能達不到治療濃度,濃度過高又易引起毒副作用。

如爲減少克林黴素神經肌肉接頭毒性,抑制呼吸的不良反應,每600mg的克林黴素至少用200ml溶媒,滴注時間要維持1小時以上;對於圍手術期預防用藥,β-內酰胺類藥物溶媒體積不超過100ml,一般應在30min內給藥完畢。

三、中藥注射劑溶媒選擇

鑑於中藥注射劑製備工藝、組成成份複雜,且安全性研究與風險管理缺乏,應嚴格遵循中藥注射劑臨牀使用的基本原則使用。

(1)選用中藥注射劑應嚴格掌握適應症,合理選擇給藥途徑。

(2)辨證施藥,嚴格掌握功能主治。

(3)嚴格掌握用法用量及療程。按照藥品說明書推薦劑量、調配要求、給藥速度、療程使用藥品。不超劑量、過快滴注和長期連續用藥。

(4)嚴禁混合配伍,謹慎聯合用藥。中藥注射劑應單獨使用,禁忌與其他藥品混合配伍使用。

表 溶媒量或溶液濃度有要求的常見藥品彙總

四、結合患者自身的病理狀態選擇溶媒

臨牀上遇到的案例可能要遠比理論情況複雜,因此,我們在選擇藥物溶媒時單單考慮藥物的理化性質是不夠的,還應結合患者原發病及併發症綜合考慮。

(1)對於休克患者,應先給予鹽水擴充血容量再給予糖補充能量。

(2)患有高血壓、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應減少鈉鹽的攝入,減輕心臟負擔;而腎功能不全者應減少鹽水的攝入,減輕水鈉瀦留。

(3)對於肺性腦病、Ⅱ型呼衰、COPD的患者,最好選用生理鹽水,避免使用葡萄糖增加二氧化碳的瀦留,加重缺氧。

(4)高鈉血癥、高氯血癥患者應避免使用氯化鈉。

(5)燒傷、重大創傷、中毒、術後、嚴重感染等胰島素抵抗狀態、急性胰腺炎、使用糖皮質激素以及糖尿病患者需補充能量時可選擇果糖注射液或者轉化糖注射液。

(6)低鉀血癥時可將氯化鉀加入生理鹽水中靜滴,如血鉀已正常,則將氯化鉀加入葡萄糖液中靜滴,可預防高鉀血癥和糾正鉀缺乏症。

(7)週期性麻痹、糖尿病酮症、高滲高糖血癥患者應避免使用葡萄糖,但是如果藥物只可使用葡萄糖配製的情況下,還是可以少量使用葡萄糖作溶媒的。

我們應該正確認識25g糖(5%葡萄500ml)對血糖的影響:一是機體的一些重要器官、組織細胞(如中樞神經細胞、紅細胞等)必須由葡萄糖供能,每日總共需要100~150g糖,遠大於一瓶500ml的5%葡萄糖的含糖量。二是葡萄糖的利用與補液速度有關,機體利用葡萄糖的能力一般爲5mg/kg•min。因此,只要輸注葡萄糖的速度不超過機體利用葡萄糖的速度,不會對患者的血糖產生較大影響。

綜上所述,醫護人員在用藥前需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對於不太熟悉的藥品切不可盲目選擇溶媒,必要時可諮詢藥師。當然,藥師也不能生搬硬套理論知識,切忌紙上談兵,需站在臨牀的角度結合患者狀態綜合考慮問題,才能真正做到配合臨牀安全合理用藥,溶媒學問深,選用須謹慎。

參考資料:

1、藥品說明書

2、《內科學》人衛第9版

3、《外科學》人衛第9版

4、《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版

5、《臨牀用藥須知》2015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