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极为著名的书,比如我们常说的四大名著,又比如被称为史家之离骚的《史记》。这些书不但书名耳熟能详,而且其中的一些内容也都被大多数人所熟知。不过还有另外一些书,虽然知道书名的人很多,但真正读过的人却少之越少。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这本巨作——《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为北宋司马光主编

可能很多人会说,自己读过《资治通鉴》,但实际上绝大多数人读过的并不是《资治通鉴》原著,而是读过《资治通鉴故事》或者《资治通鉴精选》之类的现代节选。这类节选不但将原文翻译成了现代汉语,还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筛选删减,与原著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异。

《资质通鉴故事》并非《资治通鉴》

原本《资治通鉴》很少有人能做到通读,这是因为《资治通鉴》不同于其他的史学作品,这本书的主要作用是为了通过历史记录给当权者提供治理政事的资讯,其中参杂了太多的主观意识,所以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这本书并不适合作为历史类书籍来阅读。

司马光作《资治通鉴》主要为政治服务

而在另一方面这本书用词晦涩,纪年方式也是用得极为罕见的多音节摄提计时术语,对于很多人来说,阅读难度过高。别的不说,光是《资治通鉴》开头第一句,就已经让绝大多数人看不懂了:

起著雍摄提格,尽玄黓困敦,凡三十五年

这句话是《资治通鉴》开篇第一句,意思为:“从戊寅年开始,到壬子年结束,总共三十五年。”

其中“著雍”指戊,“摄提格”指寅,“玄黓”指壬,“困敦”指子,这些词语据说是三皇时代的纪年方法,也是后世天干地支的起源。而整本《资治通鉴》都是使用这种原始天干地支。所以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资治通鉴》确实是一本看不懂的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