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行書院:打通中脈後不代表開悟

09:09

【東華禪】

不怕妄念起,只怕覺知遲

在行住坐臥中

培養覺知,成爲覺知,運用覺知

學員:師父,像王善人他沒練功,他怎麼開悟了……

萬行大和尚:你怎麼知道他沒有練功呢?他(指某類人)平時做事在專注,平時練功的方法在走鋼絲、在跳芭蕾、在練武(舉例)……

我平時練習的方法在盤腿,我們和尚不可能像他,通過練芭蕾、走鋼絲。他走鋼絲,也不可能像我們和尚一樣盤腿打坐。

他是通過走鋼絲、跳芭蕾、彈鋼琴達到一心不亂,我是通過盤腿一心不亂。

我的身份跟他不一樣,他的身份跟我的不一樣。我跟他學鋼琴,彈不過他;跟他學走鋼絲,也走不過他。他走鋼絲的,來學盤腿,也盤不過我,是不是?

但是,我們都在自己的領域裏,用自己的方式,達到了一心不亂,這就是修行。

千萬不要認爲只有你盤着腿,敲着木魚,念着阿彌陀佛,才叫修行。這是迷信,這是形式。

這就是爲什麼有人不信,這就是迷信。這個層面,可以說百分之八十都是迷信。

但是它是需要的,有它迷信的價值。你不通過迷信這個層面,就上升不到理論的層面

先是儀軌儀式,然後就是知識層面、理論層面,最後就是功夫層面。

學員:我看那個王善人,他是因爲着急他那個朋友,然後他在着急當中突然開悟了。

萬行大和尚: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因爲他那個朋友被抓了以後,他連夜走路去看他。

他走路時高度的着急和集中,達到了一心不亂,達到了一心三昧。

突然一個石頭絆了他一腳,他就豁然開悟,黑夜見白日。跟禪宗說的一模一樣。

他的朋友被抓進監獄了,他此時只有一念:我要去救我朋友。

這一念一直集中在頭上,連夜趕路,走了幾十公里,突然一塊石頭絆到他的腳了——“譁”黑夜見白日,頂輪打開了。

你會問,他之前不信仰宗教。沒錯,他不信仰宗教,但他的爲人處世有宗教的思想內涵,只是沒有宗教的儀式。

而你只是有宗教的儀式,沒有宗教的精神內涵。真的,很多信徒,包括我們在座的,只是掌握了宗教儀式,根本沒有宗教的精神內涵。

包括我們和尚,可以說百分之八十的和尚都只是學的宗教儀式,沒有領略宗教的精神內涵。這是沒有用的。

學員:他那種是中脈突然通了嗎?

萬行大和尚:練氣功的,很多中脈通了,但沒有開悟。那叫作功夫。

功夫,你練就有,不練就沒有。功夫,你一不練,一停下來,就沒有了。

學員:師父,接着她剛纔那個問題問完,您也提到過十萬八千法門都是修行。如果打坐的時候或者急於做什麼事情,可以衝開頂輪,然後見光、悟道,比方說專注地做一件事情或一種工作,但沒有這種效果,怎麼說也是在修行呢?

萬行大和尚:你這個問得非常到位。比方說,我們盤腿,練功練得很好,一心不亂了;他通過走鋼絲,練得一心不亂了;他通過彈鋼琴,一心不亂了;他通過跳芭蕾,一心不亂了;他通過做生意當官,一心不亂了,是不是?

我們第一步都一樣的,沒有差別。差別就在第二步,看你最後把心往那邊着落,是爲自己還是爲別人。

例如,十個行業,十個職業,形制不一樣,但是都達到了一種狀態,都是用自己職業的工作方式煉心,練得一心不亂了。

關鍵是這個時候,你把你的心往哪放?我把它往宗教的道路上、往極樂世界去放,最終臨終我的心就與極樂世界、與他方世界對接了。

而他只是走鋼絲走到一心不亂了,雖然與鋼絲融爲一體了,但並沒有把心放在某個地方去着落,還是成不了佛的。

所以有人問,師父你讓我們做一個好人,是不是人做好了,就成佛了?

我說沒有,人做好了就是個好人,他不是佛。但你想要成佛的前提條件就是要先把人做好。

人做好了後,你不轉念頭,還只是個好人,不是佛。如果你把念頭一轉,在人的基礎上,就成佛了,就與佛的信息連接上了。

所以任何一個方法,他第一步都要達到一心不亂,都要達到身心合一。

並不是說一心不亂、身心合一了就成佛了。 不是的,還要一個轉變念頭 。

學員:這個轉是在生死之間嗎?

萬行大和尚:就看你往那放?着落點在哪裏?

學員:那他還是沒有像您剛纔所說的,一閉上眼就滿眼都是光……

萬行大和尚:這就是着落點嘛。

學員:那他還是要回來再練這個功夫嗎?

萬行大和尚:他不一定是練這個功夫,是應該最後要把這個念頭轉過來,不能夠僅處在那個定當中。

佛教裏面講戒定慧,你在定當中不轉變念頭是開不了慧的,但要想智慧打開,就先要把這個定力修起來。

定是慧的基礎,先定而後慧。

剛纔講到我們每個人在每個行業都修出禪定了,爲什麼宗教還能夠再上一步,通過轉念開智慧呢?

其實你走鋼絲也好,彈鋼琴也好,跳芭蕾也好,第二步一轉變,一樣能開智慧的。

學員:這個銜接點在哪呢?

萬行大和尚:銜接點就是我剛纔講的,你的心最終着落點在哪裏?

學員:什麼叫着落點?

萬行大和尚:就是把你的心放在一個更高的高度,而不是定在目前的這個狀態上。

學員:是境界嗎?學佛嗎?

萬行大和尚:不是要他學佛。因爲他的心只是定在這個定上,放在這個定上,開悟不了,成不了佛的。他要把這個心再往上提升,放在慧上。

學員:慧是認識、思想嗎?

萬行大和尚:慧是認識。也可以說是歸宿。

學員:這可以用世間法來解釋的嗎?

萬行大和尚:可以的。其實世間上每一個行業,都是在修定 ,都可以達到一心不亂。

但是爲什麼只有宗教最後能夠開智慧?能夠超越生死,超越三界呢?它是在定的基礎上又達到慧的層面。

學員:那我們可不可以理解成,當一個人在生活當中經歷這個定,或使用這個定到了一定程度,他認識到了,比方說宗教,他皈依了,可不可以把它當作是一個銜接點呢?我還是不能完全抓住這個點在哪裏?

萬行大和尚:我們佛教裏面講的這個“覺”和“照”,“覺”就是覺察到你的起心動念;“照”就是你掌握住了、改變了、控制住了,就上升了一個臺階。

有一種人,知道自己現在很散亂,但是收不回來。就說明只能覺不能照。

若再繼續修下去,發現有念頭跑掉了的時候,能主宰它,能夠把它收回來,這叫作有覺有照。

學員:那是不是表現爲,一個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實際上是有兩個我,一個是專心一意做事情的我,別一個是看着我在做事情的我。

萬行大和尚:對、對,是兩個,就是能覺的和能照的。在修行途中是這樣。

但到了目的地、回到源頭以後,能覺的和能照的都沒有了,合二爲一了。你本身就已是覺、是照了。

一旦你在事情上起用,好像就有兩個,不起用就是一沒有二。

學員:那最後成佛了的銜接點又在哪裏?就是這兩個並行的覺和照……

萬行大和尚:與萬物融爲一體了。

學員:在什麼時候會融進去?

萬行大和尚:在起用的時候融進去了,事情做完了,用完了,你又抽身出來了。

學員:就定了?

萬行大和尚:對、對、對,抽身出來了。

當事情發生的時候,你去與它融爲一體的同時,還不會迷失自我。事情做完了以後,你立馬出來,又歸於你原本的狀態了。

不是說你出來了以後,那個境界又影響了你好幾個月,那就不對了。

要過後不留痕跡,如果過後還要留幾天的痕跡,心裏面就有這個影子。

萬行大和尚簡介

東華禪寺方丈萬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在踐行佛法、體證生命本源的智者。

15歲信佛、18歲出家、29歲證得生命本源,30歲復建東華禪寺、4年佛學專業、7年閉關、19年建寺安僧、1萬多場開示演講、千萬言著述、13部著作出版多國語言……

2000年創立東華家風:信教先愛國,學佛先做人,修道先發心;2008年倡行每月1次升國旗;2016年創立中國首座佛教愛國館;2000年至今,向社會捐款捐物數千萬元,並多次榮獲省市“模範和諧寺觀教堂”稱譽。

從童真入道、閉關證悟,到建寺安僧、講經說法,歷經三十餘年,總結出一條能讓人類證悟本源的解脫之道——《東華禪》

本着普度衆生的使命,萬行大和尚將《東華禪》修行法門無私奉獻,殷切期望天下衆生通過學修《東華禪》融通人生四大關係:我與家庭的關係,我與社會的關係,我與國家的關係,我與自然的關係,從而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