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歷史的經驗,夏朝的忠臣關龍逢,因爲遇到了桀這個暴君,被殺了;紂殺了王子比干,王子比干還是紂的叔父呢。這兩個人在我們歷史上稱爲大忠臣,爲什麼忠臣都保不住命呢?

他們自己本身道德好得很,對於部下都很愛護,對老百姓也好,但是,對下面好,就違反了上面的意見,所以這一條命就送掉了。可以說,這都是不通,只曉得做好這一面,另一面沒有處理好。所以,夏桀王和商紂王因其修而擠之,你認爲你自己講究道德,我就拿道德殺掉你。

中國的古代歷史上這類事很多,皇帝發了脾氣:你想當忠臣呀,好!我就成全你了。就這樣殺掉你。這些忠臣被殺的原因,就是好名者也。願意因道德而死,在歷史上留一個名。

古代很多忠臣都是這個思想,死了不要緊,我要對歷史負責,在歷史上留個名。“好名”這個名,不一定完全是名譽的名,是認爲我這樣就是正的,你那樣是錯的,爲觀念而死。“好名者”不是真的道德,還是不懂人生,不懂這個人世間。

譬如紂殺王子比干,歷史上記載紂的武功之高,那不得了,九條牛一手就可以擋開,他又聰明,文也好武也好,作對都懂。要曉得,凡是壞皇帝壞領袖,第一流的壞人,不論中國外國,都是絕頂聰明的人。聰明過度而又沒有道德的修養,就變成了壞人。

世界上的人是很怪的,聰明人跟滑頭人是兩隔壁,老實人跟笨人也是兩隔壁,像從前的榻榻米只隔一層紙。所以既老實又不笨,既聰明又不滑頭,那就是聖人。

孔子告訴顏回,堯和禹兩位賢仁的皇帝也用過兵,換句話說也打過別人,侵略過弱小的民族。戰爭一發動了有什麼壞處呢?國家打窮了,老百姓死了很多。國家的戰爭連綿不絕,爲什麼呢?因爲他們有要打到天下一統這麼一個觀念。這都是爲觀念所矇蔽,爲思想所矇蔽。

歷史的經驗你難道不懂嗎?你沒有聽過嗎?名實者,聖人之所不能勝也,而況若乎!天地間的道理,是非善惡的觀念就是名實,名就是名理,邏輯的意思;實就是實際成果。歷史上的聖人明君,都不能完全做到道德的標準,何況顏回你呢![世間南公]

願超越一切的平靜與你同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