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氣面對萬重浪,熱血像那紅日光,膽似鐵打骨如精鋼,胸襟百千丈眼光萬里長……”這首林子祥演唱的《男兒當自強》作爲徐克《黃飛鴻》系列電影的主題曲,可以說一度唱遍大江南北。而由李連杰出演的《黃飛鴻 》電影將這位民族英雄的傳奇推向了頂峯,這也是大衆所認可的黃飛鴻電影巔峯。

當我們談及黃飛鴻電影,首先需要了解其發展規模。根據香港電影學者餘慕雲統計數據,截止1997年洪金寶李連杰拍的《西域雄獅》,《黃飛鴻》電影恰好100部整,算上新世紀拍攝的黃飛鴻電影,這個系列已然已有百餘部,成爲吉尼斯世界紀錄(2001年吉尼斯世界紀錄採用103部之數)

從演員的角度來看,飾演過黃飛鴻電影的包括關德興、成龍、李連杰、趙文卓、劉家輝、錢嘉樂、譚詠麟、谷峯等十餘位明星。如果單一的挑出來雖可詳盡,但工程量可想之巨大,這裏我們且可以從時間線上劃分,大致爲關德興的黃飛鴻時代、李連杰的黃飛鴻時代以及後黃飛鴻時代,看一看是如何慢慢走下神壇的

第一部黃飛鴻電影誕生到關德興時代

第一部關於黃飛鴻的電影是胡鵬導演的《黃飛鴻正傳》,分爲《黃飛鴻鞭風滅燭》和《黃飛鴻傳之火燒霸王莊》上下集,距離1949年10月8日在香港上映的《黃飛鴻鞭風滅燭》已經過去了71年。

《黃飛鴻正傳》電影的誕生也是出於偶然,導演胡鵬在乘船時候看到朱愚齋(黃飛鴻再傳弟子)的《黃飛鴻別傳》連載,於是就有了拍攝電影想法。1949年他邀請遠在新加坡的關德興回來出演黃飛鴻,他將這位正氣凌然的形象詮釋的惟妙惟肖,電影在市場上也大獲成功。讓原本只准備拍攝五部黃飛鴻電影的胡鵬接連發力,光是50年代就有五十多集黃飛鴻電影,不可不謂空前絕後。

當然,五十年代的黃飛鴻電影已並非正傳。在《梁寬歸天》、《黃飛鴻傳大結局》後,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黃飛鴻傳已經落幕。這一時期都是演義部分,也就是文學上的再創造,大量虛構劇情以及人物開始出現,比如《黃飛鴻廚試無影腳》、《黃飛鴻大戰猩猩王》《黃飛鴻一棍伏三霸》等等。儘管是虛構,但香港人對於這樣一位愛國的俠義人士依舊滿懷崇拜之情。

要知道五十年代香港經歷着政權變更,英女皇依舊把香港作爲中國最大貿易港口。戰後,香港大量難民湧入,到50年代中期人口就達到220萬,時局動盪和經濟發展讓越來越多港人迷茫。

黃飛鴻身上所傳遞的愛國主義精神顯然給了香港人更多的信心,面對未來,電影熒幕上除暴安良見義勇爲的黃飛鴻就是一方良藥。

如果說五十年代是黃飛鴻電影的黃金時代,那六七十年代關德興的黃飛鴻電影則陷入低潮。因邵氏新武俠電影的崛起,關德興版的黃飛鴻電影日漸式微,洪金寶、元彪等在電影戲份上也增多,新一代動作電影人“粉墨登場”。

70年代邵氏還拍攝了三部黃飛鴻電影,分別是《黃飛鴻》、《黃飛鴻義取丁財炮》以及《陸阿採與黃飛鴻》,主演也都是谷峯、劉家輝等正經的邵氏血脈。雖然風格與關德興的大相徑庭,但也只有《陸阿採與黃飛鴻》尚可,未掀起大的波瀾。

1978年袁和平攜手成龍打造了《醉拳》,講訴的也是少年黃飛鴻的故事,電影本身在文戲和武戲方面都已經是高水準,而且並非是以往的套路武術,而是融合了喜劇橋段的街頭格鬥動作戲,算是一部可喜之作

現在來看,最初開拍的黃飛鴻電影其實製作上是相當粗糙的,畢竟拍攝經費都是武館的武師每人湊十幾塊錢而來,製作成本就決定了其在道具服裝等鏡頭語言方面不可能精益求精,其成功最大的根源在於對動作形式的革新,從以往照搬戲曲京班舞臺的方式,柔和了南北功夫設計的模式,這也是港產功夫片設計的雛形。

“老怪”徐克打造李連杰的黃飛鴻時代

儘管70年代末的《醉拳》系列獲得了成功,但不可否認,這並非是“黃飛鴻”電影ip的成功,這是成龍個人風格的奠基作品。80年代關德興拍攝了《黃飛鴻與鬼腳七》和《勇者無懼》,而且電影主線也從黃飛鴻變成了他的徒弟,大體有一種了卻恩怨傳遞接力棒的意味,關德興的黃飛鴻時代也結束了

從1949到80年代,關德興出演了77部黃飛鴻電影,儼然已經是一代香港人的經典記憶。整個八十年代,類型片百花齊放,已經是根深蒂固的黃飛鴻電影再沒有電影人加以改編創新,可以說一片慘淡

直到90年代初,老怪徐克看中了黃飛鴻這個ip,邀請李連杰聯手開闢了屬於黃飛鴻電影的又一個高光年代。

徐克是香港電影新浪潮的主力舵手,他從國外留學歸來,亦有在電視臺創作的經歷,當徐克轉投電影,處女作《蝶變》就豔驚四座,“混亂三部曲”其新奇的美術風格和天馬行空的創造力在日後的作品中都有淋漓盡致的體現。

李連杰比較特殊,內地土生土長,事業黃金期確實是在香港。他沒有香港身份證,後來又放棄中國國際轉投美國到新加坡。《少林寺》雖然讓李連杰紅遍大江南北,但卻未能得到應有的回報。作爲國家體委的人,最初拍攝《少林寺》三部曲片酬就是一塊錢,而演死屍的香港人都有50元。

1986年拍完《中華英雄》失利後,就到美國教武術去了,後來結識了羅維拍攝《龍在天涯》反響平平。於是李連杰還是打算前往香港發展,而他選擇的正是嘉禾以及徐克,《黃飛鴻》電影的合作就此開始。

1991年,徐克拍攝《黃飛鴻之壯志凌雲》,加上之後的《男兒當自強》以及《獅王爭霸》,是徐克黃飛鴻系列的正統三部曲系列。

徐克打造的黃飛鴻形象立體生動,李連杰除了依舊保持了民族大俠的氣質,也更加接地氣。這個黃飛鴻會英雄救美,也會喫醋,一遍和十三姨是各種各樣的曖昧暗示,一遍又是滿心的國仇家恨民族大義,和過往的黃飛鴻相比,更顯得是一位有血有肉的一代宗師。

威亞特技也讓本系列的黃飛鴻電影動作戲別開生面,輕靈幽默的黃飛鴻和動作風格又是一脈相承。無論是在票房表現還是藝術角度,李連杰的黃飛鴻電影都大獲成功。

當然配角的精彩表現也是不容忽視的,鄭則仕、莫少聰的表演都可圈可點。這些因素都促成了黃飛鴻電影的成功,是徐克對黃飛鴻電影的一次完美重啓,以至於到1993年黃飛鴻電影“大亂鬥”。

之後,李連杰出演王晶執導的《黃飛鴻之鐵雞鬥蜈蚣》已經不算是徐克的正統作品,等到《黃飛鴻之四王者之風》黃飛鴻的扮演者已經是趙文卓。93年黃飛鴻電影大爆發的失利之後,黃飛鴻餘熱還持續了幾年,但都未能達到最初三部的高度。

即使是1997年徐克再度牽手李連杰的《西域雄獅》也無力迴天。至此李連杰帶來的黃飛鴻電影時代也告一段落。

後黃飛鴻時代,精品難覓

徐克和李連杰的黃飛鴻電影時代結束了,但徐克的黃飛鴻情節好像並未走到終點。《黃飛鴻》系列的英文名叫做《Onceuponatimein China》,也就是《中國往事》,他是效仿《美國往事》,希望中國近代的每一件大事都有黃飛鴻的參與,但是電影上未能實現。

在《王者之風》和《龍城殲霸》時背景已經講到了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和軍閥混戰,顯然還有未完的故事。所以之後徐克將黃飛鴻故事拍成了故事電視劇,共《少林故事》、《八大天王》、《無頭將軍》、《理想年代》以及《辛亥革命》五個單元。當最後黃飛鴻抱着十三姨的屍體,徐克的“理想時代”也了卻完結。

新世紀黃飛鴻電視劇開始出現,電影難尋蹤跡。21世紀也只有《黃飛鴻之英雄有夢》、《黃飛鴻之南北英雄》、《我不是黃飛鴻》(實爲穿越)等等這樣粗製濫造的電影作品出現,特別是2014年由彭于晏主演的《黃飛鴻之英雄有夢》,可以說是毀經典回憶的爛作。

因爲有些電影它雖然爛,但是並沒有告訴觀衆去看它的理由,許多觀衆都可以免受其害。而像《英雄有夢》這樣的以“傳奇重生”爲口號和資本宣發的手段,是會讓很多人誤入歧途的。本片就是打着黃飛鴻的名號,卻拍了一部黑幫片,而且還拍的稀爛。

這部電影也給出了一個黃飛鴻電影日漸沒落的原因,觀衆想要看到的終究還是一個完整而精彩的故事。但是如今不在少數的電影人卻把根本忽視掉了。現代電影工業的進步讓視覺特效進步了,講故事的水平卻沒能跟上去。

當然,作爲曾經最受歡迎的類型片,功夫武俠片的受到觀衆喜愛的本質是它能完成觀衆的一個美夢。投身到電影角色中完成飛檐走壁,懲奸除惡那可真是一件快事。但是現在這種功能在魔幻和科幻電影中都可以實現,美國隊長和黃飛鴻你會選擇誰?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可以看到現代功夫片愈發會擯棄過分誇張的視覺表現,而是從合理合情的範圍內給予角色本身足夠用的技能,強調實戰動作戲展現,讓觀衆相信這是可能會誕生的一位超級英雄。所以如何讓一位侷限於近代的“英雄”故事煥發生機,不僅需要電影拍攝手法的革新,更重要的還是如何以工匠精神再創造全新的故事,這纔是我們需要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