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萬

摘要:在《亮劍》中,李雲龍手下四大幹將張大彪、魏和尚、孫德勝、段鵬,他們最後的結局分別是怎樣的?

在《亮劍》中,李雲龍手下四大幹將張大彪、魏和尚、孫德勝、段鵬,他們最後的結局分別是怎樣的?

孫德勝和魏和尚兩人,連抗戰都沒有熬過,其中最早犧牲的是騎兵連連長孫德勝,在抗戰最殘酷的大掃蕩戰役中,孫德勝帶着獨立團騎兵連,爲掩護主力部隊突圍,激昂地高喊着:“騎兵連,衝鋒!”,向日軍騎兵發起一次又一次衝鋒,直到全員犧牲。不過在那個激情燃燒的鐵血年代,孫德勝的壯烈犧牲,是一曲英雄的讚歌,也是奔向很多軍人理想的歸宿,包括李雲龍,儘管他也願意多爲革命做貢獻,可是到他自己自盡時,大概也寧可像孫德勝一樣,壯烈的倒在向敵人衝鋒的路上。

孫德順的犧牲最爲蕩氣迴腸,可謂死得其所。他率領的騎兵連在反掃蕩時遭遇日軍騎兵聯隊,以寡敵衆,展開一場極爲悲壯的白刃拼殺,威武不屈,戰鬥至只剩孫德勝一人一馬,依然獨臂持刀,一人衝陣,壯烈犧牲。

魏和尚魏大勇,李雲龍的警衛員,則是劇中很悲情的一個角色,憨直勇敢,一身武藝,在戰場上殺鬼子、殺漢奸遊刃有餘,從不喫虧,可是沒料到就在抗戰勝利前夜,折在黑雲寨宵小,土匪山貓子的江湖小伎倆之下,無論是看書還是看電視劇,看到這裏都是讓人噴一口老血,哪怕後面李雲龍寧可違反紀律,也要帶部隊殺上黑雲寨,殺了山貓子等人給魏和尚報仇,都平不下心中一口鬱氣!

應該說,魏和尚的形象在四大幹將中最爲飽滿生動,給觀衆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不僅是李雲龍的得力干將,更是李雲龍的好兄弟。爲了李雲龍的安全盡職盡責,幾次救過李雲龍的命,和李雲龍一起南征北戰立下戰功無數。就是這樣一個武功高強經驗豐富的英雄,最後在執行最簡單的送信任務時不慎,被黑雲寨土匪暗算。絕對是陰溝裏翻船。按說在戰爭年代犧牲的事情也不算什麼,但是魏和尚被殺害以後,腦袋還被砍下掛在樹上,這就做的十分過分了。所以說魏和尚,沒有犧牲在消滅日本鬼子的戰場上,而是被一個土匪的無名小卒殺害,確實有些可惜。

但是怎麼說呢?這麼多年了,我更耿耿於懷的一個想法,卻是魏和尚這個人的脾氣,要是活下來,到最後恐怕比李雲龍的結局都要慘,就這麼倒在勝利前夜,未嘗不是好事,只是這種死法,對於魏和尚,真的太憋屈了!

張大彪,獨立團一營長,後來的二師參謀長,是《亮劍》中下落最模糊的一個,不過這部作品到處都是我軍軍史上的一些橋段,在讓人津津樂道的同時,很多東西一看也就知道是在說什麼,那麼張大彪是在解放戰爭中,打過長江後,部隊一路向南,在李雲龍負傷住院的情況下,與當年的邢副團長一起帶部隊參加了金門戰役。

我軍百萬大軍渡江戰役,有個命令,就是各部隊都要在戰鬥中指揮前置,什麼意思呢?—— 部隊渡江,過去一個排,連長就要跟過去,過去一個連,營長就要跟過去,過去一個營,團長就要跟過去,如此類推。渡江戰役後,我軍在接下來在南方摧枯拉朽的戰鬥過程中,也繼續執行這份命令,到了金門戰役時,大彪可不再是李雲龍隨便端碗酒給他鬧兩口的基層幹部了,當然也是按前置原則帶班隊攻入金門,結局沒有具體說明,只說這邊的部隊隔海一直朝金門吹了一個禮拜集結號,然後吹響了熄燈號……

不過,在真實的歷史上,解放軍在金門戰役中並沒有師級幹部隨部隊上島。

在李雲龍的四大幹將中,張大彪的職務最高,抗戰後期團參謀長,解放戰爭已經幹到師參謀長。只是運氣不好,在金門海戰中成爲率部登島的指揮官之一,衆所周知,因爲解放軍船隻匱乏,後援無船可運,第一批登陸部隊全軍覆沒。可惜了張大彪,不但個人一身武藝,大刀片耍得精熟,而且還能指揮部隊,絕對的醬菜。如果活到1955年授銜,至少是上校。

作《亮劍》中,李雲龍四大幹將中結局最好,一直活到建國後的,只有段鵬。電視劇裏段鵬很早就出場了,和魏和尚一起並肩作戰,還參加了淮海戰役,李雲龍負傷,還是段鵬將他送到後方醫院。後來解放後,犯了生活錯誤,李雲龍護犢子,只是狠狠訓了他一頓,讓他趕緊結婚就完事了。

而在原著小說裏,段鵬是在建國以後,丁偉去看李雲龍,火車上才遇見段鵬,兩人還打了一架,這樣才幫李雲龍發掘出來這個人才。李雲龍在遭遇山本特工隊後,一直對特種戰特別關注,建國後,與老大哥的蜜月期,老大哥還專門派真正的特種兵來訓練指導,李雲龍在自己部隊裏,就讓段鵬組建一直特種分隊,這支祕密部隊只有李雲龍和段鵬掌握。

動亂年代一開始,李雲龍命令段鵬帶這支特種分隊潛入水下,根本不露頭,造反派馬天生雖然略有所聞,一直想查找這支部隊,但卻連毛都沒撈到一根。李雲龍夫婦被逼自殺後,造反派一個頭目開李雲龍的吉普車時,駕駛椅被人改裝成戰鬥機那種彈射座椅,整個人被彈射起飛,直躥到天上二十多米高……,最後也找不到這是誰幹的,嚇的馬天生也退出造反派。不過撥亂反正後,段鵬帶的這支小分隊,就成爲我軍最早,而且是唯一的特種部隊,終於迎來了春天!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