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壹財信

作者:蘇向前

年中將至,公募基金的排名較去年年終變化明顯:部分2019年排名前列的基金今年業績顯著倒退,去年憑藉重倉科技股一舉成名的少壯派基金經理,他們中的部分人今年業績沉入谷底,例如交銀施羅德基金的科技少俠郭斐。

Wind資訊的數據顯示,郭斐目前所管理的交銀系基金總共有三隻,除去今年2月底成立的交銀創新領航外, 他還管理着交銀成長30和交銀經濟新動力兩隻混基。從2019年的情況來看,交銀成長30全年的淨值增長率爲99.88%,這一數值在719只同類基金中排名第三;交銀經濟新動力全年的淨值增長率爲99.78%,這一數值在719只同類基金中排名第四。然而僅僅不到半年,業績就不復去年風采。

分散化投資效果不佳

明星基金經理付出代價

與其他靠科技股彎道超車的基金不同,交銀的這兩隻基金並沒有靠一年的輝煌而規模破百億,根據公募基金的一季報,交銀成長30首季末的規模約爲22.92億元,交銀經濟新動力的規模稍好,但是63.88億元的數據也距離100億元大關距離尚遠。

當然,規模增長的不達預期直接跟今年一落千丈的業績有關。截至最新收盤,交銀成長30今年的最新業績僅爲10.13%,這一水平在同類的995只基金中僅排第664位。從基金的重倉股來看,基金經理連續兩個季度重倉的保利地產表現不佳,該股開年迄今跌幅約爲6.03%;同樣被郭斐重倉兩個季度,中國太保的表現更爲不佳,該股開年迄今的跌幅約爲23.60%;此外,這樣的例子還包括了他兩季所重倉的興業銀行,該股從年初至今下跌了大約19.34%。

今年2月底,郭斐所掌舵的新品交銀創新領航募集成立,但是該基金的首募規模僅爲49.43億元,與年內多隻規模破百的爆款產品相距甚遠。

從該基金的一季報來看,郭斐對一季度的操作表示"報告期內,本基金重點配置了新能源汽車、創新硬件、5G、半導體、數據中心、產業信息化等領域的成長股以及部分低估值的金融地產藍籌"。基金經理充分分散化了重倉行業,但是所取得的業績回報卻較爲慘淡。跟胡宜斌、劉格菘等基金經理相比,郭斐帶貨的規模增長幅度幾乎是最小的,從而也說明了分散化投資思路的失敗。

與郭斐情況類似的還有沈楠,只不過他所管產品去年的業績不如郭斐那般突出。數據表明,交銀主題優選2019年全年的淨值增長率約爲63.96%,這一水平在將近2000只基金中大約能排進前100位;但是今年迄今,產品的第一季度末規模同樣在大約21億元的水平線上,產品的淨值增長率大約爲8.70%,在同類產品的排名退居中游。從原因上分析,至少前四大基金重倉股表現平平或成爲主因,根據基金一季報,這四隻股票分別是金地集團、啓明星辰、隆平高科和興業銀行,沈楠和郭斐均看好興業銀行。同時,基金經理的調倉也存在着失誤,去年四季度末的第二大重倉股捷佳偉創雖然還在第一季度的十大重倉股中,但是重倉的位次卻從第二大重倉股降至第十大重倉股,持倉佔比從3.35%降至2.19%。

交銀一量化基金清盤

或因基金經理分身乏術

除去公司着力打造的年輕基金經理業績褪色外,交銀基金近期還有一隻量化基金遭遇到了清盤的厄運,這隻基金就是成立於2018年5月的交銀致遠量化智能策略,該基金尚未能迎來兩週歲的生日。作爲一隻偏債混基,清盤直接的導火索自然是規模,但深層次原因或許和基金經理的人選有關。

數據表明,從成立到清盤,該基金的基金經理僅有蔡錚一人。天天基金網數據顯示,作爲一位從業時間大約在7年半的公募老將,除去清盤的量化基金,他目前在公司所管理的產品還有七隻之多, 這些產品中所涉及的類型一應俱全,其中包括了股票指數、固定收益、分級槓桿、QDII指數、ETF等等,設想在如此忙碌的背景下,基金經理沒有做好個別基金的管理也就不難理解了。

《壹財信》還發現,交銀對於量化基金格外重視,現有的主動權益產品中最具知名度的就是交銀阿爾法了,這隻由明星基金經理何帥所傾力打造的基金如今規模不菲。該基金一季報數據顯示,截至首季末,該產品的最新規模已經突破百億大關。但是,今年基金產品的淨值增長率到目前僅爲9.23%,同類排名基本跌至後三分之一的方陣中了。

與郭斐和沈楠類似的是,何帥所管的這隻產品基金重倉股中,地產股同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第一季度末萬科、保利、金地分列十大重倉的第一、第二和第六位,三隻股票年內到目前爲止均體現爲下跌。同時,該基金在一季度才挖掘出的美年健康更成爲敗筆,股票目前下跌達到22.50%。

在交銀施羅德近幾年權益類基金取得長足進步的同時,浮出水面的上述問題同樣不容忽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