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垂釣時,遛魚的時候跑掉這種情況屢見不鮮,那麼魚在跑掉之後會不會通知他們的同伴,告知周圍的危險情況呢?今天釣魚人大熊來做一些科普。

1.窩點剛聚魚的時候,跑魚確實會造成窩點長期內沒有魚敢進食,這種情況一般在我們釣魚的時候釣大魚時猛然脫鉤,然後魚從窩點附近逃走有很大的關係,不過目前還沒有證據能夠證明魚會告訴其他魚類,我們跑掉一條大魚之後,垂釣沒口最主要的原因其實是在遛魚的過程中,魚本身發力會激起非常大的水浪,造成釣點剛剛聚集過來的魚給嚇跑了。

2.在垂釣小型魚類的時候脫鉤跑魚影響不大,例如像切線或者脫鉤跑魚的情況下,跑個一兩條根本就沒有什麼大的影響,有時候我們使用0.4的子線釣鯽魚的時候,如果一旦切線我們換新子線下去,過個幾分鐘又會有鯽魚繼續在我們的釣點,也不存在那條跑掉的鯽魚會去告訴其他的魚釣點周圍比較危險。

3.水越淺炸窩的可能性越大,我們在實際垂釣時,如果水深在1米5以下時,遛魚跑魚之後會造成非常大的響動,有可能一個釣點一箇中午都不會有一條魚過來喫了,因爲附近水的聲波在水中傳播得非常廣,所以這麼一片的魚都紛紛受驚,不敢過來,而水深則要好得多,這個老釣手是深有體會的。

另外有些老釣手也分享了一些比較玄乎的釣魚理論。

1.開餌料的時候儘量使用垂釣水域的水來開餌料,而不是使用家裏的自來水,其實這個釣魚人大熊是贊同的,因爲使用當地的水來開餌料,水中的一些微生物,金屬含量以及一些泥渣都會決定餌料的味道,是用當地的水開的餌料,比較符合當地魚喫餌時的對於味型的判斷,而家裏使用的自來水很多都使用氯氣消毒,所以會略微帶一點漂白粉的味道,部分地方釣魚人多的時候,魚都成了老滑魚,餌料味型魚都非常的清楚,所以這一點值得我們每個釣魚人注意。

2.第2點就是有些釣友說的魚根本就不在乎,因爲我們經常會釣到一些魚,釣上來之後發現魚嘴上還掛着一個斷了魚鉤,所以,這基本上可以證明,魚是不會因爲咬鉤被掛住嘴,從今以後就再也不喫魚鉤上的餌料的,魚的智商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高。

關於魚會不會告訴其他魚類釣點有危險真的是衆說紛紜,不過我們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在遛魚時,儘量保持較小的動作,這樣減少我們釣點聲音,魚的掙扎所引起來的水花晃動聲響振動等會嚇跑釣點其他的魚,這對於我們實際垂釣來說還是非常重要的,對聲音振動的感知能力魚比我們想象中的要強得多,所以各位釣友在實際垂釣時保持釣點的安靜是很有必要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