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地形始終是限制軍隊行進路線和戰略戰術部署的一大問題,即便是在人類工業水平高度發達的今天,也沒有哪支軍隊敢保證自己能在全球任何地形地貌條件下作戰。不得不承認,在一些極端環境下,士兵和裝備依然會受到難以想象的嚴峻考驗,如極地、沙漠、沼澤,以及令人撓頭的高原山地。

我們的西南邊陲屬於典型的高原山地地形,海拔普遍在4000米以上,喜馬拉雅山的頂峯更是在8000米以上。這是全球環境最惡劣的高原地帶,如何應對此方向的軍事需求,是中國軍隊面臨的一項長期課題。

值得注意的是,出於政治考量和歷史等方面原因,來自此方向的他國威脅往往並非是大規模入侵,而是小規模襲擾。且在大多數情況下,出於某些不可明言的“默契”,雙方都有着控制事態規模的考慮,很少真正開槍。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在高原地帶靠單純地“拼拳頭”取勝,就是一個值得人們思考的問題了。對此,一個可能的解決辦法是引入某些能夠提升人體力量與運動水平的特種作戰裝備,經過特殊改裝的單兵外骨骼或是可行的解決辦法。

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的西南邊陲,空氣中的含氧量相對較低,這些都對人員活動造成了極大的困難。畢竟,海拔每上升1000米,氣壓會下降約11.5%,空氣含氧量會下降約9%,溫度會下降6攝氏度左右,對人體的生理承受力提出極高的要求。

在這種環境下,人員的負重能力遠遜於低海拔的平原地帶,難以依靠單兵體力攜帶重量較大或數量較多的武器彈藥。同時,在進行快速翻山越嶺或肉搏戰等劇烈運動時,也很容易產生嚴重的高原反應,引發腦水腫或肺水腫等症狀,進而危及生命。因此,能夠減輕人體運動負荷且提到運動效率的單兵外骨骼可能會是一個較爲理想的選擇。

近年來,國內外單兵外骨骼技術的發展有目共睹,多款先進產品先後亮相併交由多方進行測試。這些外骨骼中,有的能夠提高人體運動性,讓士兵在崎嶇不平的道路上更輕鬆地跑動;有的能夠爲人體提供助力,讓士兵舉起沉重的物體;有的可以放大人體爆發力,賦予士兵更強的擊打能力;還有一些則整合了一定的防護性,給人體重要部位器官提供防彈能力。

從高原山地作戰環境來看,具備提升運動性和助力的單兵外骨骼比較合適。同時,在肉搏戰中能提升瞬間爆發力,如出拳或踢腿力度的功能,也值得整合進來。當然必須承認的是,當前的單兵外骨骼還無法兼容或滿足人體關節所有的大角度精密動作,但隨着技術的進步與改良,相信這一性能有望提升。屆時,在面對那些與我們“拼拳頭”的對手時,就能佔據絕對的優勢地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