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醫學指導專家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藥學部副主任藥師 譚漢添

川貝枇杷膏,是一個大家很熟悉的止咳中成藥。在一堆苦口良藥裏面,川貝枇杷膏可謂獨樹一幟,它口感甜膩絲滑,很多小朋友甚至會當零食一樣愛上它。

又好喫又有效的藥自然受歡迎,不管大人小孩,很多人一旦喉嚨痛、咳嗽,都會很自然地想到川貝枇杷膏。而且,它還曾“火”出國門,被美國《華爾街日報》稱爲“神祕的東方液體”,征服了許多久咳不愈的美國人。

川貝枇杷膏雖好,然而它也不是人人適用的“神藥”。最近,國家藥監局公告,決定修訂川貝枇杷製劑(包括糖漿劑、膏劑、顆粒劑、片劑、膠囊劑)的說明書,強調了喫藥後可能會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不良反應,且對於風寒感冒者並不適用。

川貝枇杷製劑其實有很多不同的劑型,包括糖漿劑、膏劑、顆粒劑、片劑、膠囊劑,廣受歡迎的川貝枇杷膏就是其中的膏劑。

記者查閱了說明書修訂要求,發現其中變動的地方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強調用藥不良反應

修訂後的說明書,要求在【不良反應】列明:“監測數據顯示,川貝枇杷製劑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胃不適、頭暈、皮疹、瘙癢等不良反應報告”。

爲什麼喫川貝枇杷製劑會有不良反應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藥學部副主任藥師譚漢添指出,作爲止咳祛痰類藥品的主流產品,川貝枇杷製劑多數爲非處方藥,用量非常大,容易出現濫用、不合理使用的情況,從而導致發生不良反應的案例增加。當不良反應發生案例達到一定數量時,相關部門出於安全管理的角度,就會做出修改說明書的決定。

譚漢添分析,川貝枇杷製劑是複方中藥成分,出現不良反應可能是一種或多種成分共同引起。雖然不同廠家有不同的配方,但通常都會有以下幾個主要成分:川貝母、枇杷葉、水半夏、桔梗、蛇膽汁等。

其中,水半夏有毒性,有催吐、瀉下等副作用;桔梗含有桔梗皁苷,有噁心嘔吐,溶血的副作用;蛇膽汁有一定毒性,可引起肝腎損害,並可引起過敏反應。

譚漢添說,一般來說,毒性中藥需要經過炮製減毒後,纔會變成生產中成藥的原料,但仍可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他提醒大家,在自行服用非處方藥時,應嚴格按照說明書,不濫用,以保證用藥安全。

2.風寒感冒者不適用

說明書修訂要求中還提到,【注意事項】要列明:“風寒感冒者不適用”。譚漢添解釋,感冒咳嗽也是有分型的,不同配方的川貝枇杷製劑,其對應的適應症會有所不同,但其主要成分都有貝母、枇杷葉等,因此主要用於熱咳、燥咳,不適合寒咳,也就是風寒感冒引起的咳嗽。

一般來說,川貝枇杷製劑適用的情況有:

風熱感冒,症狀表現爲:發熱重、微惡風、頭脹痛、有汗、咽喉紅腫疼痛、咳嗽、痰黏或黃、鼻塞黃涕、口渴喜飲、舌尖邊紅、苔薄白微黃。風熱感冒多見於夏秋季,外感風熱所致。

陰虛燥熱咳嗽,症狀表現爲:乾咳,咳聲短促,或痰中帶血絲,低熱,口乾,且午後臉頰發紅。

如果是風寒或痰溼的咳嗽就不適合喫川貝枇杷膏,這類患者沒有發熱或燥熱情形,還可能怕冷,痰呈白色、量多而黏,而川貝枇杷偏寒、偏溼,越喫可能咳得越嚴重。

3.不能與滋補中藥同服

川貝枇杷片非處方藥的【注意事項】還提示,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滋補性中藥。

從功效上看,川貝枇杷是清熱宣肺,化痰止咳的,針對病情屬於實證,且屬寒涼性;而滋補性中藥是對虛證進行滋補的,治療的是虛證,且屬溫熱性,與上面說的實證正好相反。滋補性中藥容易引起“戀邪”,使得風熱感冒或者陰虛燥咳加重或延長,因此服用川貝枇杷製劑期間,不宜再用滋補性中藥,包括當歸、人蔘、鹿茸、阿膠、熟地、杞子等。

說明書還強調了川貝枇杷糖漿、川貝枇杷膏分別含有蔗糖和麥芽糖,糖尿病患者應當慎用。高血壓、心臟病、肝病、腎病等患者,以及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年老體弱者,都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此外,孕婦禁用,對該藥及所含成份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其他還要注意的事項包括:忌菸、酒及辛辣、生冷、油膩食物;有支氣管擴張、肺膿瘍、肺心病、肺結核患者出現咳嗽時應去醫院就診;服藥期間,若患者發燒體溫超過38.5℃,或出現喘促氣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顯增多者應去醫院就診;服藥3天症狀無緩解,應去醫院就診;出現不良反應時,應停藥並及時就醫;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前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中醫藥# #中醫師# #用藥安全#

文/健康參考全媒體記者黃旭君

通訊員/鎖卓琪

編輯/黃旭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