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網紅直播帶貨成爲電商新風口,各路資本紛紛湧入。一些地方政府也躍躍欲試,力推自己的網紅經濟。

據羊城晚報報道,廣州市花都區近日以打造“直播電商名都”爲目標,出臺了扶持直播電商相關辦法,計劃到2022年建成10大在國內有影響力的直播電商基地,打造100家直播示範店,培育和引入1000名以上帶貨達人,實現全區電商網絡零售額超1000億元的目標。

具體怎麼做呢?對新設立或遷入該區的專業直播運營商,單個企業最高獎勵1200萬元;對獲評國家、省、市電商示範企業和各大直播電商平臺官方認證的MCN機構,單個企業最高獎勵500萬元;對帶貨量1000萬、2000萬、5000萬元以上的優秀網紅主播,最高分別給予10萬、30萬、50萬購房獎勵;在境內外上市的直播電商企業,分別給予1000萬、800萬獎勵……

如此大手筆,不由讓人咂舌。粗粗一算,要實現有關目標的話,光獎勵這塊就要砸好幾個億。也可看出,當地求賢若渴,大有不達目標不收兵的架勢。當地號稱中國化妝品之都、中國皮具之都、中國音響之都,又依託白雲國際機場發展空港經濟的便利,去年還舉行過電商平臺經濟招商大會,所以,提出發展直播電商名都的目標倒也不是無的放矢。

但話說回來,網紅直播帶貨看起來是找個人在鏡頭面前推銷產品,實際上是一門高深的市場營銷術,背後關聯從生產到銷售、售後的一系列問題,並不是誰有名都可以上的。

從國內電商發展歷程看,直播帶貨也是順應電商經濟發展的新產物,解決了線上銷售的若干瓶頸。線上銷售,首先要解決怎麼介紹產品的問題。原先是依賴圖文介紹,後來發展到短視頻介紹,而近年直播帶貨興起,不僅解決了推介產品問題,而且可以加強廠商(代理商)與用戶的社交聯繫,形成很強的用戶粘性。

所以,直播電商並不是簡單的直播+電商,而是一次營銷革新,是對從產品到用戶的深度整合。意識到這一點,恐怕沒有人會說網紅帶貨就是靠嘴皮子賣東西。人們看到直播帶貨的頭部IP如薇婭、李佳琦,似乎風光無限,而他們站到臺上之前,做了多少準備,如何選品、定價,團隊之間如何協作,恐怕沒有身臨其中不會有深切體會。還要看到,在這些萬衆矚目的直播網紅身後,有無數個直播數小時、連水都顧不上喝也不一定能夠賣出多少產品的四五六七線帶貨主播。

凡此種種,表明成爲網紅主播進而成爲實力帶貨網紅,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一個地方要發展成爲直播電商名都,也不是光靠錢就能砸出來的。重賞之下未必有“網紅”,人氣的聚集、信任的增加、產品的美譽度,都不是憑空而來的。想成爲直播電商名都,不砸錢當然不行,但更重要的是順應網紅經濟發展的規律,注重打造軟環境、硬支撐,爲網紅主播提供良好的公共設施和政府公共服務,營造好創新創業氛圍。

來源:錢江晚報

記者:評論員 魏英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