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代之前,中國歷史上向來都是文武並重,不同時期文臣武將地位有所差異,有時東風壓倒西風,有時西風壓倒東風。

所以那時候,有文廟,也有武廟,皇帝會帶着文武百官定期祭祀文廟與武廟。

但這個傳統,到了宋太祖趙匡胤的時候有了一些變化。

趙匡胤劇照

01武廟與武廟十哲

唐代開元年間,當時文廟供奉的有:

聖人:孔子

亞聖:孟子

十哲: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貢、冉有、季路、子游、子夏

爲了表明自己對武將的重視,唐玄宗李隆基比照文廟的祭祀體系,也設置了武廟相對應的體系。

武聖:姜尚

亞聖:張良

十哲:(左)白起、韓信、諸葛亮、李靖、李勣,(右)張良、司馬穰苴、孫武、吳起、樂毅

文廟有七十二子,武廟同樣排了古今名將的64人大名單。

武廟

02趙匡胤武廟大清洗

宋朝建立之後,原本武廟的配置也遵循了前朝的舊例,與唐時一致。

一次宋太祖趙匡胤去武廟祭祀,發現在武成王姜尚左手邊第一個雕像是白起,頓時勃然大怒,稱白起坑殺降卒,不配出現在武廟裏,當場下令把白起的雕像清除出武廟。

初,帝幸武成王廟,歷觀兩廊所畫名將,以杖指白起曰:“起殺已降,不武之甚,何爲受享於此?”命去之。

所謂皇帝一怒,血流漂杵。

這次趙匡胤下令將白起清除出武廟,顯然並非臨時起意,因爲他要清除的遠遠不止一個白起,其他人同樣是如雷貫耳的古代名將,如吳起、孫臏、廉頗、韓信、周亞夫、張飛、關羽等等。

趙匡胤派人炮製了一份23人大名單,準備替換現有的武廟中22人,包括上面提到的那些名將。

理由都相同,只有一個:取功業始終無瑕者

白起有殺降的黑歷史,吳起有殺妻的罪行,孫臏是個殘疾人……

白起

03趙匡胤清洗武廟的真實原因

趙匡胤的這個理由乍一聽起來貌似很有道理,但如果仔細琢磨一下就會發現,簡直是堪比他的後人宋高宗趙構之“莫須有”。

所謂人無完人,即便是被供奉了幾千年的孔聖人也同樣有缺點,但有人因爲孔子誅少正卯就要把他請出文廟嗎?那文廟該供奉誰?

所以,大臣們就提出了自己的反對意見:

凡名將悉皆人雄,苟欲指瑕,誰當無累!一旦除去神位,吹毛求異代之非,投袂忿古人之惡,似非允當。臣心惑焉。

但其實,所謂功業無瑕只是趙匡胤的一個藉口而已。

在杯酒釋兵權之後,趙匡胤解除了主要的領兵大將的兵權,但遠未一勞永逸。那些大將雖然交出了兵權,可他們在軍中經營多年,關係錯綜複雜,在昔日部將同袍中影響力依舊很大。

這些大將自己或許沒有怨言,但他們的部下,那些中層將領難保沒有別的想法,他們對趙匡胤這種類似卸磨殺驢的做法必然有物傷同類的感受,抱打不平者必然是存在的。

杯酒釋兵權

所以,趙匡胤必須進一步降低武將的地位,而且從趙匡胤後來的舉措來看,他之所以要清洗武廟,主要是爲了進一步實現自己打壓武將的目的,這與宋朝整體的“崇文抑武”是結合在一起的。

所以,即便大臣們強烈反對,甚至反對最強烈的還是文官,趙匡胤依舊堅持對武廟的排序做出調整,不過終於放棄了最初的大清洗計劃。

04調整後的武廟十哲

在趙匡胤的堅持下,西漢文臣之首的留候張良站到了武聖姜尚的身邊,白起和吳起被徹底擠出了十哲的序列,增加了管仲、范蠡、郭子儀。

唐代武廟十哲:

白起、韓信、諸葛亮、李靖、李勣,張良、司馬穰苴、孫武、吳起、樂毅

宋代武廟十哲:

管仲、孫武、樂毅、諸葛亮、李績,司馬穰苴、范蠡、韓信、李靖、郭子儀

衆所周知,張良是謀聖,一生從未領軍作戰;管仲是齊國相,唐代連十哲都沒進,趙匡胤卻把他提到了十哲之首的位置;范蠡列入十哲更是匪夷所思。

趙匡胤的這一系列操作,導致武廟中文臣的地位明顯超越了武將,也給後世開了個壞頭。

比如靖康之恥後,金國佔領中原地區,也把武廟當成了玩物,金兀朮等人赫然進入了武廟之中,實在是不成體統。

以至於明朝洪武年間,朱元璋一氣之下廢棄武廟,此後近300年間武廟香火斷絕,直到清雍正時重設武廟,並將關羽封爲武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