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達克地區的邊境矛盾爆發後,印度軍隊向上述地區增加了至少五千名地面力量。同時啓動了前線11個軍事機場,其中包括距離拉達克地區僅僅數十公里的三個高原機場。大批伊爾76運輸機和美製C17運輸機在該地區密集起落,投送人員和物資。根據印度媒體援引軍方的消息稱,靠近中巴邊境的多個省份宣佈實施緊急狀態。一些戰略通道暫停民用交通爲軍事部署讓路,戰區平民向後方撤退。印度防長辛格要求印軍做好軍事準備。

制空權被認爲是戰場勝負的關鍵。所以爲了保證地面對抗不落下風,印度這幾十年來,一直在致力於打造一支,在實戰能力和裝備技術水平超越中國空軍一代的現代化空軍。爲了獲得裝備技術領先優勢,印度空軍不惜做“小白鼠”,購買了實驗意圖明顯的裝備推力矢量發動機的蘇30MKI戰鬥機。而事實證明,印度空軍也爲此急躁冒進的決定付出了慘痛代價。其蘇30MKI機隊的事故率高居不下人員傷亡觸目驚心。

爲此印度空軍不止一次地公開批貶俄羅斯軍工,並有意將軍購方向瞄準美歐。在最早的126架優勢戰鬥機採購計劃招標中,法國達索的陣風戰鬥機勝出,而一直擔當印度空軍主力裝備的蘇30MKI戰鬥機被排除在外。對於這種丟了客戶還被客戶肆意詆譭的處境,俄羅斯軍工極其不滿並作出有力反擊。痛陳與印度空軍合作中的種種醜聞,揭露了大量印度空軍飛行員、後勤保障人員的低智商醜聞。並指出,最不可思議的一次是,因爲蘇30MKI飛行員錯按了彈射按鈕並導致飛機墜毀。

分析指出,國際上的軍工技術和軍貿合作並不是單純的交易,其中包含國家戰略和國際局勢的變量。印度執政的人民黨莫迪政府,在國際戰略上表現出傳統的親美傾向。所以,印度這些年來在軍事裝備發展領域呈現兩種戰略思想,一是很難見到成效的軍工國產化戰略;二是加強與美國的軍工合作和軍貿規模。當然,美國爲了拉攏印度加入以遏華爲目標的美日印澳亞洲小北約,也投其所好,積極承諾向印度出口F15/F16戰鬥機,轉讓F16生產線和五代機相關技術。

以此爲背景,印度空軍內部掀起了新一輪的貶低俄羅斯軍工的黑潮。從雙方不歡而散的T50五代機項目,到最現實的近300架蘇30系列戰鬥機和40多架米格29K航母艦載機。6月13日,印媒報道,印度空軍對現有260餘架蘇30MKI進行排查,發現至少有200架謊報真實數據,包括平均故障率不達標、發動機壽命不足以及飛行速度縮水。印度空軍的這些言行,最終的潛臺詞就是,印度但凡有另外一種選擇就不會再購買俄羅斯的軍用飛機。但真的能賭出這口窩囊氣嗎?答案是不現實。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美國給印度空軍的只是合作意向,說白了就是誘餌,關鍵時刻美國根本靠不住。

所以,即便是前一天剛剛惡貶了俄羅斯軍工,轉眼才發現自己除了俄羅斯別無選擇。中~印邊境發生衝突以來,一直沒有參與感的衝突的旁觀者——印度空軍(Indian Air Force)17號表示,將推動一個新的戰鬥機採購案,向俄方購買33架戰鬥機:包括12架蘇-30MKI和21架米格-29戰鬥機。截至2020年3月,印度空軍總共裝備了272架原裝或自行組裝的蘇-30MKI戰鬥機。另外,印度空軍還申請了價值80億美元的預算,用於支付俄羅斯軍工爲全部蘇30MKI戰鬥機進行技術升級合同費用。需要指出的是,從2020年印巴克什米爾空戰可以看出,指望印度空軍爲陸軍報仇無異於緣木求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