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分析人士表示,拼多多的商業故事簡單易懂,公司有更大的成長空間,有可能成長爲“新淘寶”,但這中間又有諸多不確定性,“要麼做不起來,要麼就是萬億生態”。

來源:36氪

作者:曹倩 陳卓

編輯:陳姿羊

把“身價”提高一倍,拼多多(PDD.US)只花了3個月不到。

4月14日美股盤後,拼多多市值纔剛超過500億美元;如今,拼多多已兩次站上千億美元市值高位。年初至今,拼多多股價累計上漲118.93%。

本週,拼多多股價更是連續兩天刷新歷史高位。週一美股收盤,拼多多股價報77.67美元,市值達到930.20億美元,首次突破900億美元市值。

週二,拼多多盤中漲幅一度擴大至7.79%,股價續創歷史新高達83.96美元,市值首次站上千億美元,並在下一個交易日盤中市值再度突破千億美元,股價高見83.89美元。

這意味着,拼多多成爲繼阿里巴巴、騰訊、美團之後,第四家觸及千億美元市值的中國互聯網公司。截至發稿,拼多多週四美股收報82.42美元,跌0.46%,市值爲987.08億美元。

一路暴漲的拼多多,公司質地究竟如何,它還有更大的上升空間嗎?36氪訪談了大學研究所教授、私募基金投資人等四位來自不同行業的人士,他們給出的答案可簡要概括爲:

拼多多有可能成長爲“新淘寶”,但這中間有諸多不確定性,要麼做不起來,要麼就是萬億生態。目前來看,這一邏輯很難證僞。

先超百度,後與京東“爭第四”

拼多多站上千億美元市值並非一日之功。

梳理拼多多近半個月股價,其市值呈直線攀升的節點發生在6月11日。當日,拼多多收跌1.77%,市值爲856.42億元。自此之後,拼多多股價便呈現一路向上趨勢,直至市值突破千億美元。

拼多多、京東近期市值梳理,數據來源:雪球、富途;製圖:36氪

與拼多多一同高漲的還有京東。其股價自2019年9月便一路上揚,屢破市值新高。但本週以來,拼多多先後兩次漲超京東;在這之前,更多時候,京東市值站在拼多多之上。

上市互聯網公司中,市值前三基本穩定爲阿里、騰訊和美團,第四名則在京東、百度與拼多多三者間流轉。

拼多多、京東、百度股價梳理,數據來源:雪球;製圖:36氪

將時間單位拉長至月可清晰看到,2019年8月是拼多多市值增長的第一個關鍵節點,市值首次超越百度;同年10月,拼多多市值首次短暫超過京東,隨後又跌至京東之下;直至2020年2月,拼多多股價一路高走,市值排位長期保持在百度之上,並且到同年5月再次超越京東。

回顧這幾個時間節點,拼多多市值首超百度得益於其在2019年8月21日發佈的Q2財報,當季其營收遠超市場預期,經營虧損及淨虧損大幅收窄。

此後,拼多多的每一次利好都收到資本市場的積極響應。

2019年10月10日晚,拼多多創始人和CEO黃崢在拼多多四週年慶動員會上稱,拼多多最新季度的真實支付GMV已經超過了京東,比他預期提前了整整兩年。

更多利好信息被隨後釋放:加碼百億補貼;在內部定下11月GMV環比翻三倍的目標;宣佈未來3年培育100個年銷售額過千萬的進口品牌……這些利好不斷推高市場預期。

直至11月20日,拼多多發佈了2019財年第三季度財報。當期,拼多多營收不達市場預期,淨虧損也超出市場預期。財報披露後,拼多多盤前股價一度跌超15%。在隨後4個月的時間裏,拼多多的市值都穩定在420億美元上下。

暴漲背後的商業邏輯之辯

新的轉折點發生了。

3月11日,拼多多發佈了2019年Q4及全年財報。這份財報仍遜於市場預期,黃崢在財報電話會議上稱,新冠肺炎疫情將對公司業績產生負面影響。財報發佈當日,拼多多美股收盤跌6.42%。

拼多多自今年4月起股價一路高漲,圖片來源:雪球

喚醒拼多多股價的動因是拼多多獲騰訊增持,以及認購國美零售2億美元可轉債。

4月3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文件顯示,騰訊以約5000萬美元總價認購拼多多615.574萬股A類普通股,認購後騰訊持股29.2%,繼續成爲第二大股東。

不出半個月,拼多多又捧上認購國美可轉債的利好消息。聯手國美對拼多多而言,不僅補齊了供應鏈、物流以及售後服務短板,能借此提高客單價、用戶復購,實現客羣上移的目標,還將業務盤子從線上延伸至線下,實現雙渠道佈局。

同時,經歷兩個季度業績低谷,拼多多終於交上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

2020年Q1,拼多多營收遠超彭博預期,年活躍買家新增4290萬達到6.28億,與阿里7.26億僅差不到一億。儘管虧損高於市場預期,投資人卻“不以爲意”。財報發佈當天,拼多多在中概股齊跌之時逆勢上漲14.5%,市值達到822.77億美元。

多位分析人士向36氪表示,拼多多的商業故事簡單易懂,公司有更大的成長空間,有可能成長爲“新淘寶”,但這中間又有諸多不確定性,“要麼做不起來,要麼就是萬億生態”。

以下爲多方觀點梳理——

受訪人:上海財大電商研究所崔麗麗教授、海豚智庫電商戰略分析師李成東、私募基金投資人楊起(化名)、券商零售分析師方袁(化名)

Q1:拼多多兩天之內接連突破900億、1000億美金市值,這個結果有預想到嗎?

李成東:意料中,拼多多日訂單量約9000萬,淘寶天貓一起大約有9000多萬,拼多多訂單是超過淘寶的。阿里巴巴市值大約6000億美金,淘寶應該不止3000億美金,拼多多這麼快超過1000億完全可以理解。

崔麗麗:拼多多過去幾年的用戶數量、GMV等數據一直不錯,對於這一結果我有預期。

方袁:意料中,海外基金更看好平臺和生態模式。

楊起:有,美股代表新經濟的版塊本來就漲得好,B站也漲得不錯。

Q2:你能想象到拼多多暴漲的原因有哪些?

楊起:拼多多目前處於一個缺乏負面邏輯,同時想象空間又很大的階段,因此資金非常願意配置。從邏輯博弈角度來看,拼多多有可能做成新淘寶,想象空間很大,這個邏輯很難證僞,除非看到GMV增速或者品牌化突然停滯,但是可能性不大。現在處於一箇中上層用戶在拼多多上越買越多——拼多多上品牌和個性化產品越來越多的正向循環。

方袁:我猜測和拼多多傳聞香港上市會有一定關係(雖然官方否定),但更多還是GMV增速保持良好,恢復情況好於預期,以及騰訊增持+上海市政府資源傾斜+國美打開家電品牌入駐等多重短期政策利好。

李成東:我覺得和是否去香港IPO關係不大,主要還是業務增長不錯,投資人肯定更清楚情況。

崔麗麗:市值的提升一方面和美國股市大氣候有關,另一方面還是應該體現了近期拼多多越來越趨於主流電商平臺的表現。我一直覺得拼多多是一個低調、悶頭做事的企業,百億補貼和好物推薦等手段的持續推進,使得拼多多在一二線城市的相對高端客羣有了較多突破,在客羣數量和質量上都表現不錯。

Q3:長期來看,拼多多的價值是什麼?未來市值能穩定地超過千億美元嗎?

崔麗麗:拼多多最開始就是照着“平臺生態”去做的,而且是“貨找人”的邏輯,這決定了它的商業模式更多是從給B端賦能的角度去切入,比如新品牌計劃或是多多農園,實際上是對傳統行業、以電商銷售爲切口的供應鏈賦能。包括近期開通的火車、機票等業務,領域上是從實體產品向服務拓展。如果在實體產品上能做創新的模式,那麼在服務領域一樣有這個能力。

從整個行業的規模、競爭情況和增長來看,我看好拼多多在農業、製造業領域的賦能,以及在電商領域持續創新的潛力。

方袁:消費是分層的,長期看拼多多股價走勢會不錯,因爲只要規模持續擴張,投資人就願意爲客流買單,用戶增長——品牌顆粒度增強——平臺盈利能力提升,毛利率70%的生意一般不會虧太慘,目前是戰略性虧損。

如果是千億美元市值,拼多多也許不會穩定,要麼就做不起來,要麼就是萬億生態。

楊起:長期來看,如果拼多多上的商家和產品順利實現向品牌化和個性化過度,這就相當於成功做起來了另一個完整的market place生態,那就遠不止千億美元了。目前市場投票選擇提前相信拼多多管理層未來可能達到的成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