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長期以來,格力、美的、海爾佔據我國家電行業半壁江山,2019年以前,格力是三家之首,營收增長長期保持在20%-30%之間,您認爲主要原因是什麼?

劉步塵:首先你的表述是不準確的,準確表述應該是,海爾、美的、格力是中國三大白電巨頭、中國家電第一軍團企業。

自2013年開始,格力營收增長加快。這取決於三個因素:同期中國房地產大發展,格力強大的專賣店體系支撐,董明珠塑造了強大的格力空調形象。

爲什麼2018年之後慢下來了呢?原因同樣有三:中國家電逐漸進入存量市場時代;國家對房地產持續嚴控,至今無放開跡象;格力始終沒能培育出除空調之外的其他產業。

2、2019年,格力營收增長不足1%,淨利潤下跌超5%,被美的趕超,海爾也進一步拉近了距離,導致格力2019增長乏力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劉步塵:你這段話的準確表述仍然不太準確,準確的表述應該是,格力電器營收增速及淨利增速被美的反超,但格力電器淨利潤仍然高於美的。

爲什麼格力會成爲三大白電巨頭中營收、淨利增速最慢的一個?這個問題值得思考,我認爲原因有三:一是存量市場+房地產嚴控,這個上面已經說到了;二是2018年留下的高庫存,爲什麼2018年會給2019年留下那麼高的庫存,原因我就不解釋了;三是產業過於單一,除空調之外其他產業一直形不成營收規模。

我估計今年的情況仍然比較嚴峻,因爲上面的因素依然存在,甚至又多了一層疫情的因素。這也是我們看到董明珠最近頻繁帶貨的原因。

3、長期以來,格力一直以空調優勢支撐發展,在業務多元化方面不及美的、海爾,這種相對單一的業務佈局對大企業來說是優勢還是劣勢?

劉步塵:當空調市場處於上升通到的時候,空調一枝獨秀當然是好事;當空調市場逐步飽和的時候,麻煩就來了。一位經濟學家說:“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就是這個道理。

4、2019格力業績說明會,董明珠表示格力在空調以外亦有開拓,冰箱、洗衣機等家電產業鏈都已佈局到位。您認爲,格力目前冰箱、洗衣機等家電能否迎頭趕上?

劉步塵:首先你必須搞明白,“佈局到位”和“賣得好”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有這個產品並不等於一定賣得好。事實上,格力早在8年前就開始佈局空調之外的產品,有的佈局甚至更早,切勿認爲格力多元化從今年開始的。

從產業佈局來看,目前的格力和海爾、美的沒有本質區別,該佈局的都佈局了,從空調到冰箱、洗衣機、廚電、小家電,等等,除了沒有電視,格力基本上應有盡有了,甚至還有手機、芯片、醫療產業等;但是從營收結構看,格力仍然被認爲是一家空調企業,空調銷售收入佔所有產品銷售收入80%以上,其他產品銷量佔比仍然較低。

我預計格力其他產品獲得成功的難度很大,原因簡單明瞭:多元化較晚,已經失去市場先機;橫向對比,產品不具備明顯的競爭優勢。

5、格力的多元化業務轉型一直進展不順的關鍵原因是什麼?是否有哪項多元化業務未來可發展成爲格力重要的支柱業務之一(原因)?

劉步塵:你提了一個大家都很關心的問題。

爲什麼格力多元化戰略已經啓動好幾年了,遲遲沒有大的突破?確實大家都非常關心這個問題。我上面已經對這個問題已經有所涉及,但我願意再說說這個問題。

我認爲原因有三:一則“格力是一家空調企業”的公衆印象太強烈了,要改變這個公衆印象需要時間。二則格力多元化產品,競爭力看起來還是不夠強,以董明珠經常講的大松IH電飯煲爲例,類似的產品早在格力幾年前就已經被同行企業開發出來了。三則格力多元化戰略佈局,看起來不像一個嚴謹的決策,有很大的隨意性。

我認爲,格力最有希望做好的新產業是智能裝備,而不是別人早就做了且比格力做得更好的家電產品。但是,智能裝備這一塊去年只有區區21.41億元的營收,佔比還是很低的。

6、2019年四季度,格力空調價格戰也對全年營收產生較大影響,這種價格戰是空調市場飽和的表現?儘管市場動盪,但很少聽說美的海爾等的價格戰,價格戰是行業發展飽和的選擇還是單一企業去庫存的手段?

劉步塵:去年第四季度,格力多次發起價格戰,但我們看到第四季度營收並沒有增長,這麼大的降價力度爲什麼沒有刺激出銷量呢?原因很簡單:市場無需求,比如你家已經安裝空調了,再便宜你會買嗎?空調已經進入存量時代。

美的不主動發動價格戰,不等於它不參與價格戰,事實上,去年格力發起價格戰的時候,美的馬上就跟隨了,而且價格更低,美的聰明的是,它不大張旗鼓地宣傳,畢竟價格戰對品牌形象會造成傷害。

今年空調還會價格戰,而且頻度和力度比去年更大。沒辦法,不刺激無銷售。最近格力頻繁發起帶貨直播不就是在打價格戰嗎?海爾董事局主席張瑞敏直言:“帶貨直播的本質就是價格戰”。

7、家電行業線上渠道發展迅速,格力此前的重線下渠道模式是否是渠道轉型的障礙?未來線上渠道是否會成爲常態?格力線上與線下渠道矛盾衝突如何解決?

劉步塵:你又提了一個大家非常關心的問題。

一直以來,專賣店模式是格力的驕傲,董明珠被喻爲“營銷大師”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她過去多年一直堅持專賣店模式。確實,專賣店模式支撐了格力成爲中國空調老大。

硬幣都有兩面,現在的問題是,當新零售時代到來,建立在實體店基礎上的優勢猛然之間變成了格力的包袱。

在新零售常態化的今天,繼續保有龐大的實體店體系並不明智,目前看格力還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表面上看董明珠帶領線下3萬家門店搞帶貨直播意在轉型,但是這樣的轉型並未觸及問題的本質,反而又發生了新的情況:格力總部和自己的經銷商爭奪市場、爭奪用戶,這是非常危險的。

8. 格力發展的新業務,包括造芯、造車、造手機、新能源發電與格力發展的實際契合度如何?

劉步塵:格力近年來的多元化佈局,給人一個強烈的印象:缺乏邏輯性,很像一拍腦袋做出的決策,或者受某個熱點事件的影響作出的決策,企業決策如此隨意,結果可想而知。

9. 格力發展智能家居業務的優勢和劣勢分別是什麼?

劉步塵:人工智能化、物聯網化是家電產業的發展方向,必須往這個方向走,但並非所有企業在智能化面前機會均等。有兩類企業最適合這個方向,一是產品線足夠長的企業,比如像海爾、美的;一是研發能力足夠強大,比如華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