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乐是法国的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作家,被法国人尊为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都尊称为“戴高乐将军”。作为法波兰西第五共和国的缔造者,戴高乐极力奉行民族独立自主的“戴高乐主义”,不畏强权,纵横捭阖,率领法国在大国博弈中争得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众所周知,号称有世界第一陆军的法国,二战中的表现大跌眼镜,不到40天的投降成为法国一大污点,虽然戴高乐一直率领“自由法国”在战斗,但仍被世界诟病。战后在英国的生拉硬拽下,美国勉强同意法国进入五常,但是美国总统罗斯福仍对戴高乐有强烈的偏见。所以,战后的法国并不得烟儿抽,规划战后秩序的历次会议都被排除在外。

然而,没过多少年,戴高乐带领法国却在这恶劣的环境中杀出一条血路,重新屹立于大国之列。在这浴火重生中,诞生的法国民族独立自主的“戴高乐主义”,至今还影响着法国的内政外交。

二战后的欧洲,可谓千疮百孔,百废待兴。战败的德国还要割地赔款,面临国家分裂,唯一的出路就是依附美国,力争跟西欧国家同步发展经济。对于美国,德国恢复有利于美国的利益,所以给予了大力支持。而英国还未耗尽元气,尚有海外殖民地,并紧紧抱着美国大腿,与德法两国比起来日子要好过一些。所以,英国自我感觉良好,自认为还可左右欧洲大局。

法国毕竟有过投降的污点,虽然以战胜国的身份进入五常,但是地位仍然低下,并被美国所不屑,而跟德国比起来最起码在外交上还是占据主动的。跟英国比,法国没有那些海外殖民地,也少了不少麻烦。正是在这种特殊形势下,法国在美苏博弈角逐之中,坚持奉行了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

但是,戴高乐对美一贯强硬的做法,遭到了议员们的反对,因为大多议员都要缓和与美国关系,好获得美国的帮助,如此戴高乐被迫辞职。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极力缓和对美关系,同时在政治上、军事上和经济上全面打压西德。谋求与美英同等的大国地位。

而法国毕竟是老牌的工业帝国,且因在二战投降早并没有遭受太大的损失,所以凭借深厚的工业、科技底子,法国在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经济迅猛发展,进入60年代GDP增长率接近6%,盖过美英德等国,使法国国力大增。

1958年,戴高乐重返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政治舞台。实力使戴高乐有了抗衡大国,坚决民族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底气。但戴高乐十分清楚仅凭法国之力对抗美国是不可能的,于是在1963年签订了《法德合作条约》。从此这对老冤家冰释前嫌,为共同利益走到一起。表现出戴高乐政治家、外交家的理性和战略眼光。

这样一来,在欧共体六国中,只有法国有资格代表西欧。因为除了西德其它国家都没有号召欧洲的实力,而西德尚未从战败国的阴影走出来。所以,在英国申请加入欧共体问题上,法国曾三次否决,彰显了法国在欧共体中的领导地位。

这时的法国在美苏冷战的背景下如鱼得水,既不用担负苏联的战略压力,又不用担心有谁来挑战自己。因为压力由美国扛着,被分裂的德国无力挑战自己。于是,戴高乐在美苏都打压德国的情况下,与德和解合作来制约英国,同时又联合欧洲抗衡美苏。戴高乐八面玲珑、左右逢源,恢复法国大国地位的目标在一步步推进。

戴高乐深知没有核武器就不配称之为大国。1960年2月,法国首次核试验成功,震动了世界,成为继美苏英之后又一拥核国家,虽然不能与美苏的核打击力相比,但已经足够提高法国的国际地位了。

这让拥有核武器的三大国十分不爽,于是在1963年美苏英签订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其用心十分明显,就是想绑架法国和中国,限制法国扩大核武库,扼杀中国的核计划。法中当然没理这个茬。而美国的这一举动却推动中法两国很快走到了一起。

美国对北约的指手画脚,戴高乐早就看不惯,北约在法国建立的军事基地,在戴高乐看来就是对法国主权的侵犯。法国为争得在北约与美英平等的地位,政府公开发声:世界关于人类安全、战略计划和核武器使用等重大问题应由美英法三国共同来商定。

1961年,戴高乐拒绝美国在法国布署中程导弹,1962年又从北约撤回法国的地中海舰队,之后又撤回了大西洋舰队。1966年3月,法国正式退出北约。标志着戴高乐领导下的法国真正走上独立外交的道路,谋求与三大国同等国际地位的成功。

戴高乐一贯倡导实用主义的外交政策,他认为国与国的关系决定于国家利益而非意识形态。1964年1月,戴高乐停止与台湾的外交关系,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成为当时全球爆炸性新闻。

法中建交,证明了戴高乐根本不惧美苏,游刃有余地走在冷战的夹缝中,他的大胆操作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孤立与封锁,表明了戴高乐放弃了反共意识形态以及因中国支持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而产生的成见,显示出戴高乐的远见卓识。

在处理法苏关系上,戴高乐坚持既防范又交往。1966年6月,戴高乐成功访苏,发表了《法苏宣言》。从此,两国领导人定期会晤,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广泛交往,苏联成为法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

就这样,戴高乐率领法国在美苏中三国博弈中抢抓了主动权,在两极世界中杀出一条血路,使自己利益最大化,使法国重返世界大国之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