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90後大學生組團賣涼皮,每天銷售30萬份:我們要走出國門去

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很多人會選擇找一份安穩的工作先過渡一下,然後再做打算。在河南新鄉,有一羣剛畢業的90後大學生們 ,他們沒有選擇打工,而是走上了自主創業的道路,大學生們選擇在街頭賣起了涼皮,每天賣30萬份,生意做的是風生水起,說日進斗金一點都不誇張,真是讓人好不羨慕。

據瞭解,路過這家小店的人都會被他們的人氣和味道吸引,忍不住要停下來嘗一嘗這是什麼美味。從大家的口中得知,附近的人們對這家小地攤的印象非常深刻,經營叫賣的都一羣90後的大學生,他們所經營的芝麻水晶涼皮也因爲現蒸現賣價格低、口感好,得到了很多顧客的認可。

記者現場品嚐了一碗現做現賣的水晶涼皮,入口滑滑的、香香的,喫到嘴裏邊還有糯糯香香的感覺,可謂是:“香中可口,油而不膩”。這麼好喫的美食究竟是怎麼做出來的呢?

據這家的創始人苗先生介紹,他們這種現蒸現賣的涼皮特別受消費者歡迎,只要一開門,店門口就有排隊等候的顧客,可以說是供不應求,他們也是天明忙到天黑,每天銷售量大約爲30萬份,由於有冷熱兩種調製方法,一年四季都可以賣,一份涼皮的成本價大約也就是1元左右,只要肯勤勞喫苦,利潤也是相當可觀的。

苗先生告訴記者,他之所以能做出這麼好喫的涼皮,是在繼承奶奶和父親手藝的基礎上自己又研發了一套蒸涼皮的設備,蒸涼皮的爐子是高效節能的,3分鐘就能燒開80斤左右的水,30秒就能把涼皮定型,一分鐘能生產6張涼皮,涼皮的勁道程度非常好,可以用手不停地摔打,也不會斷裂。

苗先生對於涼皮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說:“小涼皮,大事業,這是一個讓窮人迅速翻身的行業”。記者在他哪裏也見到了來自東北的創業人員,她表示在這裏不僅學到技術,也學到了很多的經營理念。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讓一羣剛畢業的大學生回家做涼皮生意呢?創始人苗先生說對自己影響最大的是自己的奶奶,小時候家裏就做涼皮,生意忙的時候自己也會幫忙搗蒜,就是在那個時候自己就開始接觸涼皮的。

老一輩做涼皮的都是用煤爐子,既不環保又不衛生,而且效率又低,他和他的團隊新研發的蒸涼皮設備不用煤不用電還高效節能,就連消費者也能參與其中,操作非常的簡單省事,而且能夠直觀看到涼皮製作的過程乾淨衛生,讓顧客喫的安全放心。

創始人苗先生說:每天30萬份涼皮不是他的目標,自己要帶領更多的人通過涼皮這個生意過生更好的生活,還要研發改進更多的傳統小喫,爭取讓傳統小喫走出國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