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比亞迪的創始人兼CEO——王傳福。一個曾經的中國首富,如今揚言要做世界第一新能源的安徽商人。

他曾經將自己的比亞迪電池賣到世界第一。他買了秦川汽車廠,開始做自己的獨立汽車工業,他靠做汽車成爲中國首富。巴菲特曾經給他投資18億,並稱他爲“真正的明星”。他在歐洲、美洲,拿下了60億的訂單。

王傳福出生在安徽無爲縣的一個普通家庭,有五個姐姐、一個哥哥和一個妹妹,一家十口人全靠父親一個人養活。在王傳福十三歲的時候父親因長期的病痛去世,家裏唯一的頂樑柱塌了。沒有了生活來源,家境每況愈下,五個姐姐先後出嫁,妹妹也送給了別人收養,哥哥無奈,只好退學賺錢養家。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王傳福一心學的技術,能夠幫襯哥哥姐姐,他選擇的是冶金物理化學專業,和電池沒有一點關係。在成立比亞迪之前的王傳福是一個“技術派”,也不懂得經商,甚至沒有專業學過經濟管理的課程。

王傳福是個技術派,其論文曾被英國雜誌轉載;他26歲就被提拔爲研究院301室副主任,成爲當時最年輕的處級幹部,還是中國有色金屬研究總院高級工程師。

1995年,王傳福在行業雜誌《國際電池行業動態》看到一則消息稱日本方面以後將不在本土生產鎳鎘電池。王傳福覺得這是個機會,肯定會引發全球鎳鎘電池生產基地向低成本地區轉移。29歲的王傳福辭去了公職,向搞證券的表哥借250萬元在深圳建立了比亞迪公司。很多人都覺得他瘋了,那個時候國有企業大量工人下崗,但是對技術者來說無疑是鐵飯碗。

王傳福從1995年生產大哥大使用的鎳鎘電池開始,到成爲了電池行業的領導者,只用了三年的時間。

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全球電池價格暴跌。這使得比亞迪的低成本優勢得以充分發揮,飛利浦、松下等都轉向比亞迪採購電池。隨後,比亞迪介入技術難度較高的鎳氫電池和鋰電池生產。當時,比亞迪以近15%的全球市場佔有率成爲中國最大的手機電池生產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可與日本三洋一決雌雄。

目前,比亞迪在鎳鎘電池領域全球排名第一,鎳氫電池領域排名第二,鋰電池領域排名第三。想一想,全球平均每3部移動電話,其中就有一部的電池是來自比亞迪的工廠,比亞迪打敗了多少實力雄厚的對手。

王傳福從電池行業賺取了第一桶金,而真正給他帶去榮譽和光環的卻是汽車。在進入汽車行業時,他充其量只是一個汽車愛好者。比亞迪汽車總設計師廉玉波透露,有一次他問王傳福:“你懂汽車嗎?”

王傳福回答:“我喜歡車,我看了上百本關於汽車方面的書。”

2003年初,因爲電池行業的發展空間畢竟有限,雄心萬丈的王傳福決定介入汽車產業,但受到許多投資者的反對,大量拋售比亞迪的股票。比亞迪的市值在短短几天內蒸發了30多億港元。

2003年1月23日,王傳福收購了西安秦川汽車有限責任公司77%的股份,正式入主汽車業。儘管許多人對王傳福造汽車表示懷疑,但比亞迪推出的首款車型——比亞迪F3卻擁有不俗的市場表現,第一年銷售10萬輛,爲比亞迪在汽車產業的發展打響了第一槍。隨後,比亞迪又相繼推出了F3R、F6等車型,在汽車市場基本站穩了腳跟。製造汽車讓他成爲世界首富,甚至請來了奧斯卡影帝萊昂納多做形象代言人。巴菲特甚至投資了18個億給他,他一年讓股神賺了13個億。

2010年以後,比亞迪汽車面臨着一系列問題,最終在國內經銷網絡中斷。但對於王傳福來說,這又是一次機遇,他的比亞迪汽車再一次進行轉型,進入新能源領域,並穩穩地佔據了海外市場。

2013年,比亞迪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南部城市蘭卡斯特建立了純電動大巴工廠和電池工廠。

2015年8月份,比亞迪又與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公交公司Regional Transportation District簽署了一份價值約1.7億人民幣的合同.還在2015年進入了巴西的出租車市場。那一年,王傳福在海外拿到了差不多60億的訂單。

面對這些天價訂單,王傳福高興,卻不驕傲。真正讓他驕傲的,是比亞迪的標識創新。王傳福很自豪的說:“我的汽車按鈕全是中文字。爲什麼要用英文?我們中國幾千年的文化體現在哪裏?這就是中國夢,中國文化,如果我們連個簡單的中國字都不能去實現,談何中國夢?很多人會說汽車按鈕要用洋文,這樣才顯得高端會好賣很多。然而當銷量和理念相沖突時,比亞迪選擇的是堅持。因爲我是中國人,中國有一天一定是復興的,偉大的中國。”

王傳福力排衆議把比亞迪汽車裏面的內部標識基本都改爲中文,這也是汽車領域的創新。用外文進行標識,這是中國汽車領域的慣例,但這也是中國的悲哀。正因爲他有中國文化的自信、中國技術的自信且有獨領風騷、敢爲人先的勇氣,纔會打破常規。有些人對於這樣的做法加以調侃和不認同,覺得這樣很“土氣”,其實這都是骨子裏不夠自信的體現。其實歸本溯源的想一想,車上按鍵存在的意義就是爲了更加方便駕駛,對於中國人來說中文肯定比英文更加方便。如果只是按照外國人的標準走、路子走,中國永遠也不會有擁有很多自主知識產權比亞迪汽車的,永遠也不會有世界一流的新能源汽車製造基地的,所以王傳福無愧爲中國的驕傲!

2020年,暴發了新冠肺炎疫情,在國家防疫任務異常艱鉅的時期,他作爲中國製造業的代表,站了出來。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口罩成了最緊缺的防護物資之一,消毒液(凝膠)也出現了全國多地短缺的局面。

1月31日凌晨,正在海外出差的王傳福在總經理羣中發了一條信息,要求比亞迪在兩週內實現口罩生產。哪個事業部能做出口罩機生產線,就給他頒發總裁獎。

從這一刻開始,整個比亞迪行動了起來。生產口罩最重要的瓶頸是口罩機的設備,正常一個口罩機的生產週期是40天,然而疫情期間短時間買不到設備怎麼辦?他當機立斷:“自己製造。”

此時,比亞迪強大的硬件條件、專業技術人員儲備以及設備開發製造能力開始發揮作用。王傳福親自帶領12位副總裁和總經理,爭分奪秒,加班研製。用3天時間畫了400多張口罩機圖紙,7天后,成功將圖紙轉化爲現實。

一位參與研發的工程師說:“我們每天從下午4點到凌晨3點都在工廠度過,通過不斷調試、克服重重困難,終於研製出第一臺口罩生產機;而一條口罩機的生產線有包括齒輪、鏈條、滾軸、滾輪等大約1300個零部件,其中90%都是比亞迪的自制零件。”

7天,從零到有,靠的就是比亞迪的技術底蘊!2月8日,比亞迪正式宣佈生產口罩、消毒凝膠。到3月10日左右,其口罩產線和消毒凝膠產線日產能分別實現了500萬隻和30萬瓶。這意味着,作爲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公司之一,比亞迪又獲得一個新的身份——全球最大量產口罩工廠。

他從最年輕的處級幹部,到電池大王,再到一手創辦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公司,甚至這個公司還成爲了全球最大量產口罩工廠。還有什麼比這更傳奇的嗎?拋卻衆人追求的穩定,去追求一個又一個的不可能。所以,他才如此出類拔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