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林志颖一家话题很高,尤其是林志颖妈妈干涉儿媳陈若仪穿着一事,让很多人都感到愤愤不平。

今天,我要来跟大家聊聊的是关于林志颖与他妈妈之间的关系。

作为个人,林志颖有很多不同的标签,演员、歌手、赛车手、企业家,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的他,常带着一张暖暖的笑脸,让人想不到的是,他是一个从小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孩子。

在鲁豫的一档采访中,林志颖说,小时候,父母经常吵架,他们在客厅吵,林志颖就和哥哥弟弟们躲到房间,很害怕。后来,有一天,他们的母亲突然说:“妈妈因为有些事与爸爸意见不合,不能再在一起,以后要分开住了。”

之后,他们的母亲就搬出去了,留下了林志颖,林志颖哥哥、林志颖弟弟,他们三兄弟与父亲相依为命。

那时,林志颖才读二年级,母亲就从他的生活中离开了。

《原生家庭》有这样一句话:当父母的婚姻解体的时候,对孩子来说是重大的丧失。

最近,因为综艺节目《婆婆和妈妈》,让林志颖的母亲进入了大家的视野。林妈妈在采访中说,自己有一次3个月没有见到林志颖了,于是打电话给他,问:“我已经3个月没见到你了,你看要不要和我一起吃个饭,我们见个面。”

林志颖当时说自己没空,林妈妈就很失望,林志颖接着说:“妈,你知道我们小时候是怎么过来吗?”这一个问句,让林妈妈无以言对。

节目中,林志颖带着妻子陈若仪去看望母亲,去的路上,陈若仪问起他与自己母亲之间的关系,林志颖表情严肃且凝重地说:“因为没有长时间住在一起,还是会觉得有那么一点点距离感。”

母亲,对一个孩子而言,应该是最亲密又最依恋的人。而林妈妈,因为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就离开了,现今,孩子长大了,都有了各自的家庭,她想跟孩子解释,道歉,孩子已经不愿意听了。

因为,曾经,孩子最需要的时候,她缺席了,而今,他们已经不再需要了。

孕育一个生命,从来不是把他/她带到这个世界上来这么简单,而是一种责任,给予他们爱、关怀、陪伴的责任。母亲,对一个孩子来讲,这一生都尤其重要。

母亲在孩子生命的不同阶段的缺失,会给孩子带来不同的影响。

一岁之前,母亲的爱让孩子获得安全感、信任感、自我价值感

孩子一出生,TA饿了有人喂,哭了有人抱,尿了有人帮忙换,有人与TA对视,进行眼神和语言交流,孩子所感受到的一切都是温暖的、有爱的,那么TA就会觉得周边的环境都是安全的、可控的和可信任的,TA对自己的感觉也是可爱和有价值的。

如果孩子出生后,被母亲嫌弃,哭了不哄不抱,或者被厌烦、粗鲁地对待,孩子感受到的都是来自外界环境的敌意,那么,TA对环境的感受也是不安全的、不信任的,对自己,也是不可爱,没有价值的。

一个自我价值低的孩子,日后在人际关系的交往中,不仅很容易被他人忽视,甚至会被同伴边缘化,也将影响孩子的发展。

孩子来了,不管TA的到来是否符合我们的期待,都需要妈妈给予全身心的爱,这是为孩子日后的心理健康打基础。

3岁之前,妈妈不要轻易离开孩子

在孩子3岁之前,妈妈不要轻易离开孩子,即使有不得已的原因要离开,一定要提前告知孩子,但最多不能超过15天,否则会给孩子带来不可逆的伤害。

3岁之前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时期,在这一个阶段,如果有妈妈陪伴,孩子会觉得很心安,能够大胆地探索周边新的事物和环境,如果妈妈常常不在,会给孩子的依恋关系带来很大的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玛丽.爱因斯沃斯将孩子的依恋关系分为三大类:安全型、不安全-回避型、不安全-反抗型。

安全型:与妈妈在一起时能开开心心玩耍,妈妈离开时,会明显不开心,但当妈妈回来时,会立即寻求与妈妈接触,并很快平静下来玩。

不安全-回避型:妈妈离开的时候,并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紧张或焦虑,妈妈回来了,TA则不理睬,即使接近一下下,又会躲开。

不安全-反抗型:在妈妈离开的时候,会强烈地反抗、哭闹,妈妈回来了,喜欢黏着妈妈,又喜欢发脾气,不能再去玩玩具。

孩子与妈妈的依恋关系,将影响到孩子与母亲的关系质量,也会影响到TA以后的人际关系,这些包括孩子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与同伴或老师的关系,乃至以后职场中,与上司、同事的关系,情感中,与恋人、伴侣,甚至与自己孩子的关系。

孩子与母亲之间的依恋,牵系着他们未来人际关系的千丝万缕。孩子3岁之前与妈妈的关系质量,也将决定着孩子未来与外界人际关系网络的质量。

6-12岁,妈妈可以适当离开,但还是要陪伴孩子的成长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不少人认为,孩子到了6岁以后,大多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有了,是可以被推出去了,可以离开自己了。

我有一个堂姐,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在儿子女儿5、6岁的时候,正是她生意非常红火的时期,那几年,可以说,她算是赚得盆满钵满,家庭生活完全是上升到好几个阶层。

因为忙,孩子也很有求知欲,她就把孩子送进了全市最贵的寄宿制学校,而与她一同起步的一个朋友,选择将孩子留在身边,上的走读公立学校。

前面几年几个孩子之间区别并不大,自从孩子进入初中阶段之后,就明显有了区别,几个孩子成绩都非常优秀,但堂姐的孩子因不太善于交际,有事情也自己闷在心里,加上学业上的压力,一段时间后,成绩开始下降得很厉害,堂姐不得已,请心理老师上门辅导。

而堂姐的朋友,在孩子6-12岁期间,一直没有放弃做一件事,那就是陪伴孩子,每天孩子放学回来后,陪伴孩子玩、学习、聊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孩子进入初中之后,很快适应了更强烈竞争,并且各方面像开了花一样,美术、体育、音乐都有可秀之处,性格开朗,很受同学们的欢迎。

把孩子过早推出去和有妈妈陪在身边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完全不一样。因为,曾在他们还算幼小的时候,心事是有地方可以倾诉的,委屈是有人抚平的,冷暖是有人关怀的,疑惑是有人开解的,这一点一滴帮助孩子逐步建立起与外界相处的能力和信心。

当然,不是每一个妈妈都有条件能够一直陪伴在孩子身边,她们或许会有迫不得已的苦衷或缘由,但只要我们在孩子身边时,尽量努力去做一个孩子可信赖的妈妈,毕竟,妈妈对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是无可替代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