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怀胎,指的是一位母亲孕育的艰辛。事实上,想要生下一个健康的宝宝可不止十月怀胎那么简单,从准备怀孕的那刻就要注意。

伴随着宝宝的出生,大人们的注意力全都在孩子身上,当宝宝说出第一句“爸爸”“妈妈”时,感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慢慢地,宝宝长大了,开始学会走路,父母一颗时时悬着的心终于可以稍微松懈一下。

宝宝成长路上,我们无时无刻不关注着,为他们避开所有的风险与威胁。殊不知,有时候一次小小的意外,可能就会致死、致残。而罪魁祸首,可能就来自于一颗小小的药丸、一滴清澈的滴液……

婴幼儿,作为最脆弱敏感的人群,在用药方面一直需要注意再注意。有调查就显示,我国现有药品大约为3500种,其中儿童专用的药品仅仅只有60种左右。看到这,部分家长可能会反驳,我们平时也没在这60种药品中给孩子用药,不也好好的?

是的,部分药物少剂量使用可能并无大碍。但有些药品如果稍微使用不当,真的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就在去年底,院里急诊科深夜收治了一个只有3岁的孩子,孩子当时被送来时已经高烧接近40℃,并伴随抽搐等症状。

询问孩子的父亲才知道,原来被送来前孩子已经高烧数日。眼看孩子一直高烧不退,奶奶就给孩子服用了半粒安乃近,结果孩子还是发烧。老人家一看急了,在三个小时后又给孩子服用了一整粒安乃近。

幸好孩子父亲及时回到家,看到孩子情况不对劲赶紧把孩子送到医院才避免了更加严重的后果。

说完这些,可能部分家长还是没有意识到错误用药的危险性。那么我们再看一组直观的数据,根据统计,因为用药不当,平均每年大约会让30000名儿童失去听觉。想象一下,一个活泼好动的小朋友,突然间再也听不到外界的声音,那是怎样的绝望!

而这一切,本可以避免!

下面这组最新的《儿童用药黑名单》,或许为人父母的你需要看看。

如果你觉得上面这份名单干涩难懂,又或者记不住,可以记住下面的儿童用药原则:

与大人相比,宝宝肝脏的解毒功能、肾脏的排泄功能也比较差,因此宝宝的药物应剂量小,次数少。药物剂量与宝宝的体重成正比,家长要根据宝宝的体重来计算药量;

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宝宝可以使用,但是使用前一定要做皮试,避免药物过敏问题;

小宝宝的支气管腔比较窄,又不会咳痰,一般不要使用镇咳药物;

止泻药会减少肠蠕动,使毒素无法拍出,最好不要使用止泻药来给宝宝治疗腹泻,以免加重病情,对于腹泻的宝宝可以使用妈咪爱、思密达等保护宝宝的胃肠粘膜;

宝宝高热时不要盲目使用大量退热药,更不能“捂汗”,否则容易导致宝宝虚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