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企業的基因,決定了它能飛多高、走多遠。

文:灰鴿如果把企業比作父母,那它的每一個產品或者業務就是其“孩子”。

孩子能不能成材,後天的努力很重要,但其實先天的基因已經註定了很多東西。

所謂“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一句簡單的中國民間俗語,已經做了最生動的闡釋,而企業也走不出這個圈圈。

小米的基因像“鸚鵡”,從第一部手機學蘋果開始,之後的每一個產品都選擇行業內最佳作爲標杆,不管它像不像,但總能“討好”很多人。

聯想的基因像“禿鷲”,對手熱鬧過了再出馬收拾殘局,IBM不玩了的電腦,在它看來卻是香餑餑,而這碗“剩飯”現在看來也很香。

騰訊的基因像“鬣狗”,擅於搶食揀現成,你以爲它還在搜尋目標,其實早已經相中了你,而且不經意間就站到了你的背後,還緊盯着你嘴裏的肉。

其實,中國很多知名企業都有自己特定的“基因”,或許比喻不一定恰當,但從某個角度來說,它至少代表了企業某一方面的經營特質。

也正是在這種特質的作用下,它們走出了不同的路,也培養出了不同的優秀“孩子”,而近日,基因強大的華爲旗下,又一個“孩子”長大成才了。

數據來自Canalys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最新發布的數據,今年一季度中國雲基礎設施服務市場迎來了新的挑戰者,華爲雲的市場份額超過騰訊和百度,位居中國第二、全球第五。

公開資料顯示,華爲雲真正爲外界所知是從2017年纔開始,而僅僅只用了3年時間,就打破了中國雲固有的市場格局。

外界都說,是華爲“狼性”的文化讓華爲擁有這樣的戰鬥力,但筆者以爲狼還不足以完全匹配華爲的基因。

或許華爲的“兇狠”與狼有某些共性,但華爲的一向獨行與狼的羣居卻格格不入,王石曾說任正非是一隻沙漠裏的狐狸,從這個角度來說,華爲更像草原上的“獵豹”。

發現獵物後默默潛伏,相準時機飛速出動,在一片混亂中拿下自己的目標,不動則已,一擊必中,正是華爲多年來的作風。

就拿華爲雲來說,最早成立於2011年,其實與行業內的衆多對手啓動時間都差不多,但卻一直在悄無聲息地做準備,讓外界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直到2017年才成立了專門的華爲雲BU部門,開始對外提供雲服務,但一出手就引起了行業的轟動,2018年打入前十,2019年擠入前三,如今又成了二號選手。

而以華爲的慣性,第二不是目標,下一座要翻越的山就是阿里巴巴,雖然與阿里的份額還差着30個百分點,但這個時代一切變化都很快,誰又能預料到明天。

實際上,華爲只要染指了一個行業,就註定不會平靜,雖然任正非總說:

“我們從來沒想爭第一。”

但結果是,華爲的“孩子”們卻締造了很多個第一。

做通信設備,幹掉了世界強敵愛立信、諾基亞,研究5G技術,甩掉了高通、英特爾,在全球通信領域,華爲已是名副其實的“一哥”。

做芯片,海思早已是國內的No.1,麒麟系列在3G芯片大戰中就是一匹“黑馬”,如今在5G的時代裏,即使放在全球範圍內都是引領者的角色。

做手機,華爲不僅是國內的第一,2019年在全球的份額已超過蘋果,距離三星僅一步之遙。

還有華爲筆記本、平板電腦,甚至是被它冠以“智慧屏”的電視機,都在相應的行業裏掀起了最大的波瀾。

顯而易見的是,華爲的每一個“孩子”都不同凡響,而“孩子”們的成功也讓作爲“父母”的華爲登頂中國第一大民企。

一年近8600億的營收,相當於2.3個騰訊,2.4個聯想,4個小米。

當然,站在山頂是風光無限的,但也很孤獨,最重要的是,還不被人待見。

華爲的孤獨從任正非身上就能看出,任正非曾說:

“我很痛苦、很寂寞,找不到人一起玩。”

確實,任正非在企業界可能真的沒有“朋友圈”,據說他唯一主動邀請喫過飯的企業家只有3個,一是當年四通集團的段永基,二是柳傳志,三是王石。

而華爲的不受待見,如今已成了一個全球效應,以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爲代表的世界級強國,都把華爲視爲最大的威脅。

以“安全”爲由的制裁,把華爲推上了風口浪尖,美國的“實體清單”則似乎要向我們傳遞一個信號,這一切皆因華爲而起。

但美國沒想到的是,它的“制裁”某種程度上反成了宣傳,而它所想象的“離間計”反而讓中國的企業、消費者更加團結。

小米不再通過新品發佈會特指“友商”了,買華爲產品的中國消費者更多了,支持華爲的企業也更甚了。

網上有傳言,馬雲、董明珠、王健林、李嘉誠等都表示有意支持華爲研發5G,雖說是傳言,想來也並不一定完全是空穴來風,至少代表了一種輿論態度。

當然,更重要的是,華爲自己從未低頭,從以往的戰例來看,華爲的基因裏沒有認輸,只會越戰越勇。

而回到華爲雲,中國第二、全球第五隻是一個開始,更精彩的還在後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