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讀《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從皇帝退位開始,魏、蜀、吳建立了自己的國家成爲皇帝,大國正式形成,發展到後三國時代,後三國時代,各陣營武功卓著,兇猛的將軍越來越少,與老一輩的戰鬥力相比,青年研究生與老一輩的差距相當大。

作爲蜀漢青年一代的首領,姜偉是一個文武雙全的人,勇敢機智,能謀略、指揮三軍,能在戰場上馳騁、戰前作戰,堪稱通才。

天江衛第一次出人意料地出現了,天水關一戰中,諸葛亮不僅看透了諸葛亮“引虎出山”的計劃,而且考慮到了這個計劃,巧妙地設下伏擊,將常山的趙子龍措手不及,趙雲奉諸葛亮之命,率軍乘虛而入,他正要攻打天水關,卻掉進了伏擊圈,姜偉帶兵殺了他,攔住了趙雲。

此時此刻,趙雲明白,作戰計劃失敗了,當務之急,是立即帶領部下撤退,保住生存的力量,趙雲不怕突圍,他善於突破包圍圈,趙雲一生中無數次衝出敵人的包圍圈,“用力量衝破包圍圈”,而且,趙雲不僅是一個簡單的突破口,通常是“突圍將軍”,他每次突破包圍圈,總能殺掉敵人的將領,嚇唬追趕者。

在天水關下,趙雲“直起槍來,直接把姜偉帶走”,沒想到這一次,他遇到了一塊硬材料,“戰爭無休止,魏的精神是趙雲的兩倍”,情節被發現,作戰任務失敗,城市難以下山,有四次伏擊,趙雲一時殺不了姜偉,但包圍越來越緊,趙雲知道情況不好,不敢愛打仗,就急忙“衝開道路,帶領戰敗士兵逃跑”。

那麼,姜偉的勝利是因爲他在武術方面勝過了趙雲嗎?當然不是,趙雲倉促撤退,是當時戰場形勢嚴峻造成的,如果我們吵架,趙雲會怕姜偉嗎?

不過,趙雲對姜偉的武功持肯定態度,回到營地後,他向諸葛亮誇獎姜偉,“誇獎姜偉的射擊技術與別人大不相同,”,趙雲是個忠厚的人,他實事求是,即使是敵人,他也能肯定彼此的優勢。

姜偉掛靠諸葛亮後,一直與軍隊作戰,當時,曹魏陣營中一位兇猛的將軍張英,給諸葛亮帶來了許多麻煩,諸葛亮認爲張穎“有許多壞人的勇氣”,爲了與張英作戰,諸葛亮的第一選擇是派魏炎與他作戰,比如,在街亭之戰中,諸葛亮擔心馬蘇和王平,“怕他們兩個都輸了”,派高翔到樂流城支援,認爲“高翔不是張英的對手,他一定有將軍,在街亭右側駐軍,於是,他派魏燕帶着自己的人和馬守在街亭右側對付張英。

司馬懿成爲西蜀的冠軍,張穎是先驅者,諸葛亮問將軍誰來帶兵抵抗,“要見魏炎”,魏炎卻裝作看不見,低下頭,張毅英勇作戰,諸葛亮卻說:“張英是魏朝的名將,如果你不夠勇敢,你就不是敵人,”

諸葛亮幾次想派魏延去與張英作戰,不是在天水關表現出色的姜維,包括殺死曹魏將軍王爽,還派魏延去執行。

那麼,諸葛亮爲什麼總是派魏延代替姜維去打張英呢?有幾個原因:

1、 姜偉的力量不如張穎和魏燕

雖然姜偉在天水關一戰中表現出了非凡的戰鬥力,但與經驗豐富的魏炎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後來,諸葛亮歸天,魏延暴動焚燬棧道,率部在回南鄭途中攔截蜀軍,姜偉對楊毅說:“魏延永很兇,馬岱幫了他,雖然軍隊很小,但我們怎麼能回來呢?”姜偉在部隊處於優勢時,仍然害怕魏巖的“勇敢”,可見,他也認爲自己的武功不如魏延,要戰勝張穎難度更大。

2、 諸葛亮把姜偉訓練成“帥”

姜偉是一個品德高尚、忠誠正直、堅韌不拔的人,他也有很好的戰略頭腦,他是一個領導全軍的“帥才”,這是非常罕見的,諸葛亮傾其所有的武器和戰術相互傳授,即爲了在蜀漢的未來有一個頂樑柱,爲了與曹魏作戰。

但由於戰場上的危險,不能保證會發生任何事情,關羽的武功是高超的,但他卻被一個小小的絆腳石絆倒了,黃忠,沒人知道會發生什麼意外,諸葛亮更加註意蔣偉的統帥,不想蔣偉冒不必要的風險。

3、 姜偉的現場表現非常不穩定

雖然姜偉的武功相當不錯,但他的表現並不穩定,他的情緒對他影響很大。

讓我們看看姜偉的成就:他興奮得像只雞,他能在危急關頭從趙雲手中反擊,攻擊徐志,殺死郭懷,但當他心情不好的時候,連小男孩鄧忠也在三十回閤中拿不定主意,他假裝被打敗,放出一支暗箭,鄧忠又躲開了他,危急關頭,姜偉抓起槍拔劍,將鄧忠嚇跑,在強川口戰役中,姜偉殺死了魏將軍楊欣,在追擊中,他“拿起弓,射出三支箭,但失敗了”,他氣壞了雕刻的弓,拿着槍追了回來,卻“戰前丟了”,楊鑫回來殺了他,危急關頭,姜偉再次跳起來,將楊欣捅在馬頭上。

姜偉那種“玩就是心跳”的格鬥風格非常危險,他不像魏燕那樣有經驗,善於自我保護。

基於以上原因,諸葛亮更願意讓善於自我保護、時刻能保護自己的魏巖與張穎抗爭,而不是讓姜維冒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