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是中醫學中的一個名詞,俗話說:“溼重,百病皆有”,因此,平時要注意祛溼健脾,你怎麼知道你體內是否有水分?當溼度很大時,表現如何?如何去除溼氣?我們今天來談談。

溼是中醫學中的一個名詞,俗話說:“溼重,百病皆有”,因此,平時一定要注意祛溼健脾,你怎麼知道你體內是否有水分?當溼度很大時,表現如何?如何去除溼氣?我們今天來談談。

身體有水分有什麼表現?

一,舌義齒

如果一個人體內有水分,很容易在舌頭邊緣產生明顯的齒痕,舌苔也容易變白變油,舌頭中間會有一條垂直的裂縫,這是體內水分的表現,水分重的人皮膚容易油膩,也喜歡粉刺。

2,腹部脂肪

如果體內有冷溼空氣,很容易在腹部積聚,這時,腹部常有脂肪,這總給人脹脹的感覺,而且整個人的精神面貌也很差,總覺得身體虛弱,動不了就累。

三,便便

如果大便總是松而不成形,而且大便速度很快,那就是胃腸水分的表現。

堅持喝一茶,喫一物,健脾祛溼,使身體更健康

飲1茶:橘皮白朮枸杞茶

準備20克橘皮,10克白朮和15克枸杞,清洗後,放入砂鍋中,加水,煮1個多小時,橘皮有溫經活絡的作用,白朮有健脾的作用,枸杞有滋補身體的作用,是一種很好的保健品。

喫一件事:茯苓黨蔘燉雞

準備一隻土雞,洗淨切成塊,然後將20克茯苓和10克黨蔘洗淨,與土雞一起放入砂鍋中,放入適量洋蔥、姜、胡椒等燉1.5個多小時,直至雞肉熟,土雞有滋補作用,黨蔘能養氣,茯苓則健脾,三者同煮,有助健脾祛溼。

人體內有水分的人,晚上可以用五味子(50g)、生薑(80g)、赤芍(100g)做沙袋,放入泡腳水中,這樣泡腳可以加速血液循環,促進體內水分和寒氣的排出,五味子可以鎮靜神經,生薑有很好的祛寒作用,而赤芍的作用是活血化瘀,相互配合,泡腳的效果會使水果加倍。

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請在下面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