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鮮戰爭中,志願軍與以美國爲首的“聯合國軍”經過5個戰役的較量後,1951年6月,經雙方商定,準備進行停戰談判。

朝方提議由彭德懷參加並指揮談判。

但是,志願軍總部研究認爲,由他出面去不合適,提議由第一副司令員鄧華,作爲他的代表去談判。

因爲,除彭德懷外,鄧華在志願軍地位最高,作爲代表有權威性,並且,他參加了指揮第一至五次戰役,最有發言權。

可是,鄧華是一員戰將,談判非其所長。但從全局出發,他還是接受了這個任務,擔當起了第一談判代表的重任。

7月10日,朝鮮停戰談判在開城舉行。

在談判中,最大的分歧是軍事分界線問題。朝中方提議以三八線爲軍事分界線停戰,“聯合國軍”方面首席代表、美國遠東海軍司令喬埃卻提出所謂的“海空優勢補償論”。朝中方批駁了這個荒謬的主張。

但是,隨後,雙方連續八次開會,在軍事分界線上各持己見,談判陷入僵局。

美方的荒謬要求被拒絕和駁斥後,竟發出叫囂:

“讓炸彈、大炮和機關槍去辯論吧!”

這並沒有嚇住鄧華等人。

但是,如何打破談判僵局,怎樣使美方放棄上述主張,又使我方不喫虧?鄧華經過比較和思索,認爲以現有的戰線爲停戰軍事分界線,不失爲一個可取的方案。

因爲,以現有戰線作爲停戰軍事分界線,與以三八線爲軍事分界線相比,我方並不喫虧。東線對方在三八線以北佔有的地方,比西線我軍在三八線以南佔的地方多一些,但我軍佔據的地方,有開城這樣的重要城市,而這個開城地區,加上甕津半島和延安半島,人口比敵人多佔的地方多三分之一,又是地處平原,交通發達,物產豐富,是朝鮮的糧倉,所產的食鹽爲朝鮮北半部食用還有餘,開城還是著名的高麗蔘的產區。對比之下,敵佔據的三八線以北地區,山高地瘠,氣候寒冷,人口稀少。因此,以現有的戰線爲停戰軍事分界線,對我方還有利。

8月18日,鄧華以個人名義,向彭德懷並中央正式提出以現有戰線作爲停戰分界線的建議。在電文中,他說:“現地停戰,我方亦不喫虧,因臨津江西、三八線以南面積雖小,但人口、財富較多。戰略上,敵陣地離元山近,登陸易;但我陣地離漢城更近,亦易拊敵側背。”

與此同時,志願軍談判代表團也舉行會議,集中討論現有戰線爲軍事分界線同以三八線爲軍事分界線的差別到底有多大。經過從多方面的分析研究,反覆對比,最後,大家—致認爲:以實際接觸線即現有戰線爲軍事分界線,對我並無不利。

8月22日15時,志願軍談判代表團提議以實際接觸線爲軍事分界線並向北京報告,很快獲得批准,商得朝方同意後,代表團向對方提出了以現有的軍事停戰線劃分軍事分界線方案。

11月27日,“聯合國軍”方面同意朝中方面的意見,即以雙方現在的實際接觸線爲停戰時的分界線。

鄧華這一建議的提出並最後成爲雙方認可的協定,是朝中方面談判中的一大勝利。這意味着對方完全放棄了所謂“海空優勢補償論”。這一建議從戰場實際出發,又合乎國際戰爭中停戰的慣例,提出後便得到國際輿論的支持,對於打破談判僵局作出了積極貢獻。美軍首席代表喬埃事後也說:

“這是談判的—個轉折點。”

美國人喫虧了,還渾然不知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