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寧波市象山縣的農民家庭。我的童年是在艱難中度過的,靠父親一人勞作維持全家人的生活。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我只讀了4年書就跟着父親務農,歷經鍛鍊成爲一個男子漢 。1981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93年被村民選舉爲村主任並連任3屆,1996年被評選爲象山縣優秀共產黨員。

癌症病人康復要有信心

2002年6月2日,對於我來說是一個刻骨銘心的日子。由於長期在農村勞動以及工作壓力,我的胃經常不舒服,經胃鏡檢查診斷爲惡性腫瘤,中晚期。這個消息對全家人來說是個晴天霹靂,妻子傷心、女兒流淚,親朋好友相繼來安慰。艱難的生活磨練了我,我依然十分平靜,對家人說:現在科學那麼發達,醫學技術不斷提高,很多癌症病人經過手術治療都活下來了。不要怕,只要有信心肯定能治好。

經歷了手術、化療,我的體重從原來的145斤減至112斤。其中的痛苦、煎熬可想而知,但我都挺過來了。出院後,主刀馬醫師送我十五個字:穩心態、勿操心、足睡眠、食清淡、勤運動。我把這十五個字牢牢記在心裏,一方面中藥調配,另一方面加強體能鍛鍊。從慢步走到快步行,慢慢地減餐增量,從薄粥到軟飯。

經過八個月的調養,我的身體一天天康復起來,第二年的春節過後我就到一傢俬營企業打工。我有了工作,更忘記了自已是病人。一晃過了五年癌症康復關,我心裏更樂觀,更有完全康復的希望。不料在2010年上半年感覺胸口時常抑鬱悶心,氣急不暢,於2010年8月做了心臟搭橋手術,也在恢復中。

熱心從事抗癌康復工作

康復組織是一個大家庭,它用寬廣的胸懷溫暖着每一個人;它是一扇永遠暢開的大門,讓每一個人通過這扇大門走向光明。2011年,還在康復中的我經好友鼓勵加入了縣抗癌康復協會。在協會的帶領下我積極參加羣體科學康復活動,得到了精神上的慰藉,身心更健康、快樂。2013年5月,通過縣抗癌康復協會的積極努力,在鄉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關懷下,成立了抗癌康復協會鄉分會,我成爲分會理事之一。2015年5月,考慮綜合能力,經全體會員推薦,任命我爲分會會長。我從此擔起了分會羣體抗癌的擔子。

既然家門口就有這麼一個康復服務、指導培訓的組織,我一定要熱心地去幫助患者,讓患者從身體和心理得到救助。我明白肩上擔子的分量,妻子則擔心我這工作會影響健康。我耐心地做妻子的思想工作,並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我一頭扎進分會的工作裏,想的都是爲癌症病人服務。作爲會長,我要有奉獻思想,要有爲病人服務、達到實現身心健康的理念,要有以身作則、爲癌症康復事業努力奮鬥的精神,讓癌症患者沐浴在愛的陽光中。

患者的內心是很脆弱的,他們渴望得到別人的關愛,更希望得到同病種而且已經康復的人的指導和幫助。我組織召開分會班子及小組長會議,討論如何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康復率。根椐會員人數、按病種分類,制訂計劃,組織安排同病種交流、康復者介紹經驗、科普講座、義診、郭林氣功培訓等。

讓病友從心理上驅除恐癌的陰影,樹立起康復的信心,在陽光下更好地生活。我充分發揮班子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能動性,每月一次堅持學習黨的政策及法律法規,增強管理知識和強化班子自身建設。凝聚一心,統一思想,齊心協力爲癌症患者辦實事,在抗癌路上帶領大家努力前行。

有了我們的堅守,全體會員的同心合力,東陳鄉分會從初創、發展繼而走向成熟。社會反響熱烈,衆多的癌症患者加入到羣體抗癌的行列。會員從成立時的43名增至到目前的136名。大家在大家庭裏歡樂抗癌、抱團取暖,守望互助、真情關愛。經統計,分會會員的綜合康復率已達97.2%,羣體抗癌創造了生命奇蹟。2017年,分會被評爲全縣抗癌康復工作先進集體,我也被評爲抗癌康復工作先進個人。

“我們爲癌症病人服務也是一種社會公益善事,是愛心義工之舉,也是一種美德差使”。每當看到一個個康復者從這裏啓程迴歸社會,我的心裏有一種說不盡的感激,感激政府的關愛,感激社會的支持,感激全體會員的共同努力。現在大家庭還在不斷地擴大中,我深感肩上擔子之沉重,我相信上有黨和政府的領導關愛,下有會員們的信任支持,康復服務事業未來更有希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