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36氪「 未來汽車日報

」,(微信公衆號ID:auto-time),作者:程瀟熠。

文遠知行自動駕駛車隊 來源:受訪者供圖

作者 | 程瀟熠

編輯 | 吳巖

自動駕駛出租車已成爲廣州市黃埔區、開發區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從去年11月28日起,中國自動駕駛初創公司文遠知行在這兩個佔地近145平方公里的地區進行Robotaxi(無人駕駛出租車)試運營,首月服務乘客近5000名,完成8396個訂單。

文遠知行6月17日公佈的最新運營數據顯示,當地運營車輛已從首月的20輛增至40輛,疫情影響下,訂單完成率仍上漲2.5個百分點,車輛應答時間也從3月的45.8秒縮減到4月的19.5秒。

文遠知行3-4月運營數據對比 來源:文遠知行

深耕IT行業24年、曾擔任思科大中華區資深副總裁的文遠知行COO張力覺得,無人駕駛行業更能讓他感到興奮,能讓他“再多幹10年甚至20年”。

在張力想象中,Robotaxi是白天載人夜晚運貨的“變形金剛”,Robotaxi打車軟件不僅爲乘客服務,更是智慧交通的前端入口。文遠知行的“WeRide ONE”自動駕駛通用算法,可以實現Robotaxi全場景、全天候的覆蓋,包括隧道、橋樑、高速公路、早晚高峯、夜間、雨天等。

這家精打細算的公司一邊運營一邊路測,自動駕駛總里程已超150萬公里,A輪融資由雷諾日產三菱聯盟戰略領投,目前正積極推進B輪融資。張力認爲,應該理性看待Robotaxi的盈利能力,“不拿掉安全員,所有Robotaxi商業模式都是僞命題”。

文遠知行COO張力 來源:受訪者供圖

以下是未來汽車日報(ID:auto-time)專訪張力的對話節選(經未來汽車日報整理):

白天載人晚上運貨的“變形金剛”

Q:目前文遠知行的Robotaxi運營情況如何?

A:文遠知行的無人駕駛車隊已經超過100輛,其中40輛用作Robotaxi,60輛進行專項測試。隨着運營範圍和訂單渠道擴大,將來會靈活調度。

我們運營的Robotaxi是合規的廣州白雲出租車,計費也是按廣州出租車標準進行的,起步價12元,每公里2.6元。實際運營中還會通過派發免費月卡等活動進行動態調整,但只會往低了調。

通過與股東合作方(傳統出租車企業)合作,我們目前所有安全員都具備廣州出租車司機的資質證書。過渡階段每輛車都需要安全員並進行人員管理,對科技公司來說是很大的挑戰,股東方合作方帶給我們很多車輛管理、車輛維護、人員管理的經驗。

在有安全員的情況下,Robotaxi可能未必比出租車掙得多。就像滴滴有70%的成本付給了司機,如果真想賺錢,就必須把安全員拿掉。現在我們更多還是做技術的發展,路測數據的採集以及提升磨合運營的效率。

Q:4月較3月訂單及響應速度有很大提升,如何做到的?

A:訂單數量取決於廣告市場推廣,縮小用戶等待時間則是靠運力提升及系統優化,如早上空車在住宅區巡遊,晚高峯在辦公樓附近巡遊。三四月份我們做了防疫措施,沒有發生一起受感染事件。最近這個季度App上線了積分商城,也增加了用戶粘性。

從3月開始,百度可以預約Robotaxi服務,4月AutoX也宣佈要在上海運營,這相當於給文遠知行也做了宣傳,因爲我們是全國第一個做自動駕駛出租車運營的。

Q:傳統網約車很少提及訂單完成率這一指標,文遠知行爲什麼會着重參考這個數據?

A:訂單完成率是Robotaxi運營中非常重要的指標,能體現需求與運力是否匹配。Robotaxi運營、運力以及覆蓋範圍都是設定好的,巡遊、接單以及行駛路線都是由系統完成的,與普通出租車不一樣。所以我們會看重在覆蓋範圍內、運力有限的情況下,是怎樣完成訂單的。

訂單完成率目前還是一個參考值,我們還在摸索最佳模式。去年11月28日開始運營時Robotaxi是免費的,乘客除了想要體驗的還可能包括“羊毛黨”。收費後薅羊毛的沒有了,還會有來體驗的非剛需用戶。我們希望能覆蓋到黃埔區、開發區真正有剛需的用戶,慢慢積累穩定下來。

Q:爲何選擇早8點到晚10點作爲運營時間段?

A:最早設計運營時間就把早晚高峯涵蓋進來,以證明Robotaxi也是可以應對早晚高峯考驗的。這個時間段以外市民出行需求減少,對我們來說性價比不是很高。

如果以後增加晚10點至早8點的運營,我不會考慮以載人爲主,而會看能不能在這段時間載物送貨。我們也希望24小時運營,但要看什麼纔是真正的剛需。我稱之爲混合模式,路測+運營是一種混合,載人與載物也是一種混合,將來可能會成爲Robotaxi公司的一個特色。

比如早晚高峯出租車需求量大,就用載人模式。中午可以去送盒飯,夜裏還可以去711等便利店送貨等,我覺得場景都有可能會不斷地衍生出來。

不過,這目前只是個idea,國內載人和載物是兩種不同的許可,怎樣突破和界定還有待探討。不過從商業模式上來講,我覺得是可行的。

來源:受訪者供圖

Q:文遠知行如何做到運營半年零事故?

A:零事故其實是零責任事故,我們也遇到過被別人追尾的情況。首先無人駕駛技術能提高開車的安全性,減少人開車的隨意性。其次,我們也做了一些標識讓路上的車知道我們是自動駕駛的車輛,主動保持安全距離,比如在車上加一些反光條或者有辨識度的燈。

在20%的區域拿到80%的訂單

Q:文遠知行何時能夠開放高速公路和鄉村道路場景?

A:經過3年多研發測試,截至今年3月底,在國內已有過150萬公里測試里程,不斷完善全棧式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套通用的算法,來服務Robotaxi在中國城市的運營。我們正在規劃建設一箇中國最大的自動駕駛算力中心。

在廣州市144平方公里運營,實際上已經是對這個算法非常好的驗證。我們並沒有特別迫切地一定要衝到高速公路上去運營,一定要跑到小街小巷裏。現在這個階段,我們希望在20%的運營區域裏,能夠拿到80%的訂單,那就夠了。把一個地方喫透後,我們再去複製這樣的場景就可以了。

Q:你希望文遠知行何時開放全廣州地區運營?

A:在廣州擴大運營範圍是我們一個重要的發展目標。未來3年,大家可能將看到我們的運營區域不斷擴大。同時,政策法規的同步也很關鍵,我們跟政府相關部門保持密切溝通,儘可能讓政府瞭解無人駕駛技術目前的進展和商業模式,但具體什麼時候不是企業能說了算的。

Q:文遠知行WeRide Go目前進展是否符合你的預期?

A:從用戶數和使用頻率來講,我認爲這個App做得還不錯,目前我在國內還沒有見到其他家是用這種獨立的App來運營。不過從資歷來講,只有半年時間,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們也在通過乘客的使用反饋調整優化App功能。畢竟我們不像滴滴,用幾百人或者上千人研發一款App。

WeRide Go是給乘客用的,同時也要跟文遠知行的自動駕駛系統平臺互通,實現管理調度和路徑規劃,所以跟滴滴出行的軟件不太一樣。目前我們開始逐步融入車路協同系統,這意味着有很多超視距的東西,包括人眼看不到的交通信息、流量、交通燈等。WeRide Go是這個系統中很重要的一個入口,我們團隊還在研究如何更好地將系統打通。

目前App距離期望還有一定差距,我們後臺未來是要跟智慧交通打通的。

Q:國內的運營經驗可以直接搬到國外使用嗎?

A:剛開始更多地是國內企業向美國學習先進技術和經驗,但經過兩年多時間,我們發現中美兩地的交通狀況、文化、開車習慣、政策法規等差異比較大。

中國路況的複雜性對自動駕駛來說絕對是非常大的挑戰,但同時也是優勢,因爲它能夠幫助我們快速看到更多長尾場景,然後快速迭代。廣州的路測效率是硅谷的30倍,每英里遇到的逆行自行車數量是硅谷的60倍。

來源:受訪者供圖

另外,隨着今年新基建政策頒佈和車路協同示範項目落地,中國也從單車智能逐步向單車智能+車路協同的方向發展,提高安全性,這也是中國特色。

我覺得國內經驗能搬去國外一部分,但不是完全可複製,因爲國外絕對不可能有中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效率去做新基建和5G。

無安全員路測纔是攻堅階段

Q:文遠知行B輪融資目前進展如何?有上市計劃嗎?

A:B輪在進展中,完成後會第一時間對外宣佈。我覺得上市只是一個階段性建立新融資渠道的方式,上市並不是最終結果,但一定會是一個重要階段。不管是通過上市還是其他融資渠道拿到資本市場的錢,我們都希望能把無人駕駛當作一個事業,讓投資人得到真正的收益。

Q:你認爲目前自動駕駛發展到哪個階段了?

A:今年其實是無人駕駛出行服務、也是Robotaxi的元年。未來2-3年的發展,將是決定無人駕駛企業能否真正常青的關鍵點,看誰能真正走到取掉安全員的無人載客運營。怎樣從有安全員的載客運營到無人駕駛的載客運營,中間過程纔是大家真正比拼技術和運營實力的關鍵點。

我把Robotaxi分爲5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做出一輛可以在實驗環境下運行的無人駕駛車,第二個階段是拿到拿到自動駕駛路測許可,可以在有安全員的情況下上路測試。第三個階段是自動駕駛出租車載客運營,我們從去年11月28日開始運營。第四個階段是拿到政府許可,可以拿掉安全員去做無人駕駛路測,現在全世界只有Waymo有這個許可,第五個階段是真正無人駕駛出租車的載客運營。

前三個階段有的公司已經完成了,部分還在進行中。第四個階段是最關鍵的、真正攻堅的階段。

Q:是否到第五個階段自動駕駛公司才能真正盈利?

A:是的,如果不拿掉安全員,說白了所有這些商業模式都是僞命題。滴滴70%的收入 都付給了司機,在單價不變的情況下,原本要付給司機的70%收入,現在我能通過無人駕駛技術把這部分支出變成毛利。哪家企業能有70%毛利?所以把安全員拿掉後的無人駕駛,這個命題才真正開始成立。

Q:你認爲Robotaxi會取代傳統的網約車和出租車嗎?

A:會是一種混搭的模式,今年L4級無人駕駛的技術發展和商業模式,實際上更多是區域性的業務,所以一定會跟有人駕駛的方式混在一起。就算未來L4級自動駕駛實現了,我相信馬路上的車也不會一夜之間全變成無人駕駛汽車,就像馬車向汽車發展的過程中,有一段時間是馬車和汽車混在一起的。完全取代的話,我相信那個時間點我們討論的會是L5什麼時候能實現。

——————————

如果你也關注自動駕駛、新能源汽車行業,歡迎加作者微信( tuanzi_C )交流,添加請備註公司、職務。

未來汽車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