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納斯達克上市六年之後,京東又在港交所敲鐘。

京東集團的最新公告顯示,此次最終發售價確定爲每股226港元,募集資金淨額近300億港元,吸引40萬人凍資2800億,超額認購倍數179倍,也超出了2018年以來赴港上市的小米、阿里巴巴及網易的凍結資金規模。

換言之,京東此次公開發售無論是在吸引投資者數量、凍結資金金額,還是募集資金規模上,均創下了港股今年以來的新高。

組織架構調整、重大戰略轉型、赴港二次上市,一系列讓人眼花繚亂的動作展示了京東的底氣,與此同時,劉強東的底牌也逐漸浮出水面。

從693億到5769億,六年高速發展積累底氣

六年前在納斯達克敲鐘時,京東還是一個互聯網“新貴”,而今,京東市值已高達900億美元,比兩個百度還要多。

圖片來源於新浪

六年來,京東市值增長3.5倍,淨收入增長8.3倍,淨利潤增長48倍,年度活躍用戶增長8.2倍,京東員工增加將近20萬,倉儲面積增加13倍。

即使是在疫情最嚴重的2020年一季度,京東淨收入也達到了1462億元,比2014年全年收入還多,這份增長速度可謂強勁。

財務數據只是表象,更進一層可以看到,京東的業務範圍已經從過去單一的零售發展爲涵蓋零售、健康、物流、技術服務等諸多領域,公司也升級爲一家以供應鏈爲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

拿曾經被嘲笑和質疑最多的自建物流來說。經過十年發展,2017年京東物流獨立,向第三方開放服務。2018年融資25億美元,估值135億美元,京東物流已成長爲近千億人民幣的獨角獸,與順豐、菜鳥三分物流天下。

京東的物流收入佔比逐年遞增,2017年16.8%、2018年27.0%、2019年的35.5%。2020年第一季度,京東物流相關收入爲66億元,同比增長53.6%,成爲京東增長最突出的業務。

物流,是劉強東的底氣,營收也是。

連年虧損的京東在去年終於實現了盈利。

2019年京東淨利潤107.5億元,是2014年赴美上市前的48倍。同時,財報毛利率比2014年提升了0.6%,“履約毛利率”——計算時把履約費用作爲成本——卻比2014年降了0.7%,這一升一降之間,說明京東在營收增加的同時,營收效率也在提高。

乘風破浪的物流與高歌猛進的營收,是京東上市六年來的成績,也是劉強東的底氣。

隨着技術進步、業務擴張,劉強東的底牌也漸漸露出水面。

從物流到供應鏈,300億港元造底牌

在京東赴港上市的招股書中,“供應鏈”這個關鍵詞一共出現了103次。

京東正在朝着“以供應鏈爲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轉型,這次融資的近300億港元,主要也是爲了轉型技術服務。

一個幹苦活累活的公司搖身一變要去做高大上的技術,引來了不少非議甚至嘲笑。

有意思的是,2007年劉強東提自建物流的時候,也有同樣的“待遇”。

不只是外界,包括投資人和京東高管都強烈反對,因爲2007年京東年收入僅有幾億元,物流看起來是個燒錢的無底洞,且短期看不見效果,說是一場“豪賭”也不過分。

劉強東力排衆議堅持要做,理由很簡單,效率和用戶體驗。

2007年中國物流行業還很初級,服務差、問題多、投訴更多,嚴重影響電商的用戶體驗。加上中國物流成本高,同時沒有美國UPS、FedEx這類行業巨頭,京東自建物流有巨大上升空間。

2007年,京東建成北上廣三大物流體系;2010年,推出“211限時達”;2017年,京東物流獨立;2020年,京東在全國89個城市運營超過700個倉庫,倉儲總面積約爲1690萬平米,物流,已經成爲京東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現在,早已沒有人質疑自建物流這個選擇,相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佩服劉強東的戰略眼光,而他最新的戰略選擇,是轉型做以供應鏈爲主的技術服務。

從物流升級到供應鏈和技術服務,是順勢而爲。

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零售市場,2019年零售額達人民幣41.2萬億元(5.9萬億美元),而物流只是供應鏈其中一環,向上有製造商、採購商,向下有分銷商、消費者,這次疫情還暴露出跨境物流等方面的問題,不打通這些鏈路,就難以讓整體技術服務水平再上一個臺階。

好在京東早有佈局。

2018年,京東研發投入超百億,在雲、智能供應鏈、智能物流、IoT等領域實現軟硬件技術的深度融合,NeuHub、智臻鏈、京魚座等京東技術開放平臺迅速增長。

2019年8月14日,京東物流與國際供應鏈巨頭LLamasoft發佈聲明,宣佈達成戰略合作。此前,LLamasoft已與福特、聯合利華、百事可樂、農夫山泉、約翰遜等國內外領先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京東借LLamasoft之手整合國內供應鏈資源,爲國內客戶提供供應鏈解決方案。

2019年10月,京東物流發佈“供應鏈產業平臺”,並率先建成國內首個5G智能物流示範園區。

從軟件到硬件,京東全方位佈局,這種佈局已經初見成效。

2019年8月,京東智能供應鏈入選人工智能“國家隊”,科技部宣佈依託京東集團建設智能供應鏈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

2019年11月,京東數科憑藉“智能城市操作系統”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並落地雄安“塊數據”平臺建設項目。

今年5月27日、28日,京東又接連與快手和國美達成戰略合作,兩家企業看中的都是供應鏈的溢出效應——京東供應鏈開放的配送服務、物流技術、運營能力、倉儲管理等高效率的輸出。

從物流到供應鏈和技術服務,劉強東的戰略理念其實是一脈相承的,正如他在2014年京東納斯達克上市當日的記者會上所說:“京東從一開始就不是噹噹、亞馬遜或阿里巴巴,京東將持續關注成本效率以及體驗,因爲低成本高效率是京東的核心競爭力。”

現在,京東正在把供應鏈和技術服務逐步開放,讓更多企業一起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實現行業的合作共贏。

未來京東的供應鏈技術更是可以通過“溢出效應”開放給全社會,C/B/G三端都是京東目標用戶。

用京東零售集團CEO徐雷的話來解釋更貼切——

“一是無論是京東集團還是京東零售子集團,都定位於“以供應鏈爲基礎”;二是京東從相對封閉的一體化模式轉向開放式的一體化,唯有開放纔有未來,取之必先予之;三是從做業務的角度看,就要做好持久戰、多投入、高體驗等,而不是空對空的洗流量、洗用戶。”

從物流到供應鏈,從封閉到開放,從電商到技術服務,看上去這就是京東的底牌,但我覺得這些都是表象,背後其實是劉強東和高管團隊的戰略眼光和戰略規劃,這纔是讓京東得以長遠發展的根本保證。

從納斯達克到港交所,劉強東給京東的成人禮

京東17載,即將成年。

少年京東完成了自己的kpi,劉強東用了“兩個最大”肯定了京東17年來的表現——京東是中國最大的零售集團,也擁有中國電商公司中最大的物流基礎設施。

17年的時間是互聯網高速改變中國製造業的過程。非典讓義烏和溫州的批發城上網,蘋果手機讓用戶體驗成爲消費者第一決策要素,5G+IoT會讓改變更快發生。新基建的機會,供應側的改革,全球第二大零食市場的購物車,擺在了大家面前。

所以,成年京東被寄予了厚望——要做一個以技術爲本,以供應鏈爲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

做供應鏈費錢,比物流更費錢。

過去六年裏,京東的研發投入遠超收入增速,2019年京東體系所屬上市及非上市企業合計研發投入179億元人民幣,成爲對技術投入最多的企業之一。

下階段創新供應鏈等關鍵技術需要更多的投入,二次上市融得的300億港元,是京東轉型所急需的,也是劉強東送給京東的“成人禮”。

在“非洲屋脊”的埃塞俄比亞,有個Hamar部落,他們的成人禮是跳牛。

長輩們會把數頭牛排在一起,讓即將成年的少年赤身跳過去,如果跳躍成功,成人禮完成,跨過牛的少年會收到各種禮物和大家的尊敬及認可。

即將成年的京東能不能帶着劉強東給底氣、底牌與成年禮,像Hamar部落少年一樣,跨過重重障礙,收穫大家的尊敬及認可,我們留給時間去考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