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間,有一位叫周文的鉅富,他家財萬貫,每日喫的都是山珍海味,只是每日都如此也有了膩味之時,於是他做了個決定,要四處遊覽山川,遍訪美食。周文每日翻山越嶺,見了很多新鮮之事,得到了很多寶貴的經歷。周文每到一處就會去當地做飯最好喫的飯館喫一次,一日三餐喫三個館子,倒是喫得津津有味。

這一日,周文走到山野間正眺望美景之時,突然竄出一夥土匪,周文扔下錢財帶着僕從趕緊逃命。好在土匪只圖錢財,見周文他們逃走,並沒有追擊周文一行人,直接拿上銀兩隱入了樹林中。

周文一行人慌亂逃竄,也不管方向,跑着跑着就跑散了,周文獨自跑進了一處小山坳裏,確認身後沒人追來,他才停下來大口喘氣。跑了大半天,日頭都到頭頂了,周文又累又餓,四下掃了一圈,見此處連個人家都沒有,於是他順着腳下這條路一直往前走。沒走多遠就見眼前出現了一片田地,遠處還有個小村落,周文大喜,立馬朝着那邊跑去。

眼見要進村了,周文也快虛脫了,便找了塊大石頭坐下來歇息。餓到無精打采的周文,突然聽到有腳步聲傳來,抬頭一看,見一個婦人挎着飯籃,拎着一瓦罐東西,踮着小腳搖搖晃晃地往這邊走來。

周文見狀趕緊起身上前,施了一禮後懇求着說到“這位大嫂,我行經此地,遭遇土匪,錢財乾糧都被搶光了,大嫂可否給些喫食?”

這婦人見是位陌生男子,戒備心很強,見他一身狼狽,也不敢多說話,加緊步伐匆匆離去。周文見此,也不好再討要喫食,只能任由婦人走遠。

這婦人是去給田間勞作的相公送飯的,她的相公脾氣不好,她若是送飯去晚了,指不定又要捱打,於是她趕緊加快步伐,只不過對於周文這個陌生男子也多了些關注,想着若是相公還剩下喫食,就給他喫。

周文餓的沒力氣了,緩緩地走向村子,他挨家挨戶地討要喫食,可這就是個小山村,都是窮人,本就沒多少喫食,怎麼會施捨給他?加上週文一身華貴綢衣,一看就不是窮人,所以沒人搭理他,他叫了一圈,也沒討要到一點喫食。

當他失望萬分,緩緩走出村莊的時候,就見剛剛那位送飯的婦人回村了,周文也沒打算再討要,倆人擦肩而過。那個婦人也不知周文有沒有討要到喫食,越過周文一段距離後回頭說了一句“我這還有些喫剩的糊糊,你若是不介意就給你喫吧。”

周文一聽,立馬來了精神,歡喜的說到:“不介意,多謝大嫂!”婦人將瓦罐遞給周文,周文也不管是不是喫剩下的,一口一口灌進嘴裏,越喫越香,他從未喫過如此美味的食物,他忍不住開口問到:“大嫂,這是什麼喫食?怎會如此美味?”那婦人一臉羞意的說到“山村農家沒啥好喫的,這是未成熟的大麥煮的糊糊。”周文謝過婦人,那婦人就趕緊走了。

周文輾轉回到自家商號以後,對那日的大麥糊糊很是惦記,吩咐家裏的廚子做了一次,可是卻不如那日的好喫。於是他再次驅車前往那個山村,找到了婦人,給了婦人不少銀錢和糧食,希望那婦人能再給做一次那種糊糊,誰知他喫到嘴裏仍舊覺得不如當日的美味。那婦人得知他的疑惑以後,笑着說到“人餓極了,喫什麼都美味,若是不餓,什麼美味都不覺美。”周文一聽,這才恍然大悟。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食物美味不美味,不在於食材,而是在於人的需要,若是需要,再難喫的食物也會覺得美味,若是不需要,再好喫的食物也覺不出美味。這個故事說的是美食,但是我們可以在感情上運用這個道理,感情這種事情也是如此,若是對方喜歡你,即便你不夠完美,不夠優秀,醜陋不堪,也會一如既往的喜歡。如果對方不喜歡你,即便你美貌又很優秀,也不會讓對方珍惜。這看似是愛,其實就是需要不需要 ,人尋找愛人就是爲了老去的路上有個伴,這就是需要,如果沒有這個需要,所謂的愛情也就不存在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