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缺乏病的臨牀表現與人體對營養需要量的適應性有關。長期處於低營養供給水平,人體對營養素的需要可產生適應性,即可以降低需要量和延遲缺乏症狀的出現。反之,如長期處於高營養供給水平,則一旦降低,雖未達到最低需要量之下,亦易於出現缺乏。這是反對使用過高劑量維生素的理由之一。在多數的綜合性營養缺乏中,亦易於出現缺乏。這是反對使用過高劑量維生素的理由之一。在多數的綜合性營養缺乏中,蛋白質熱能缺乏是主要的表現,此時因代謝緩慢,維生素的需要也相對減少,缺乏症狀並不明顯。如果蛋白質熱能的供給達到需要,缺乏消失,則由於代謝恢復正常,維生素的需要須相應增加,否則即可出現維生素缺乏症狀。因而在判斷營養缺乏病的臨牀表現時,須注意到綜合性和適應性的特點。

各種營養缺乏病的表現將於以後各章分述之。本章是從總的方面概括。幾種營養缺乏病的主要檢查方法都是據此而建立的。

9.2.1 生長發育不良

不論嬰幼兒或學齡前兒童或青少年,營養缺乏病的綜合表現都影響到生長發育,孕婦則影響到胎兒的生長發育。這種影響是從體力和智力兩個方面發生作用。營養和體能的關係,營養和腦的發育的關係是當今國際上研究的重要課題。

9.2.2 代謝調節異常

營養缺乏所致的生物活性物質功能和合成降低影響到整個代謝的調節。如體內的重要的酶類和激素都是由各種營養素組成,或其生理功用都需要某些營養素促進。正常人體構成恆定的內環境,各種物質代謝保持着平衡。營養缺乏病打破了這一恆定的內環境,異常的代謝反應成爲許多臨牀表現的內在原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