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在現今世界上,還有哪個國家維繫着歷史傳承的森嚴等級制度,印度共和國絕對可以算是一方典例。這個在南亞次大陸說一不二的局域性大國,種姓制度深入了大多數印度教民衆的觀念深處,婆羅門(神職人員後代)、剎帝利(帝王后代)、吠舍(百姓)、首陀羅(最底層的人)之間今天還存在着根深蒂固的等級鏈條。社會現實問題歷來是優秀電影層出不窮的“魚塘”,印度的電影攝製中心寶萊塢,卻出現了與衆不同的風景線。一個身居“剎帝利”高種姓的名門之後,用盡他幾十年的演藝生涯,在鏡頭前刺探印度以種姓制度爲代表的種種黑暗面,憑藉着暴露問題的原則把自己推上了印度國寶級演員的寶座,他就是位列寶萊塢“印度三汗”之首的阿米爾汗。

抗婚對抵宗教種姓

阿米爾汗父母的族系都是印度開國時期的名門望族,四爺爺擔任過印度第三任共和國總統,至今仍有大量的親屬活躍在印度的軍界、政界、商界,這樣一個含着金鑰匙出生的阿米爾汗本不需要去了解下層人民的悲歡,一出生就已經站到了絕大部分人的終點線上。可是自由與平等的觀念,就像是嵌在他骨子裏的基因,21歲時,爲了追求純粹的愛情,他對“印度教和伊斯蘭教不可通婚”的傳統規則置若罔聞,在無法與家人取得和解的情況下,帶着不同宗教信仰的鄰居女孩私奔他鄉,在當時家鄉的一定範圍內引起了軒然大波,時至今日,兩人無視宗教陳規的勇敢舉動還被印度政府用作正面例子廣爲宣傳。

爭取女權主義

阿米爾汗最爲出名的電影有兩部,《摔跤吧!爸爸》和《三傻大鬧寶萊塢》。前者從一個有着摔跤夢的父親視角,敘述了他得子無門,不顧旁人勸阻的聲音和異樣的眼光,將具有摔跤天賦的女兒培養登上國家摔跤冠軍寶座的故事。從家中的訓練一直到村裏的角逐,邦內的比拼,甚至在進入國家隊之後,多如牛毛的嘲諷和譏笑一直充斥在父親與女兒周圍,甚至對他們一家的生活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沒有善意,沒有支持者,因爲在印度這個連強姦婦女都沒有足夠法律條文去審判男性的國家裏,讓女性去從事一項男性爲主的運動,甚至走上領獎臺接受聚光燈照耀,本來就與當地男尊女卑的傳統常識相悖,縱然現實沒有那麼美好,阿米爾汗也願意用鏡頭將理想中的國家面貌提前展現。爲了飾演這個捍衛女權的父親,他在數月之間增肥三十多千克又在極短的時間內逼迫自己回到原先的體型,傾盡一切的演繹過程使得這部影片完成了卓越的文化輸出,在全國範圍內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也招來了無數“玷污文化,有辱正統”的罵名,但米叔仍是那個米叔,和21歲抗爭種聯姻制度不同的是,在多年深入底層尋找素材的過程中,他已經找到了更爲廣闊的實踐天地。

尋求教育平等

和《摔跤吧,爸爸》並稱阿米爾汗成名雙壁的《三傻大鬧寶萊塢》,是米叔對於印度教育制度的視覺控訴。影片直面印度教育資源的不平等與教育理念的陳腐化。通過“蘭徹”這麼一個不滿現狀的“問題兒童”的經歷,一路用鏡頭跟隨着他的成長,勸說校長的女兒直面愛情,鼓勵富二代追尋夢想……他作爲學校裏穩定狀態的反面代表遭到規則與權利制定者的圍追堵截,直到他打破了老師的預言,以一個成功者的姿態赴約與當年優等生的“十年之約”,給予了觀衆酣暢淋漓的復仇式快感,暗示了循規蹈矩並不是優秀的全部內涵,也讓教育的決策者開始思考印度教育模式的變革方向。

與蘭徹一路同行的兩個配角法汗和拉朱,也從側面反映了印度社會與教育相關的衍生問題,法汗尚在嬰兒車內的時候,鏡頭裏父親的大臉就已經開始對兒子工程師的未來喋喋不休了。在父母的推手之中走上起點的教育,在現實中究竟有沒有權利衍生出自己的夢想,還是在更多情況下只能作爲父母夢想和家族意志的延續。拉朱的家庭最大的夢想就是通過拉朱的大學學位和獲得的經濟來源幫助貧苦的姐姐更好地出嫁,教育是爲了獲得更多的知識,還是在起始之初就已經是一場定好了報酬的交易。阿米爾汗影片中的每一幀鏡頭因真實而充滿魅力,同時也因爲真實而飽受詬病,不過正如社會制度的變革首先需要民智的覺醒,米叔的爭議正是他卓越與超前觀念的體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