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人干的活最多,最后却得不到提拔,原因出在三种“耿直思维”

如今老实人已经不是一个褒义词了,出门在外,我们都怕自己被贴上“老实人”的标签,因为在世人的观念里,老实代表:耿直、单纯、天真、没心机。

有人说,老师不对呀,你说的这些词都是正面的优点,为啥在社会上行不通呢?

这些词确实是优点,但现实社会没有你想象中的简单,老实人的单纯无法应对人际复杂的关系,尤其是在职场中,往往都是干得最多的那个,最后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原因就是内心有这三种“耿直思维”。

一、认为“多一分耕耘就多一份收获”

从小到大,老师教导我们努力就会有回报,多一分耕耘就多一份收获。

我们不能否认这种观点有误,但是学校教导的知识如果要运用到社会上实践,是需要做出适当变通的。

老实人就是耿直地认为付出就会有回报,却忽略了其它客观因素。他们会做很多工作,甚至主动加班去完成任务,但是却很少去思考工作的方法论。

老实人缺乏的是思维的灵活。

领导拿来两份手写的稿子让小A和小B转换成电子档,明天统一提交上来,而这两份手写稿子足足有二十页。

下班前,小A发现小B还在对着稿子一个字一个字地敲键盘,便说:“你怎么还没做完,我都已经提交上去了”。

小B难以置信地说:“没想到你打字速度这么快呀!”

小A不屑地说:“我才不会像你用这种土方法,手打怎么可能这么快完成,我直接把稿子扫描到电脑,然后用自动识别软件转成电子文档,这个过程才花了我5分钟,剩下的时间再对一边错别字。”

果然,领导对小A提交的文档很满意,不仅一字不漏还没有错别字;而小B不仅忙得热火朝天,提交的文档还有很多错别字。

在上面的案例中,小B明显是耿直思维的老实人,领导交代的事总是用自己认知内的方法去执行,虽然不缺行动力,但思想固化不懂得灵活运用方法提高效率。

小A的思维就很灵活,知道方法比行动重要,每做一件事之前都会先找好最优方法再去行动,这样他的工作不仅提前完成,有时还会比预期的要好。

二、认为多做事就会受到老板提拔

进入职场后,很多人最担心的不是工作问题,而是不知如何与领导相处,准确的说应该是不知道怎么博得老板的喜欢,进而受到提拔。

在这种情况下,老实人会通过多做事来体现自己的价值。有时候不是自己的工作也会主动包揽,甚至是一些打扫卫生的边角活也会默默地去执行。

然而就算做了这么多事,老板好像视而不见,无动于衷。

是老板太绝情吗?断然不是。

在老板眼中,他需要的不是多做事的人,而是会思考的人。

长期从事低价值的工作不仅不会受到老板提拔,还会对你的能力产生质疑。

那么什么是高价值的事呢?

是思考、思维、方法、策略、行之有效的方案。

同样是工作,老实人通常只是执行,上级吩咐怎么做就怎么做,殊不知,老板日理万机精力有限,他需要的是有人能提出更好的建议或解决方案,只有后者才是高价值的员工。

三、认为老板最喜欢我这种人

可能是受到了一些鸡汤的影响,老实人认为老板就喜欢我这种类型的员工,因为老实人几乎具备了“十佳员工”的特征:忠诚、勤奋、吃苦、耐劳、不添乱。

的确有不少老板喜欢这样的员工,但也仅仅是停留在喜欢上,基本上很少去提拔老实的员工,原因就是老实人像个听话的孩子,但这样的人往往意味着只能去执行一些基层的工作。

但是作为管理者需要具备的是管理才能,而不是只会执行工作。

老板想要的是一个能帮自己指挥一众员工的将才,这样的人工作能力只是最底层,更重要的是要有威望,能服众,能出谋划策,能和各种人打交道,能替公司维护形象。

这些能力显然老实人都不具备,就算老板很看好你也无能为力。

总结

为什么老实人在职场中得不到公平的待遇,不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行,而是思维太耿直,缺少灵活发散的思维。

如果在平时的工作中能多找找方法,多思考寻找更好的优化方案,职场生涯就能很快渐入佳境。

还有一点,老实人需要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软实力,因为职场竞争日益激烈,单靠工作能力是无法生存的,而所有的上升空间最后都是管理层,如果你不想一成不变,需要培养自己的情商、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甚至是人格魅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