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克時艱 普天共濟

盤龍城遺址

武漢地區歷史悠久,考古發現,早在五萬年至一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棲息繁衍,到距今八千年至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又在武漢地區發現更多人類活動足跡,他們使用石制器具進行生產生活,拓現遠古文明。1954 年,武漢市一場特大洪水讓盤龍城遺址被偶然發現,經專家鑑定,盤龍城遺址是我國商朝時期的遺址,距今約有3500年的歷史。

武漢三鎮

武漢三鎮,即漢陽、武昌、漢口。武漢最終成爲統一的城市,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東漢末年,長江兩岸揭開了“雙城”的樂章,即江南的夏口城(589年)和江北的卻月城(606年)。經漫長的歲月,夏口城演變爲武昌城,繞蛇山而建,卻月城演變爲漢陽城,坐立在龜山以南、鳳棲山麓。自漢以後,經南北朝至元代、明代,武漢地區成爲水陸交通樞紐,商賈往來繁忙。漢陽早期的卻月城和武昌早期的夏口城,是武漢城區的最早起源,奠定了漢陽與武昌的“雙城”格局,直到明代漢口鎮崛起,才變爲“三鎮鼎立”的格局。“三鎮”在行政上實現統一是在民國時期。1926年,國民政府遷都武漢,1927年1月,漢口市、漢陽縣、武昌市三鎮被國民政府合併,劃作京兆區,成爲國家首都,並建立了統一的市政府,武漢才正式取得了作爲政區的稱謂。

東方“芝加哥”

孫中山先生曾在《建國方略》裏說:要把武漢建成紐約、倫敦之大,要建設成東方的“芝加哥”。與芝加哥相漉美,是多麼氣派與豪邁,而這也充分驗證了武漢在當時的重要城市地位和影響力,同時也承擔着領導人對武漢發展狀況的美好願望。

黃鶴樓

黃鶴樓,始建於公元223年,是三國時期孫權出於瞭望守戍的軍事戰略而修建的哨樓,地址位於夏口古城。關於其名稱的來歷,唐代《元和郡縣圖志》記載爲:城西臨大江,江南角因磯爲樓,名黃鶴樓,但比較爲人熟知的是辛氏建樓紀念仙翁的“仙人黃鶴”傳說。三國統一後,黃鶴樓失去了其軍事價值逐步轉變爲一座觀賞樓,因其處於山川的交匯點,又坐擁長江,位置和風景極好,於是便成爲歷代文人騷客遊玩賦詩的旅遊景點。

熱乾麪

豆皮、湯包、面窩、熱乾麪、什錦豆腐腦、鴨脖、糊湯米粉等小喫是老武漢人常掛在嘴邊的武漢特色小喫,隨着當下飲食商業的發展,人們可以在武漢的各街道小巷裏搜尋到這些武漢名小喫。武漢有着著名的早點文化了,武漢人稱喫早飯爲“過早”。也由此,早晨武漢人的打招呼方式十分簡單而直接,通常是一句:你過早了嗎?而通常情況下,武漢人會選擇熱乾麪,可W說武漢人的一天是從一碗熱騰騰的熱乾麪開始的。

科教中心

現代以來,武漢逐漸發展爲中國四大科教中心城市之一(北京、上海、武漢、南京)。在2017年評選“雙一流”高校中,武漢共有7所高校29個專業入選,僅次於北京、上海、江蘇,位列全國第四。目前武漢擁有普通高校88所,其中重點大學7所,在校本科及專科生95萬人,在校研宄生11.5萬人,兩院院士68人。同時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25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數百所,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30家,國家863計劃成果產業化基地10個。全年登記重大科技成果139項,獲國家獎27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