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是我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中篇小說,曾在2019年被改編成電影在春節檔上映,最終成功的收穫了47億票房,並且開啓了中國的科幻電影元年。《流浪地球》的構想堪稱腦洞大開,講述了在太陽氦閃危機即將到來時,人類通過“讓地球脫離公轉軌道並飛駛到新的宜居星系”的方式獲得新生的科幻故事。無論是流浪地球的小說還是電影,在那段時間都激發了國人的科幻熱情,對宇宙充滿了無限遐想。甚至有人在思考,人類未來真的有能力讓地球在不同星系間穿梭嗎?今天,“宇宙旅行者”就想跟大家聊一聊這個話題。

流浪地球劇照

要想“流浪地球”成爲現實,以現有的人類科技水平是不可能達到的。“宇宙旅行者”總結了幾點,必須具備以下條件,人類纔有可能讓地球安然無恙地轉移到其他星系:

一、人類要能夠有效利用各種能量,並且能夠熟練的儲存、回收和減少損耗。在小說和電影裏,人類科學家給地球裝上了行星發動機,發動機運行的能量來自地球的石頭,簡單的說就是硅酸鹽。不過,在現實中僅靠這些是遠遠不夠的,人類需要儘可能地利用一切能量,比如在初期沒有遠離太陽時要成分利用太陽能。另外,大量的核能應用也是有必要的,地心的熱能也可以在考慮範圍。同時,人類需要一套完整的能量循環系統,將能量損耗減到最低,只要做到這些,纔有可能讓地球駛行到最終的目的地。

太陽近距離假想圖

二、建設生態型的巨型地下城是必不可少的。電影裏提到了地球遠離太陽後,地表溫度越來越低,人類無法居住。實際上地球開始流浪後,地表環境會遠比電影中描述的惡劣。除了極寒的溫度外,宇宙中各種致命射線也會在地球上肆虐。所以,人類需要建設一個巨大的地下城,這座城市要充足的水源和食物生產能力,有一個植物和動物的循環生態系統,才能保障人類生活可以正常運轉,以及文明的延續。另外,這座地下城還要考慮安全性,比如不能建立在地震帶或者火山帶附近區域。

宇宙中的地球

三、能有效預防宇宙各種大小天體的撞擊。在星際間行駛的過程中,各種流浪行星、彗星、小行星等天體數不勝數,只要其中之一不幸撞擊到地球,流浪地球的計劃就會戛然而止。這就要求人類的科學家必須具備使用行星發動機來控制地球航線航向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躲避一些毀滅性撞擊。另外,人類還需準備毀滅性巨大的太空級武器,如遇到無法躲避的天體,可以保證在第一時間將其擊毀或者擊成碎片。

四、合理利用彈弓引力效應。在宇宙流浪的過程中,時間的長短也是非常關鍵的。如果時間太長,不穩定因素會越來越多,所以不能僅靠行星發動機來推動地球前行,還需要藉助行星間的引力作爲外力,使地球加速到達目的地,這就需要人類天文學家合理的利用彈弓引力效應,並且這一借力過程中要做到精確控制,不能太遠也不能太近。如果地球跟某行星距離太近,有可能達到洛希極限,最後被該行星所吞噬。在小說電影中,地球就險些被用來借力的木星所吞噬。

木星

五、人類要始終保持團結一致。這是一個哲學和歷史方面的問題,自從人類誕生的幾百萬年以來,人與人之間的爭鬥似乎從來沒有停止過。在地球流浪的過程中,地球始終處於非常脆弱的狀態,若是居住在上面的人類發生分歧或者戰爭,瞬間就能讓計劃成爲泡沫,或許這纔是“流浪地球”最具決定性的因素。

最後,縱觀宇宙的興盛與衰亡,人類改變居住地似乎不可避免,一是地球在數億年後很可能會變成金星般的地獄,不再適合宜居,而太陽也會有壽終正寢的一天。到了那一天,是選擇讓地球流浪到其他星系還是直接星際移民呢,相信未來的人類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