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峯

(蘇州大學社會學院歷史系,江蘇 蘇州 215006)

[摘要]稽考歷史上老北京多種牌記的“稻香村”字號的史事變遷,並對所謂北京稻香村的五代傳承譜序予以質證。

[關鍵詞]老北京;稻香村;郭雨生;史實考辨

中圖分類號:K249 文獻標識碼:A

中華老字號蘇州稻香村始創於清朝乾隆年間(1736—1795),其世代傳承的蘇式糕點茶食製作技藝精湛,品質優異,信譽卓著,反映了鮮明的傳統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爲社會廣泛認同,於行業領先的歷史影響力迄今不衰。儘管位於觀前街的蘇州稻香村標榜只此一家,外埠別無分出,晚清同治以來,襲用“稻香村”字號的南貨茶食店在大江南北層出不窮,老北京自不例外,自中日甲午戰爭後第一家“稻香村”字號於前門外觀音寺街創立起,諸家“稻香村”陸續亮相,隨着急劇變化的時代上演了一出出沉浮興衰的劇目,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退出歷史舞臺。

老北京第一家“稻香村”字號,相傳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由郭玉生創辦於前門外觀音寺街(今大柵欄西街)東口。《中國最美的101家中華老字號》一書介紹說:稻香村起源於蘇州,發展於蘇州,始於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蘇州稻香村纔是最正宗的。乾隆皇帝下江南,於蘇州御題“稻香村”匾額,從而名揚天下。“不過,北京稻香村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是最早在蘇州稻香村工作,擁有稻香村食品製作絕技和經營謀略的金陵(南京)人郭玉生,帶着幾個夥計來到北京建立的,時稱‘稻香村南貨店’,位於前門外觀音寺,南店北開、前店後廠的格局,別具一格。” 【1】(p118)另一說稱郭玉生因爲其父致仕後在蘇州開辦金陵板鴨店致富,遂進京創辦稻香村,繼而又於天津創辦了森記稻香村。何玉新所著《天津往事:藏在舊時光裏的祕密地圖》稱:稻香村源自江南蘇州,是蘇式糕點的專業店,並以兼營蘇式野味聞名。“1895年(清光緒二十一年),祖籍南京的蘇州人郭玉生靠做板鴨起家後,帶着幾個夥計來至北京,在前門外大柵欄西街開了家稻香村南貨店,這是北京城經營南味食品的第一家店。南店北開,南味北來,稻香村很快在北方開花結果,風靡一時。在北京站穩了腳,郭玉生又把生意做到天津,在法租界福煦將軍路(今濱江道)極星里路口開了一家森記稻香村。” [2](p371)值得注意的是,天津森記稻香村是今和平區濱江道178號的中華老字號——天津市稻香村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的前身,被認定創始於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而《中華老字號》編委會編著《中華老字號》第2冊[3](p190)、卞瑞明主編《天津老字號》中冊①和孔令仁、李德徵主編《中國老字號 叄 工業卷(中)》,皆稱創始人爲郭雨生。【4】(p712)

實際上,老北京“稻香村”字號的創始人名字就叫郭雨生。中華民國三年(1914年),吳錫齡自願將其在廊房頭條所開稻香村茶食鋪讓歸郭雨生,作爲稻香村支店。次年1月15日出版的農商部《農商公報》第1卷第6期《政事門·文牘》載:

“批北京稻香村郭雨生第一八九四號十二月十八日(1914年)

據稟吳錫齡承認分設支店准予備案由:

據北京稻香村經理郭雨生稟稱,吳錫齡在廊房頭條開設稻香村茶食鋪,經人理處,自願將鋪歸商,分設支店,請鑑核等情。查吳錫齡所開稻香村,既據稱自願讓歸該商作爲支店,應即照準備案。合行批示遵照。此批。”

由上可知,時至1915年初,以郭雨生爲經理的北京稻香村南貨茶食店經營狀況尚佳。但其字號何時關張則說法不一,有說1925年,或謂1926年。張建明、齊大之著《話說京商:圖文商諺本》則稱:“1911年安徽人汪榮清從郭家手裏收購了稻香村,經營得比較順利。1916年汪榮清又和其他一些股東共同投資,在稻香村附近開設了一家新店,因是在桂花盛開的中秋節開業,因此取名爲桂香村,此後桂香村又在西單開設了一家分號。”【5】(p266)王永斌《北京的商業街和老字號》也如此說。筆者據北京市檔案館藏檔案覈實,汪榮清本名爲汪榮卿,生於清光緒八年(1882年),安徽歙縣人【6】,光緒末年來京。創辦的“老稻香村”在觀音寺街東口路北6號,《順天時報》1914年5月17日等日曾刊老稻香村廣告,其位於前門外觀音寺東頭路北,電話爲南局156號;支店位於東安市場南頭路西,電話爲東局937號,自稱:“商部註冊”,“本號開設北京已歷多年,創辦第一,中外馳名,所制食物久爲各界歡迎。”【7】 汪榮卿的老稻香村創辦的具體時間尚待詳考,但郭雨生在1915年仍爲稻香村經理,則汪榮卿不可能於1911年即收購經營。汪榮卿家住燈廠衚衕13號,善於經營,1915年9月租得前門外觀音寺街東口南邊110號張松壽堂,又開辦了桂香村南貨茶食店(電話南2493)【8】,翌年在西單北大街293號開設分號(電話西374),由其鋪夥江蘇常州人朱有卿(訛作朱有清)當掌櫃。【9】

至於“老稻香村”,1923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徐珂編《增訂實用北京指南》和文明書局出版的姚祝萱編《北京便覽》皆已作“稻香村”,其總店、支店地址及電話號碼與前述《順天時報》“老稻香村”廣告完全一樣。據姚祝萱等記載,1923年北京其他的稻香村字號還有:稻香村魁記(西四牌樓南,電話西917);稻香村錦記(廊房頭條,電話南2955);稻香村太記(前門外八大胡同之一陝西巷,電話南3811);稻香村西分號(西單牌樓北,電話西733);地安門外有一家牌記不詳(馬家樓1號),電話爲東局1355號。【10】(p45)可證至少在1923年之前郭雨生創辦的“稻香村”已經停歇。

北京東安市場早年除有老稻香村的支店外,據宗泉超《從油酥餃到南味店——稻香春食品店解放前生產和經營管理的調查》:“當時市場內還有一個‘稻香村’, 掌櫃的孫立堂愛玩,不大善於經營企業,靠一個‘跑外的’史信祺主事。張森隆採用了以高薪的手段把史信祺拉了過來, 孫立堂的買賣做不下去了,就在1914年下半年將稻香村讓給了張森隆。”【11】張森隆是江蘇丹徒人,別號春山,生於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12】,讀私塾等九年。原來在源於蘇州的上海“王仁和”茶食店作學徒,學得了製作蘇式糕點的好手藝,1913年到北京,在東安市場東慶樓內開了“森春陽”南貨茶食店。盤入孫立堂的“稻香村”後,1916年在東安市場北門口34號又開設了“稻香春”南貨茶食店。初期主要代銷汪榮卿和朱有卿的桂香村產品,後請來製作糕點的蘇州師傅笪福秋等,自產自銷蘇式糕點,又添上蘇州“陸稿薦”做法的南味肉食,各門市店員、學徒上百人,在居京的蘇州名中醫曹元森(人稱曹七爺)父子等的人脈、資金支持下,成爲市場裏壟斷南味食品經營的大店。1924年又同時開辦森隆中餐館和西餐館。1925年成功註冊了食品類“稻香春”鷹球商標。而汪榮卿則於前門大街22號又創辦了一家“老香村”,1925年也成功註冊了食品類“老香村號”商標。但是,1927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北京改爲北平,商業不如以往繁榮,加之桂香村、老香村連號鋪房失火損失嚴重和債務難償等因,汪榮卿經營日益困難,1936年6月被迫停業清理。因,汪榮卿經營日益困難,1936年6月被迫停業清理。②此外,1935年3月朱慶生於西單北大街304號開辦了一家稻香村南貨茶食店,6月病故後由其子朱世俊經營,因債務破產,1937年1月被查封清償。【13】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百業凋敝。前門外一區三里河62號曾有家稻香村勉強維持。【14】

書勳於汪榮卿位於前門區觀音寺街東口南邊110號的桂香村原址,開辦了稻香村新記南貨茶食店,主營自制南式糕點,1944年全年銷售額40000餘元。1934年江蘇鎮江人徐學仁即於所居前門菜市口38號開辦仁記稻香村,主營自制糕點,艱難維持。而徐學仁1923年起曾學徒三年的地安門外大街馬家樓1號稻香村,1944年7月則因債務被朱徐氏起訴,動產被查封清償。

抗日戰爭時期,東安市場30號出現了劉松泉開設的“泉記稻香村”,成爲張森隆“稻香春”強勁的競爭對手。1919年入稻香春當學徒後任經理的許晉卿回憶道:“一九三七年日本帝國主義入侵,北平淪陷。在敵僞統治期間,由於對油、糖、面的控制,稻香春的貨源受到影響,營業有所下降。張森隆爲了應付敵僞,找來親屬孫殿元,在稻香春當日文翻譯,並負責對外聯繫,說明稻香春產銷南方糕點等特點,要求敵僞對油、糖、面等酌予放寬尺度,營業稍見好轉。就在這時期,一個在稻香春工作十多年的職工劉松泉,自動辭櫃,他出號後,領嶽姓股東兩萬元,在稻香春斜對門租了三間帶樓的門臉,開設一個叫‘稻香村’字號,經營的品種與稻香春大致相同,也做南方糕點,在金魚衚衕賢良寺設生產車間,處處與稻香春相競爭。劉松泉與日本三井洋行經理友好,又常送禮,因此日方對他的字號格外照顧,多發糖,算價廉,和對一般商號大不相同。‘稻香村’開業後,營業很好,使稻香春大受影響,爲了商業競爭,只得降低價格,對於大路貨即不賺錢也賣……但稻香春在南味食品方面,仍略有虧損。至於對門的‘稻香村’,在日本投降後,也就關閉了。” [15](p189)

老北京的諸家稻香村字號此興彼衰,雖曾有過輝煌一刻,但大多資本少,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經營手段和方式單一老套,產銷和經營品種缺乏特色。著名報人、作家包天笑在1917年張勳復辟事件後曾到北京,住前門東方飯店,後來在《釧影樓回憶錄》中說:“北京的名點,我也喫過不少,什麼蘿蔔絲餅、千層糕等等,都已忘卻,但我覺得總不及我們蘇州故鄉之佳。北京也有稻香村茶食店,當然是冒牌,但他們什麼檀香扇、麻將牌等也賣,竟成了蘇州土產公司。”[16](p565)加之在中國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背景下,列強侵略,戰亂頻仍,長期經濟蕭條,市場冷落,物價飛漲,民不聊生,諸家稻香村日益面臨絕境。需要指出的是,劉松泉的泉記稻香村在1945年日本投降後並未關閉,原址經營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到1951年尚有工人6名,經理劉松泉還兼任北京市糕點糖果業同業公會一區一組副組長。[17]徐學仁的買賣有僱工1人,1952年末申請更名爲仁記稻香村乾果店,改爲主營幹鮮果品,兼營糕點,資本舊幣900萬元(摺合新幣900元)。[18]蘇書勳的稻香村新記南貨茶食店,1955年更名爲稻香村新記南貨果食店,僱傭職工7人,資本舊幣3500萬元(摺合新幣3500元),在社會主義改造運動中成爲老北京“稻香村”字號的絕響。[19]

物換星移幾度秋。在國家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爲恢復和擴大傳統南味食品的生產,解決待業知識青年的就業問題,在曾任稻香春副經理的東城區副區長張立宏(張森隆子)鼓勵下,已退休的原稻香春學徒、東城區工商聯副主委劉振英出山,鑑於當時老字號稻香春不景氣,決定襲用郭玉生(郭雨生)所創的北京“稻香村”字號,以北京市東城區北新橋街道生產服務聯社和北京市工商業聯合會東城區辦事處名義,共同開辦了北京東城區稻香村南味食品店,1983年4月15日由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發營業執照,1984年在東四北大街營業店變更名稱爲北京市稻香村南味食品店。開業初期多代銷蘇州稻香村等家產品,在1927年入稻香春學徒後任副經理的宋士武等技術顧問的幫助下,企業迅速發展壯大。1994年組建爲北京稻香村食品集團公司,2005年10月改制後成立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劉振英歷任經理、總經理、董事長兼總裁等職,則被譽稱爲繼郭玉生、汪榮清和朱有清等人之後的第五代傳人。劉振英,1921年12月生,北京昌平人。據檔案,劉振英自報“九歲入學,十六歲在北京東安市場稻香春學徒”。1944年於所居東四三區五條內月牙衚衕9號開設英林餅乾鋪,1949年9月改爲劉記家庭工業社,主營餅乾批發,職工共2人。1952年12月申請改名爲振華食品製造廠,位於東四區九條51號,僱傭職工10人,自制中式糕點、糖果、餅乾,兼制瓜子、臘味。1955年2月獲發企業登記證,11月申請公私合營。[20]後任東四區糖業糕點管理處副科長、副主任、基層店經理等職。1982年從東城副食品公司退休後再度創業卓有勞績。但是,從上述對老北京諸家稻香村字號的尋根溯源,以及對稻香春創辦人張森隆和學徒劉振英的事蹟探究,可知今日的“北京稻香村”作爲一家全新的現代食品企業,與歷史上北京的“稻香村”老字號沒有任何淵源和延續的、明確的承繼關係,所謂從郭玉生、汪榮清和朱有清等再到劉振英的五代乃至六代傳承譜序也是編造的、錯誤的,完全不能成立。③

【原文出處】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4月

作者簡介]李峯(1958-),男,河北涉縣人,碩士,教授,研究方向:明清及近代史

註釋:

①卞瑞明主編:《天津老字號(中冊)》.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2007年.李正中,索玉華主編:《近代天津知名工商業》,介紹天津市稻香村食品公司同上,見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6頁。據2009年公佈的《首批津門老字號公示表》顯示,天津市稻香村食品有限公司(稻香村森記)創始於1908年,即光緒三十四年。參見由國慶:《老廣告裏的美食滋味》,上海遠東出版社2014年版,第18頁。

②王蘭順:《觀音寺街的人煙往事》(《北京檔案》2013年第2期)稱:“在北京觀音寺街東口路北6號,1936年檔案裏原址出現了老稻香村店名。北京市檔案館藏1932年北平市工務局繪製的北京觀音寺街藍圖中,街東口南邊110號的位置,有桂香村店,1936年時已停業。1948年戶口調查表,街東口南邊110號已變爲新記稻香村南貨店。”

③黃聖明主編《中國食品工業年鑑1999》的北京稻香村食品集團簡介稱:“北京稻香村食品初創於1895年,其後因故歇業。1984年恢復營業……東城區消費者協會推薦稻香村食品爲可信商品。稻香村第五代傳人劉振英、第六代傳人畢國才繼承和發揚經營民族傳統食品的優良傳統,使稻香村獲得了空前的發展。”中國統計出版社2000年版,第477頁。此種說法的由來,參見嚴元俊:《不用揚鞭自奮蹄——記北京稻香村食品集團董事長劉振英》:“劉振英是北京稻香村食品派系的第五代傳人。”(《中國市場》1997年第1期)。嚴元俊:《自信人生二百年 會當擊水三千里——記稻香村第六代傳人畢國才》:“始創於1895年(清光緒21年)的北京稻香村於1984年由第五代傳人劉振英恢復營業以來,又走過了15年光輝歷程。今天,這根接力棒傳到了畢國才手裏。畢國才成了稻香村的第六代傳人。”(《 中國商論》1999年11期)。文末嚴元俊說:“1999年7月22日上午,《中華工商時報》記者站站長李錫銘先生採訪劉振英先生,畢總和筆者亦在座。劉振英先生介紹了他在稻香村的十五年,然後向畢總說:‘你給講講今後的打算吧!’畢國纔在介紹的過程中,劉振英寫了兩個字‘六代’示意筆者。筆者當然領會這是表達了畢國纔是他的接班人,是第六代傳人這個意思。筆者在最後作補充的時候,把劉老的這個意思向李錫銘作了表達。”

參考文獻:

[1]《 藏羚羊旅行指南》編輯部編著.中國最美的101家中華老字號[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4.

[2]何玉新.天津往事:藏在舊時光裏的祕密地圖[M]. 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2015.

[3]中華老字號編委會編著.珍饈美饌集津門 最可人意稻香村[A].中華老字號(第2冊)[C].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96.

[4]孔令仁,李德徵主編.中國老字號 叄 工業卷(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5]張建明,齊大之.話說京商:圖文商諺本[M].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06.

[6]《北平市公安局外二區區署關於汪榮卿等因桂香村茶食鋪不戒於火延及鄰鋪請訊辦的函》,1929年5月汪榮卿供,北京市檔案館藏,檔號:J181-021-06181,頁號:7.

[7]《順天時報》1914年5月17日老稻香村廣告.

[8]《北平市公安局外二區區署關於汪榮卿與房主張松壽堂房產糾葛的呈》,1935年7月張松壽呈,北京市檔案館藏,檔號:J181-021-37533,頁號:4-9;33-34.

[9]《京兆印花稅分處關於桂香村南貨店所開單據漏貼印花請處理的函》,1920 年 7 月 10 日朱有卿供,北京市檔案館藏,檔號:J181-019-28542,頁號:9-10。朱有卿(1880—1936)時年四十一歲.

[10]姚祝萱編.北京便覽(中編)卷一[M].上海:文明書局,1923.

[11]宗泉超.從油酥餃到南味店——稻香春食品店解放前生產和經營管理的調查[J]. 前線.1962(13):10.

[12]《英使館函爲森春陽南貨鋪售賣僞牌維斯克酒請傳案訊究卷》,1923年4月18日張森隆供,北京市檔案館藏,檔號:J181-019-36968,頁號:10-12.

[13]《北平市警察局內二區區署關於稻香村鋪夥戴紹先報告鋪掌陳世宣欠韓人借款避匿韓人將伊扣留數日始放請求保護的呈》,1936年12月7日朱世俊供,北京市檔案館藏,檔號:J181-021-46235,頁號:16-17. [14]《北京特別市工務局關於查稻香村商號違章罰金的函》,1940年11月,北京市檔案館藏,檔號:

J181-022-10496,頁號:4-15.

孫健主編,劉娟、李建平、畢惠芳選編.北京經濟史資料 .近代北京商業部分[M].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0.[16]包天笑.釧影樓回憶錄[M].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4.[17]《北京市糕點糖果業公會分區會員清冊》,北京市檔案館藏,檔號:087-032-00042,頁號:2.

[18]《北平市人民政府工商局工商業聲請書》《北京市人民政府工商局私營企業設立登記申請書》《私營企業設立登記事項表》,徐有仁填報,北京市檔案館藏,檔號:022-008-00233,頁號:13-14;20。《私營國內商業普查表》,1955年8月31日徐有仁填報,北京市檔案館藏,檔號:034-002-00261,頁號:8.

[19]《私營國內商業普查表》,1955年8月31日蘇士勳填報,北京市檔案館藏,檔號:034-002-00261,頁號:13.

[20]《北平市人民政府工商局營業證》《北京市人民政府工商局私營企業設立登記申請書》《私營企業設立登記事項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工商局企業登記證》,劉振英填表或領證,北京市檔案館藏,檔號:034-002-00261,頁號:12—13;26—27;2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