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廟位於費縣北部的蒙山腹地,廟裏供奉着玉皇大帝的神像。蒙山地區植被茂密,氣候溫和,雨水充沛,歷來有“七十二場澆花雨”之說,足以說明蒙山一帶經常是風調雨順的好年景,老百姓認爲,這全是靠了玉皇大帝的眷顧和保佑。

偶爾也會遇到久旱成災的時候,烈日炙烤,河流乾涸,禾苗枯死,人畜喫水困難。百姓不堪其苦,就去蒙山深處的玉皇廟,向玉皇大帝祈禱,請求普降甘霖,拯救黎民百姓。

在費縣農村,求雨的方式有很多種。有的人是在家中自行求雨,頭頂簸箕去掏院子裏的陽溝(排水的通道),一邊掏一邊說:“頂着簸箕掏陽溝,今黑夜下雨起浪頭。”有的則是以村爲單位,一家出一個代表,組成求雨隊伍,敲着瓢頭集體到山腳下的山泉旁邊下跪。莊主燃香燭紙馬之後,將取到的“神水”(泉水)倒入衆人瓢裏。大家返回村時,一路默唸:“也有男,也有女,全村老少來求雨。”一邊念,一邊用炊帚蘸水往天空灑。當求雨隊伍來到村裏的石碾旁,大家把瓢裏剩餘的水倒進七個姑娘的瓢裏。七個姑娘一邊往石碾上潑水,一邊唱:“七個姑娘潑碾臍,不過三天踹大泥。粗風暴雨俺不要,麻桿細雨下三犁。”連念七遍之後,七個姑娘一起滾動碾砣,發出轟轟隆隆的響聲。這時,大家一起高喊:“打雷嘍!打雷嘍!”之後,各自回家等雨。

費縣北部山區的老百姓,遇到特大旱災,實在熬不過去了,纔去祈求管理宇宙萬物的衆神之領袖玉皇大帝(費縣人稱其爲“老天爺”),請他發發慈悲,給這裏下點雨。蒙山深處的玉皇廟,是玉皇大帝的行宮,於是成爲當地老百姓拜求玉皇大帝的最佳場所。

老百姓到玉皇廟求雨,一般是從水湖村和東宋家莊這兩個村子出發。

上冶鎮的求雨隊伍,是以水湖村爲起點,向東北方向進發,途經西龍崗、東龍崗、龍雨莊、小賢河,從周家莊直奔玉皇廟。之所以從水湖村出發,是借用了“水湖”這個地名,含有祭拜水神的意思。西龍崗、東龍崗、龍雨莊,都帶有“龍”字;龍雨莊還有一座專爲求雨而修的龍王廟。行程中選擇這3個村子,含有祭拜龍王的意思。這幾個村子的村民去玉皇廟求雨,每一次都很靈驗。據說,尤其不能少了龍雨莊的村民。

薛莊鎮的求雨隊伍,是以東宋家莊爲起點,向西北方向進發,途經西宋家莊、永目莊、新安莊、北劉家莊,從咬舌子溝直奔玉皇廟。民間傳說,很久以前,東宋家莊有一個姓張的泥瓦匠,會塑神像。他在玉皇廟給玉皇大帝塑像,身子塑完了,臉也塑完了,可是怎麼看都覺得臉上還是不太像。正在反覆揣摩的時候,泥瓦匠的兒子來了,他是來給父親送飯的。泥瓦匠回頭看了兒子一眼,突然若有所悟,回手摸了一坨泥巴,神像的臉龐頓時栩栩如生。回家之後不久,泥瓦匠的兒子就病死了。有人說,他託生成了玉皇大帝了。也有人說,玉皇大帝姓張,他的老家就是費縣薛莊鎮東宋家莊。據說,只要是東宋家莊的人去玉皇廟求雨,每一次都非常靈驗。

玉皇廟裏除了塑有玉皇大帝的神像,還有王靈官(護法鎮山的神將)、周洪斷(醫治疾病的大將)、桃花女(解禳除災的女仙),總共4尊神像。這些泥塑的神像,已於1946年毀壞了。人們到了玉皇廟,看不到玉皇大帝的神像,只能祭拜玉皇大帝的牌位。六十花甲子之後的2007年春天,費縣蒙山一帶的老百姓自願捐資,請人用石膏重塑了玉皇大帝的神像,從費縣縣城抬到了玉皇廟。小賢河村86歲的劉德海老人主持了當時的“安神”儀式,兩千多人踊躍參與,盛況空前。從此,這座玉皇大帝神像成爲當地老百姓頂禮膜拜的偶像。

求雨活動的發起者,一般都是村裏德高望重的老人。爲了解救百姓的困厄,他們出面邀約村民,村民積極響應,有男也有女,有老也有少,組成一支求雨的隊伍。大家分別化妝成“閃子娘子”、“霹靂將軍”等,扛着彩旗,敲打着鑼鼓傢什,聲勢浩大地走出村子。村民們只要沒事,都會主動加入到求雨隊伍之中;如果臨時有事脫不開身,也會託人捎一份香火錢到廟裏。求雨隊伍走到下一個村子,又會有一批村民自動加入進來。人員越聚越多,隊伍越來越龐大,二三百人浩浩蕩蕩一起奔赴蒙山玉皇廟。

求雨隊伍到達玉皇廟之後,就在廟前支上桌子,擺上豬頭、雞、魚、肉、藕盒、點心、水果、白酒等供品,燃紙焚香,鳴放鞭炮,大家輪流上前“破捻”(用供品祭奠神祗)。最後,由年長者帶領大家行跪拜禮,大聲禱告。磕完頭之後就起身離開,另一撥人接着上前祭奠。一天之內到玉皇廟求雨的總人數,一撥一撥合計起來,不低於2000人。

到玉皇廟求雨的百姓,大部分來自費縣北部、蒙山南麓的幾十個村莊,主要有上冶鎮的水湖村、萬倉莊、民義莊、里仁莊、大青太、埠後、東嶺、雙丘;大田莊鄉的五聖堂、青雲莊、黃土莊、周家莊;南張莊鄉的小青太、保安莊、左家莊、歡慶莊、白埠、店子、南張莊、北張莊、西龍崗、東龍崗、龍雨莊、小賢河、魏家莊、太白莊、臺子溝、紅山前、永目莊、新安莊、北劉家莊;薛莊鎮的聶家莊、東宋家莊、西宋家莊等。方圓十幾公里,涵蓋十幾萬人。

也有來自山後(蒙陰縣)的老百姓。他們翻過陡峭的望海樓,來到玉皇廟求雨。有一年,山後的一個70多歲的老漢,不大會說話,他到玉皇廟求雨,向玉皇大帝禱告:“老天爺,你管怎着行行好,山前的你別管了,給俺山後頭下上三天麻桿子雨吧!”費縣人一聽不樂意了,紛紛上前與其理論。北劉家莊的孫士纔對玉皇大帝下跪禱告說:“老天爺,咱是鄰居,還是咱近!你光給咱山前下雨,一點也別給山後下!”兩撥人發生激烈爭吵,差點動起手來。

到玉皇廟求雨,據說非常靈驗。人們求完雨之後下山回家,往往半路上就開始下雨。甚至,有的求雨隊伍還沒有到達玉皇廟,就開始下雨了。

求雨得雨,要回到玉皇廟還願。臺子溝村有個村民叫孫士祥,今年70多歲了,是村裏的保潔員。有一年他到玉皇廟求雨,對玉皇大帝說,你要是下了雨,我就來給你修廟。回家之後,果然下了一場大雨。他不敢怠慢,急忙喊人去修廟,可是別人並沒有許過這樣的願,他喊誰誰都不去。無奈,他只好叫上他閨女,爺倆一起到玉皇廟修了兩節臺階,算是還了願。

玉皇廟最近的一次求雨活動,是在1992年。此前一年冬天,雨雪稀少,1992年入春以後,多風少雨,特別是進入6月份,旱情日趨嚴重,河道斷流,塘壩乾涸。這場暑旱,是近30年來所沒有的,給農業生產造成了嚴重損失,給農民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困難。費縣北部的老百姓,實在難以承受這般煎熬,於是自發組織起來,到玉皇廟求雨。自此之後的十幾年裏,玉皇廟再也沒有舉行過大規模的求雨活動。也許是玉皇大帝特別眷顧、蒙山一帶沒再遭遇過重大旱災的緣故,也許是青年人相信科學、老年人漸漸老去的緣故吧。

不過,玉皇大帝在費縣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一直非常之高,幾乎達到無所不在的地步。大年初一煮餃子,一定要單獨盛出幾個,請玉皇大帝首先品嚐,稱作“敬天”;宴席上端起酒杯,先要朝地上灑幾滴,也是“敬天”;家裏打井、蓋屋,都要先“敬天”;婚喪大事,也都要“敬天”;春節、六月六、八月十五等重要節日,很多人家都在家院裏設供桌“敬天”,擺上供品,燒香磕頭。

相傳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費縣北部山區的老百姓,帶着雞、魚、肉、酒等供品,以及鞭炮、火紙,到玉皇廟裏燒紙磕頭,一方面是爲玉皇大帝慶生,感謝玉皇大帝的恩賜,另一方面祈求玉皇大帝的保佑。這一天,年長的老人、年幼的孩子、待嫁的姑娘、新過門的小媳婦,都會上山祝拜玉皇大帝。他們有的祈求財運亨通,有的祈求消災祛病,有的祈求生兒育女,有的祈求美好姻緣等。

費縣蒙山一帶的許多村民,一年之中至少要去玉皇廟兩趟,一趟是正月初一,一趟是六月初六“半年節”。他們一般帶上豬頭、西瓜、月餅、點心等供品,前往玉皇廟。路途遙遠,崎嶇難行,他們一般要走三、四個小時才能到達,在廟裏呆的時間並不長,基本上就是燒紙、放炮、磕頭,接着就往回趕,回到家正好可以趕上喫晌午飯。祭奠過後的供品,謂之“神剩”(意思是神祗喫剩下的),可以帶回家中讓孩子們分享,民間有“神剩神剩,喫了不生病”之說。

也有把豬頭、雞、魚等供品留在廟裏的,好讓玉皇大帝慢慢享用。令人驚奇的是,無論天氣多麼炎熱,這些供品都不會腐爛變質,既不招蒼蠅,也不招老鼠,直到它慢慢風乾。

原文作者:虛靜齋主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