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企业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这虽是一个漫长且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存在唯一的成功准则。但若要获得成功,除了势在必得的勇气,还要深谙创新之道。那么,企业该如何以谋取胜呢?

不少企业认为,打造的一体化的数据平台如同企业的“最强大脑“,在保证企业多级治理、多层分析、智能界面和实时交互的前提下,帮助企业数据驱动,智能决策,以此打造智慧商业,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增添筹码。

然而,数字化领域的专家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为此,小编采访了行业专家,以此寻求答案。

问:企业数字化转型到了哪个阶段?企业应该注意什么?

答:国内企业数字化转型所处的阶段差异比较大。总体来看,处于信息化工作没有充分完成、(装备)自动化超速发展环境下的数字化初级阶段。

企业应该特别注意充分的把握好自己的核心能力建设,无需对标同行在数字化水平方面的先进性,而是聚焦核心能力的数字化,将优势进一步放大。

切记:核心能力不再以“高大上”的技术为主要标签,而是以持续的商业能力为标识。

问:在这个阶段,企业应该如何做到数据管理创新?

答:数据的重要性在企业里是一直存在的。随着信息化与数字化的推进,企业的数据构成发生了变化。

一方面,大量原子世界里的事件开始进入比特世界;另一方面大量非结构化数据可以结构化了,至少可以做更多维度的结构化检索。数据管理的创新可能是需要基于以上两个方面来展开,这属于“源头”。

具体如何开展,依然是决定于企业对商业价值的诉求,近期的以及远期的。然后做一个基本的规划,因地制宜地展开。

比如,如果确定消费者数据是你的重要资产,那么当前你的企业和消费者之间还有很大的区隔,这时候应该如何投入?如何持续地创造条件在限定的时间内达到目标?

问:什么样的数据平台是企业迫切需要的?

答:这样的报道是片面的。

“一体化的数据管理平台”自然重要,但是它是要花钱、花精力的。关键是围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创造出一个“数据自由流动”的机制显得更加重要,自由流动的目的是商业价值。

从这点出来构造的平台就是企业迫切需要的。当然既要有顶层设计的思维,更要分步推进,以期和业务战略保持高度的耦合。

问:企业应该如何打造自身的数据资产?

答:数据管理是企业经营的手段,不是目的。核心特质应该具备这些:

一是低成本全量采集业务过程数据;二是根据业务场景决策的需要。通过算法模型适时产生业务微调建议;三是和低代码开发平台结合,及时生成支持业务微创新的应用,以及对之前应用进行及时调整。

这样就会让自己的数据资产管理更加有秩序,也自然成为业务经营的有机组成部分。

问: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一环,企业的数据战略如何更好的支撑企业发展战略?

答:应该是一个“三部曲”。

首先是数据战略成为数字企业经营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次是围绕企业核心能力养成与可持续生长构建数据驱动企业的经营体系;最后是尊重数据流动的基本规律,逐步升级出符合企业特质的数字经营逻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