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广大的地区依然是乡镇,住的还是以农民为主,尤其是在河南驻马店这个传统以来以农为主的地区。这里有肥沃的土地,又有勤快的劳动人民,还有他们所处的巨大环境——乡镇。在这里可以读懂农业,可以看到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命运。

传统意义上,驻马店这里真是适合居住生活的地方,因为这里大部分的地区都是土地平整,河网密集,村庄成片,人口聚集,商贸往来发达。但这里又是旱涝灾害多易发生之地,再加上历史上的战争、灾难、饥荒都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四处迁徙。而现在则好很多,兴水利,治旱涝,平整土地,遍地种粮,形成粮仓。

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自古以农为主,吃饱穿暖是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长久以来的追求。这里是广大农村和乡镇的密集之地,是放眼四海之内的乡镇的缩影,而读懂了这里就读懂了乡镇。

一、这是农副产品商贸之地

走在驻马店乡镇的大集上,这里最常见的就是和吃直接相关的物资,都说民以食为天,在当地体现的淋漓尽致,直至今天,邻里乡亲见面打招呼还是先问候一句“吃了吗?”,所以从乡镇的街上走过,这里明显有很多蔬菜和水果。

例如夏天,这是当地应季蔬菜和水果最为大量上市的季节,黄瓜、茄子、辣椒、土豆、葫芦、番茄、豆角、眉豆、羊角蜜、香瓜、西瓜、水蜜桃、水梨等等都纷纷上市,在街上能随处看到和买到。而无论是田地里面的塑料大棚里面的批量种植产出,还是当地人自己在家里院子、房前屋后种植的,都是来源的渠道。

所以,既有当地批发而来的蔬菜水果,也有当地人自家种植的吃不完拿来售卖的蔬菜水果。

但无论是那一样来源,在当地来说,这些农副产品都很便宜,以至于在应季时节都能买得起,而可能因为太量大了,所以尽管卖了不少,也没换回多少钱。

例如夏天的西瓜,乡镇上的价格通常是七八毛一斤,如果是乡下自家种植的,可能便宜到五毛,而如果遇到西瓜高产、大面积种植,两三毛都要出手;而番茄、辣椒、茄子也同样是便宜,至少不会在应季时节像城市卖几块钱一斤,而哪怕是到了冬天,白菜、萝卜、大葱、蒜苗大量上市,也都是比较便宜,以至于买菜的时候都是拿大的袋子来装,或者成捆来买。

因为驻马店地处内陆,海鲜之类的海产品还是相对较少,河鲜倒是有一些,所以肉类还是主要来自于牲畜,例如牛羊猪,鸡鸭鹅,还有淡水鱼。

这些不仅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大量采购,而且还会在办理酒席的时候派上用场。

为什么都要买很多的菜,又做很大的分量的菜?

因为相对来说,当地人的饭量普遍较大。

二、这里还是休闲之地

除了吃,这里还能感受到休闲,例如看大戏,听大鼓书、看杂技表演。河南本来就是豫剧流行之地,而乡镇大集又都是草根艺人表演之地,所以会在商贸集会、春节前后以及大喜之日请戏班过来唱戏,热闹一番,在乡村可乐的事情不太多,又没有城市里那么齐全的博物馆、图书馆和娱乐馆,平时也就三五相聚,没有热闹的气氛,而戏台则改变了这些。

不过,戏台也都是为了渲染热闹气氛而来,就戏剧的主题来说,普遍都是多子女养老、婆媳矛盾、民族气节等传统剧目,表演形式不是大唱就大跳,不是大吼就大叫,而且太过文艺和温婉在这里没有市场,得通俗易懂,用最朴实的语言话术表达出来,这样才能获得市场。

而如果在没戏看,没有娱乐的时候,去各家串门、去走亲访友、去大牌消遣,这些都是常见的休闲形式,当然,现在各地乡镇都纷纷搭建公园和文化广场,可以去跳舞、锻炼、拉家常,但这都是在吃饱穿暖的基础之上的。

或许这就是当地乡镇的精神生活吧。

三、谁在银闪闪的地方等你

在乡镇上看到特别多的就是中老年人,尤其是老年人。都说城镇化是趋势,但城镇化的另一面就是乡村的空洞化,而老人一般都年事已高,在6亿人口月收入1000的背景下,他们更是需要自力更生的群体,尤其是多子女或者子女无所作为的家庭。

在集市上可以看到:

老年人在卖自家的菜,用一杆小秤;卖自己编织的农家用品,例如竹筐、竹篮、蒸笼等;卖自家的鸡蛋、鱼、羊等;卖自制的小吃,烧饼、锅盔、卤肉、凉粉、凉皮、年糕之类的;

所以,走在乡镇的大集上,才能看到层次更丰富和鲜明的市场。

他们当中很多都已经年迈,但还能活动,骑着电动三轮车而来,换一点钱,作为生活费。

当然,这其中有夫妻组合,也有萍水相逢的互帮互助,也有留守的儿童做帮手的。在乡镇大集上最能见人情,一条街走下去都是人情味浓厚的大街,甚至没有什么明码标价,一切都是从交谈和讨价还价开始。

而各路的电动车汇聚,让熙熙攘攘的大街更加拥堵,上到白发苍苍的老人,下到七八岁的孩童,都能把电动车开得很溜。而他们的家长在年前就要回来,年后又会匆匆出门,守望的老人,失控的孩子,无奈的父母,割裂的家庭,这才是乡镇大集上的社会家庭的写照。

所以,如果得闲,可以在驻马店当地的乡镇大集上走一走,看看那里的社会,感受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或许能收到别样的生活体验和感悟。

相关文章